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9101112131415» / 8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SACD红不起来想到的 [复制链接]

查看: 80296|回复: 807
111#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12#

克莱伯的贝5交响曲CD版本比SACD版本好声。
[/quote]

在本人的系统中用CD机放也是这样,在听的所有人包括SACD碟的主人都觉得听CD碟好听。以前很多人都说SACD中的CD层也比普通的CD碟的音质要好。
TOP
113#

eric 在 2005-11-1 14:58:16 发表的内容
重起 在 2005-11-1 13:20:11 发表的内容
我自己也觉得某些AAD的录音更有“味道”,


同意,但可能现在的模拟录音的成本比数码录音高。所以,现在的唱片公司都喜欢用数码录音。


不是吧!?汽车大行其道是因为汽车不吃草?
TOP
114#

开心果 在 2005-11-1 11:58:02 发表的内容
太专业了吧,不适合这里,你想知道结果,结合下面的式子自己算就知道了。[upload=jpg]Upload/200511111573979289.jpg[/upload]


felixcat 在 2005-11-1 12:34:32 发表的内容
不好意思,我不聪明,所以exp的幂级数展开这个大家都能想到的式子起不了作用,这个式子离(3)- (5)的解答差远了。我就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开心果兄请勿怕麻烦,请把尤其是问题(3) - (5)的解答写出来好吗?二极管这么常见,如何计算它在频率域上的非线性性质,这是从事电子工程的一项基本功(我估计很多电子工程词典可能会有现成的答案的),felixcat不才,对EE有心无力,所以能否请开心果兄不吝赐教,详细地手把手教我如何一步一步地计算问题(3),(4)的解答呢?不怕太专业的,论坛容量很大,不碍事。

并且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能否再详细说说:是否模拟制式就不存在非线性器件的影响?

对不起了,是我疏忽了,我以为你的是下面的公式呢。
我明白你想说什么,说实话我是做不出来的,因为早已还给老师了。
不过我并没有说模拟制式就不存在非线性器件的影响,只是认为依赖非线性工作的模式下非线性产物要比线性工作模式下的非线性产物要多得多。换句话说就是模拟制式尽量避免非线性,而数字制式尽量利用非线性。
[upload=jpg]Upload/20051112194918408.jpg[/upload]
TOP
115#

Menn同学说为什么MF的"改版"集中在10年前?

1.不是10年前,是5-10年前.
2.现在的MF已经不是原来的MF了,已经转手了,消息不畅通啊.
3.保存了几十年的母带,这么巧,到1995-2000年的时候状态还很好,可以出这么多音质很好的CD,到了2005年一下子不行了?
TOP
116#

开心果 在 2005-11-1 23:15:41 发表的内容
CD和DVD的成功有其特殊,因为它们的确比LP、VCD有明显的优越性。SACD呢,它和CD比操作的方便性、价格、效果等有这么明显的吗?
就技术而言,新的应该比旧的好。但听感的好坏就只能靠耳朵了,当初不也把CD说得如何如何,现在也认同它是有缺点了,当然是和LP比较的结果。
就咱们老百姓来说,只能无条件的接受唱片公司向我们提供的软件。因此那个好,一听便知。

另一方面,我们无法指定唱片公司向我们提供何种格式的软件的条件。


请问你的顶贴观点是什么,我的理解是你认为SACD之所以没有在主流市场火起来,是因为它的音质不够好,是这样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相信我上面的回复已经解释的比较清楚了,为什么我不认同这个观点.
TOP
117#

开心果 在 2005-11-2 0:34:16 发表的内容
就发烧圈而言,不论硬件还是软件,SACD的价格也不是高到不可攀的地步吧。至于购买渠道更不成问题。


恐怕不是吧.SACD的软件资源目前来说根本无法和LP相比,LP有几百万的历史财富,而SACD目前就3000多种,而且就以我目前自己在国内感受而言,如果不能直接从国外网站购买,国内的SACD,包括从李源这里购买,选择是非常非常少的.我想有些是要你亲身玩一下,才能感受到环境的,如果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许多是感觉不到的.
TOP
118#

johnleeh 在 2005-11-1 14:47:52 发表的内容
百年来中外革命领袖斯毛金等的理论著作都很严谨,逻辑推导上也辨证唯物绝无问题,不管我们看得懂看不懂,真还不敢或无力怀疑。可是看看实践,咳,还是少说为妙。


所以,我现在看到纸上推导得非常美妙的理论和算式就晕,因为我不知道那些管用吗?能当真吗?

咱还是有一分实践说一分话吧。


严重同意!

因我也是注重听音实践的。
TOP
119#

menn 在 2005-11-1 18:52:00 发表的内容
    很片面、很牵强的判断!CD会好声一些。原因有二!一、当原母带为数字格式时,DSD的处理方式并不见得要比PCM来得高明。二、当原母带为模拟制式时,由于时间、保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抢在前面的模拟转数字所取得的最终效果最接近于原始状态,而时间落后的DSD所扮演的角色绝大部分是一种修补!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老霍的一些重要录音都是CD比SACD来得更具动态与细节。


你说的老霍的几张,我不清楚是哪几张,但Sony的大部分都是模拟母带制作的.Rolling Stones的23张专辑重新发行的效果也是公认的.抢在前面一定好,我不知道是哪里来的结论.是否头版CD莫名其妙的爆炒就是来源于此?这是,完全忽视了混音师在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性,Mobile Fidelity, DCC那些都是后发行,但声音好过公司原发行的版本.母带的折旧固然重要,但你太夸大了作用.

虽然解释得也牵强,但总体而言认识倒也正确。


愿意倾听您的见解.

    当DSD真正统领市场,也真正名副其实地好声起来的时候。您就会发现真正名副其实的大师都没有了!要听?还是找CD或LP吧!


请不要混淆DSD和SACD,DSD是编码格式,退一万步如果SACD失败了.不代表DSD就是失败了,它可以用在今后的blu-ray等新制式上.我不否认LP的历史财富,但不要过分夸大母带的折旧,特别是现在许多数码录音,不存在母带折旧的问题.
TOP
120#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1 21:59:44 发表的内容
我补一个:就算不是DSD录音,可以拿“当铺爵士”的LP和PROPRIUS新出的SACD(FIM的SACD不考虑)火拼,看哪个信息量更多,更有现场感。SACD机以EMM LABS的级别为参考,LP系统随意,CLEAR AUDIO的旗舰和ROCKPORT的旗舰都无所谓。至于CD版本尽管拿出来和SACD比,FIM的XRCD,金碟和宝碟的普通版都无所谓



科研兄什么时候能组织一下,?我一定到场学习.如果SACD能胜LP,EMM LABS SACD机我当场就买.


以我用过的SACD机和LP机用后的感觉.SACD片子的SACD层可以在CDS层可以耀武扬威一下,但在LP面前,只有两个字:歇菜.

如需其他人的书证,请查阅各期等书刊上刘志刚,何森等人的文章,我就不一一抄录了.抄来抄去我嫌累.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