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8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SACD红不起来想到的 [复制链接]

查看: 80330|回复: 807
81#

阿泰 在 2005-11-1 12:35:31 发表的内容
Raxel 在 2005-11-1 12:29:43 发表的内容
阿泰 在 2005-11-1 12:20:53 发表的内容
[quote]eric 在 2005-11-1 12:18:54 发表的内容
[quote]阿泰 在 2005-11-1 11:50:58 发表的内容
少有D版是因为SACD用家少.:)


不是的,SACD的数码输出才解禁不久,而且目前,中国大陆还没有一条SACD唱片压碟生产线,只有香港有。


市场有需求的话,生产线就~~~


CD淘汰LP不是因为中国玩家多,有人生产盗版,DVD淘汰VHS也不是因为中国玩家多,有人生产盗版.所以没必要拿中国市场说事.[/quote]

明白Raxel 兄意思,新技术淘汰旧技术吖嘛,不过民用技术生命的关健还是得靠市场呢。[/quote]

不是,我不是说新技术,旧技术,我是说这些技术的替换,不是由中国市场决定的.而是由欧美的正版市场决定的.所以中国有无盗版对技术的替换不重要.
TOP
82#

明白!!!
TOP
83#

现在很多LP,已不是真正意义的LP(全模拟)。
TOP
8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85#

Raxel 在 2005-11-1 19:04:58 发表的内容
menn 在 2005-11-1 18:52:00 发表的内容
    很片面、很牵强的判断!CD会好声一些。原因有二!一、当原母带为数字格式时,DSD的处理方式并不见得要比PCM来得高明。二、当原母带为模拟制式时,由于时间、保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抢在前面的模拟转数字所取得的最终效果最接近于原始状态,而时间落后的DSD所扮演的角色绝大部分是一种修补!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老霍的一些重要录音都是CD比SACD来得更具动态与细节。


你说的老霍的几张,我不清楚是哪几张,但Sony的大部分都是模拟母带制作的.Rolling Stones的23张专辑重新发行的效果也是公认的.抢在前面一定好,我不知道是哪里来的结论.是否头版CD莫名其妙的爆炒就是来源于此?这是,完全忽视了混音师在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性,Mobile Fidelity, DCC那些都是后发行,但声音好过公司原发行的版本.母带的折旧固然重要,但你太夸大了作用.

     霍洛维兹的几张后期数字录音,由Sony Classicial发行;如果说这样算是在夸大折旧所造成的影响?那么您是否又在夸大混音师所在角色的作用?对!无比传真的处理母带技术可谓独步天下,其效果也远胜某些原版,但现在他还这样干吗?他的“改版”精华全集中在10年前。为什么?因为当时还有较完美的模拟母带可寻!而现在呢?2005年,他们又会有什么大师级的新作面世???

虽然解释得也牵强,但总体而言认识倒也正确。


愿意倾听您的见解.

    当DSD真正统领市场,也真正名副其实地好声起来的时候。您就会发现真正名副其实的大师都没有了!要听?还是找CD或LP吧!


请不要混淆DSD和SACD,DSD是编码格式,退一万步如果SACD失败了.不代表DSD就是失败了,它可以用在今后的blu-ray等新制式上.我不否认LP的历史财富,但不要过分夸大母带的折旧,特别是现在许多数码录音,不存在母带折旧的问题.


     这不是过分地夸大模拟母带的折旧,而是事实如此!巧妇也得有米可炊呀!谁让当时模拟母带仍在状态的时候,DSD还没来得及出现,就被PCM抢了头去呢?调侃没劲:
    MASTER (以模拟形式录制并保存的) > PCM (CD) > DSD (CD/SACD) (能使用模拟调台搞出天碟的家伙肯定是疯子,用数字调台妄想捣鼓天碟的一定是傻子)
    MASTER (以模拟形式录制但经数字化并保存的) >/= PCM (CD) > DSD (CD/SACD) (都用数字调台,那就得看此人是工作还是在创造了)
    MASTER (以PCM形式录制并保存的) >/= PCM (CD) >/= DSD (CD/SACD) (同上)
    MASTER (以DSD形式录制并保存的),那是谁在演绎?李云迪还是朗朗?可大师在哪里?特别是我们所认知、热爱的那一些!!!
TOP
8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科研级旗舰
TOP
87#

Raxel 在 2005-11-1 11:54:28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 在 2005-11-1 11:35:56 发表的内容
基本属实。

我的意思是说SACD不能象当年的密纹唱片淘汰粗纹唱片、CD淘汰LP那样顺利。至少目前在大陆是这样,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音质的原因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我帖子的中心内容就是这个。

如果SACD的音质比CD的音质有非常明显的改善的话,情况就不是现在的样子。耳朵挑剔的烧友不会因为价格的原因拒绝SACD吧,黑胶谜的增加并不是因为LP的价格比CD低很多的原因。

就技术而言,细节的东西不了解。但最基本的地方还是略知一二。不论是CD、SACD还是什么D,涉及到模数变换的都少不了抽样这一关吧。SACD只是采用了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的增量调制这一基本形式而已,没必要把它神密化。


1.请不要拿中国市场来衡量.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你也明白.没有盗版面世,是不可能占领市场的.回头看看CD和DVD在中国的成功,你不应该表示异议吧.所以下面的讨论不应该拿中国市场作为参考系统.

2.CD淘汰LP用了8-10年.粗纹,秘纹的转换时间我没有信息来源,但我认为不会少于5-10年.SACD面世了多长时间?而这个制式已经在发烧软件市场起到了一部分取代CD的局面,看看各大发烧软件厂商的发行计划.

3.模拟和数码都是取样的.DSD并不神秘,但已经得到各个方面的完全认可.DSD制式录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音乐公司采用.那些对PCM制式有异议的各位发烧大家对DSD也是采取肯定态度,Mark Levinson在个人日志上有评论.DMP的首席录音师,天碟榜的HP都认为DSD可以让我们更接近母带的音质.请注意虽然这里许多玩家喜欢拿LP来衡量,但国外的评论家,录音师都是觉得SACD/DSD是接近母带的音质,而不是LP的音质.

我觉得你顶贴的见解,是建立在错误的市场参考环境上得出的.可以看看国外几大发烧软件销售商店的销售榜,已经给了你最好的回答.在国外市场,耳朵挑剔的发烧友并没有拒绝SACD,而LP的复活和它庞大的软件财富是有紧密关系的.

http://store.acousticsounds.com/topsellers.cfm

http://elusivedisc.com/products.asp?dept=963











非常客观.
TOP
88#

好贴!看得过瘾!
TOP
8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90#

sacd又上演了hdcd的闹剧,重滔复撤!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