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223242526272829»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CD格式里的几点总结和几点容易理解错的概念 [复制链接]

501#

yyy9 在 2005-12-2 16:57:25 发表的内容
这样的首版CD与再版CD之间当然存在声音的不同,至于哪个更好就要看自己听后耳朵的选择了.
看到不少人谈到首版CD的珍贵之处时,经常讲的道理是类似于首版LP与再版LP那样的区别,而从数据处理的角度,我实在想不通其中的道理!希望有人能来上这么一课.


在LP里面,也同样有一些烧友认为某些唱片牌子,尽管母带状况会变化,但是由于采用了新的材料、刻制技术,晚期的压片比早期的好。所以可见,LP里也并非头版的音质就一定最好。

所以没必要认定头版CD就一定比再版的好。最重的是按照自己的感觉去选择。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音质好的唱片并不一定珍贵,珍贵的唱片也不一定音质好。
TOP
502#

dr kuang 在 2005-12-2 14:07:21 发表的内容
Raxel 在 2005-12-2 13:45:21 发表的内容
1.chesky的唱片,声音偏薄,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风格.或者说是他们录音/混音师的风格.因为他们这种偏薄的味道,在他们的所有专辑是很统一的.所以我个人认为是人为的因素.


PHILLIP的2496比正价版薄;DECCA的2496传奇系列比ORIGENAL系列薄;天龙2088系列比宝丽金旧版薄;东芝2088比EMI旧版薄。
也很统一,所以我认为是普遍现象。


那照你这么说DVD-A的声音也要比CD薄了

我倒是认为这种薄的声音是因为重新制作过了.可能发行头版CD的时候,是拿了LP的混音母带做的.
TOP
503#

Raxel 在 2005-12-2 14:15:16 发表的内容

我倒是认为这种薄的声音是因为重新制作过了.可能发行头版CD的时候,是拿了LP的混音母带做的.


这个你要问FELIXCAT大侠了,估计他会给出否定答案。
TOP
504#

felixcat 在 2005-12-2 17:28:35 发表的内容
yyy9 在 2005-12-2 16:57:25 发表的内容
这样的首版CD与再版CD之间当然存在声音的不同,至于哪个更好就要看自己听后耳朵的选择了.
看到不少人谈到首版CD的珍贵之处时,经常讲的道理是类似于首版LP与再版LP那样的区别,而从数据处理的角度,我实在想不通其中的道理!希望有人能来上这么一课.


在LP里面,也同样有一些烧友认为某些唱片牌子,尽管母带状况会变化,但是由于采用了新的材料、刻制技术,晚期的压片比早期的好。所以可见,LP里也并非头版的音质就一定最好。

所以没必要认定头版CD就一定比再版的好。最重的是按照自己的感觉去选择。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音质好的唱片并不一定珍贵,珍贵的唱片也不一定音质好。

同意.
TOP
505#

1. 16bit => 24bit不仅仅是动态大小的改变.还体现在采样值精确度大大提高.24/48khz可能还要好声过16/96khz.
2. 多声道的确是个重点,就像LP是从单声道发展到双声道.那么SACD/DVD-A就将实现从双声道到多声道这一步.但是这一步并不这么好迈过的.多声道录音的标准,喇叭的摆放.录音麦克风位置的要求.低音箱分配多少以下的频率.这个是有标准的.现在这个标准已经有了,但是要录音室的硬件,录音/混音师都理解,并使用,是个漫长的过程,而在消费者这边也要符合回放的标准.这个过程3-5年,5-10年都有可能.在这方面Telarc总是走在最前面的.现在他们已经开始用最新的32音轨sonoma DSD工作台录音,并会在明年1月的CES大展上推出两张用这个新设备录制的全新多声道专辑.
3.高清晰度介质,SACD/DVD-A在目前仍然会以翻制以前的专辑为主.
4.DSD和CD是不能直接比较的,一个是编码格式,一个是介质.要么DSD和PCM比,要么SACD和CD比.
5.你说的"NOS",没听说过这个缩写,"无数字插补"这个名词也是第一次听到,能否详细说说,是什么?如果你是说没用upsampling或是oversampling,那这个没什么特别.我记得看过大草介绍他的Esoteric顶级五件套,就可以关闭upsampling,直接以14/44.1播放,在某些情况下,还反而更好声了.
TOP
506#

如果真是的完全保真,声音就是不好。


完全保真,不就是最高境界,完全恢复现场,如身临其境.这是目前为止,无法企及的顶峰.所以不论,模拟,数码,还是各家厂商的风格,都是不同的路径通向这个顶峰.而在不能十全十美的情况下,就会有取舍.哪里取,哪里舍,怎么一个平衡点是好的,这就是'各种介质,各个厂商,各种风格有差异的原因.
TOP
507#

唱片公司当然会一口咬定“有明显改善”,而且听感也确实有差别。
但这差别是不是一定是“正面”的(或者说更能被人接受)?就算生产出来的唱片真的“有明显改善”,谁能证明不是通过重新混音制作调整而只是通过这个技术来达到的?要证明的办法只有一个:用同一原始模拟母带分别用两种格式取样,不经过任何混音处理,再用相同的设备,空白盘直接刻录成两张音频CD来对比。
chesky公司的唱片有不少发烧友认为声音过于偏薄呢?
TOP
508#

说真的,我听过24192的原始录音和1644的对比,也同意24192的录音声音确实比1644的录音好。
对于模拟和1644格式原始录音,只是觉得再制成1644后,优点只剩下你说的小数点后三点“可能有”0.001的差别。但在实际应用中,不知道为什么就出现了听感密度不足的问题。但直接使用24192录音再制作成1644,结果又不会薄。而且很奇怪的是,1644格式用支持升频技术的播放器时,升频后听感又确实明显比1644的优秀。
这其中出了什么问题我也不清楚,是不是和使用了什么数字滤波之类的技术有关呢?
TOP
509#

开心果 在 2005-12-1 20:39:14 发表的内容
felixcat 兄,按我的理解,你的意思是说:

1  在直切臂系统里,只要唱头安装中轴线与唱臂有夹角,侧滑力就会产生。
现在我的问题是:A  唱头安装中轴线与唱臂没有夹角,但有循轨角度误差。这时还有没有侧滑力就会产生?

2  非直切臂除了在特定的某两点之外,都会有大小不一的循轨角误差,所以侧滑力就会产生。
现在我的另一个问题是:在特定的某两点处,有没有侧滑力产生?


felixcat 在 2005-12-1 22:15:47 发表的内容

1. 有; 2. 假如唱头安装中轴线与唱臂有夹角,有;假如唱头安装中轴线与唱臂没有夹角,没有。


非直切臂一般都有个弯,那么“唱头安装中轴线与唱臂没有夹角”里说的唱臂是指那一段?
最后编辑开心果
TOP
510#

dr kuang 在 2005-12-2 13:02:03 发表的内容
对于CD唱片,我也同意felixcat大侠“16BIT44.1Hz够用了”的观点。
数码录音的问题不是出在取样格式上,而是存在于存取,制作过程和唱片生产工艺上。对于音频CD来说,如何改善CD唱片的制作过程,严格控制生产质量,效果比2496这类花哨技术好得多。不信的话,找张旧版PHILLIP正价唱片和50周年2496系列对比一下就会很清楚了。
市场上好多“旧制式”制作的“头版CD”价格一直在稳步增长,主要原因还是这些唱片确实有“更好的声音”。
但对于录音来说,我觉得24192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记录下来的数据,不一定只生产音频CD格式的唱片。


我听不太明白.CD唱片16/44.1够用了.问题是16/44.1就是CD标准啊,不是这个,就不是CD了.

如果说是在混音过程中的格式,那么24/96肯定是有提高的.如果我们对比的话,当然要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拿头版CD和再版CD比较,那么影响这个最终音质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只能说24/96的改近没有其他因素来的明显,所以最终音质还是下降了.我记得许多唱片公司,制作人都提到过24/96格式在混音制作过程中对最终CD音质的改近.chesky等几家公司好像都有文章介绍的.
TOP
511#

felixcat 在 2005-11-30 18:08:50 发表的内容

要保证唱头、唱臂都绝对跟着唱针的位置,做到绝对完美的跟随,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把唱针严实地焊死在唱头上(但这时候这个唱头就播不出声音出来了),别无选择。


刚刚想起来,还真有一套类似你这个想法的LP系统。
高文有款带直线臂的唱盘,它的唱臂是主动内移的,唱头当然被固定在唱臂上,从设计理念看,这款唱盘的结构最接近刻盘机了。
但关于它的内移速度如何控制我还不太了解,因为每张唱片的播放时间并不相同,这个内移速度必需能被精确调整到适合每一张唱片。
那位大侠手头上有这款唱盘的资料帮忙提供一下?
TOP
512#

dr kuang 在 2005-12-2 13:32:15 发表的内容
唱片公司当然会一口咬定“有明显改善”,而且听感也确实有差别。
但这差别是不是一定是“正面”的(或者说更能被人接受)?就算生产出来的唱片真的“有明显改善”,谁能证明不是通过重新混音制作调整而只是通过这个技术来达到的?要证明的办法只有一个:用同一原始模拟母带分别用两种格式取样,不经过任何混音处理,再用相同的设备,空白盘直接刻录成两张音频CD来对比。
chesky公司的唱片有不少发烧友认为声音过于偏薄呢?


1.chesky的唱片,声音偏薄,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风格.或者说是他们录音/混音师的风格.因为他们这种偏薄的味道,在他们的所有专辑是很统一的.所以我个人认为是人为的因素.
2.在制作过程中,提高精度(24bit),肯定是有利于最终效果.这个数学常识,大家应该认同.
TOP
513#

精度?最终还不是1644?
TOP
514#

dr kuang 在 2005-12-2 13:02:03 发表的内容
对于CD唱片,我也同意felixcat大侠“16BIT44.1Hz够用了”的观点。
数码录音的问题不是出在取样格式上,而是存在于存取,制作过程和唱片生产工艺上。对于音频CD来说,如何改善CD唱片的制作过程,严格控制生产质量Ч?496这类花哨技术好得多。不信的话,找张旧版PHILLIP正价唱片和50周年2496系列对比一下就会很清楚了。
市场上好多“旧制式”制作的“头版CD”价格一直在稳步增长,主要原因还是这些唱片确实有“更好的声音”。
但对于录音来说,我觉得24192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记录下来的数据,不一定只生产音频CD格式的唱片。

部分同意版主大人的观点,确实,同样的数据格式的CD,不同唱片之间的声音表现差距非常大!
但同样的CD,首版与再版CD存在首版LP与再版LP那样的区别吗?
TOP
515#

Raxel 在 2005-12-2 13:45:21 发表的内容
1.chesky的唱片,声音偏薄,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风格.或者说是他们录音/混音师的风格.因为他们这种偏薄的味道,在他们的所有专辑是很统一的.所以我个人认为是人为的因素.


PHILLIP的2496比正价版薄;DECCA的2496传奇系列比ORIGENAL系列薄;天龙2088系列比宝丽金旧版薄;东芝2088比EMI旧版薄。
也很统一,所以我认为是普遍现象。
TOP
516#

昨天LEO和老易都提到一个问题:不同音频数字格式间的转换所带来的失真比AD,DA转换要难处理得多。
TOP
517#

dr kuang 在 2005-12-2 14:02:11 发表的内容
为什么要乘除?


昏倒,我只是举个例子给你啊.ADC,模拟=>数码这个过程,也是经过计算的,又不是直接取值的.
TOP
518#

如果买CD,只要找首版,事情就简单多了.就像那个mastercard广告一样,life would be so easy.

首版,哪个首版?西德版?日本版?美国版?就是首版,里面还有差别了,是首版就代表一定是一个批次压出来的?

那那些DCC, Mobile Fidelity的金碟版,怎么办?和首版比哪个好?

这都是没有定律的,每张专辑都要看具体情况的.有时候,可能身边可以买到的一张7.99加元的廉价版,都要好胜过上百美元一张的绝版金碟.例如The who的who's next.加版廉价系列的那个版本就好过Mobile Fidelity的金碟版.

有时候找个最佳版本要研究半天了.总共几十个版本,就算淘汰到最后还有3,4个版本要衡量.就说dark side of the moon,哪个CD版本最好,你告诉我?我已经收了普通版,MF金碟版,20周年纪念版,30周年SACD版,但还没找到最好版本了.那个日本黑三角版本要上百美元/张了,而且还有批次差别,就算收2手,我还怕买错了.

Queen的经典专辑A night at the opera.哪个CD版本好?就是金碟版本还分DCC和Mobile Fidelity两个公司发行的.后来出了DVD-A版本.现在又出了个30周年CD+DVD版本.据说才是最好的版本.我的还在路上,要等自己听到了才知道了.

我倒的确希望买专辑,就像某些人想得这么简单就好了.要专辑,买LP就可以了.问题是买LP,买哪个版本的?只要是LP就一定是好声?买CD,只要买首版就好了?谁告诉你的?

当然这是和注重版本,注重音质的人说的.有些玩家,无所谓版本,随便拿一张就可以了,我也理解,这是另外一种玩法了.
最后编辑Raxel
TOP
51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20#

dr kuang 在 2005-12-2 14:22:17 发表的内容
Raxel 在 2005-12-2 14:15:16 发表的内容

我倒是认为这种薄的声音是因为重新制作过了.可能发行头版CD的时候,是拿了LP的混音母带做的.


这个你要问FELIXCAT大侠了,估计他会给出否定答案。


在流行乐里面,我曾听说的确几乎所有80年代早期出版的CD,因为时间紧迫,所以是拿现成的LP母带来制作CD的。对于古典方面,我曾经去留意过,但似乎无人谈及这个问题。所以我有时也拿旧版和最新的再版来抓轨分析。看是否用LP母带来制作,最直接的办法应该是比较它们的动态范围。假如旧版的动态明显比新版小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怀疑旧版是用LP母带来转制的。

由于我并不是每款录音新旧版都有,所以我只能拿有限的几款来比较。结果发现旧版和新版的动态范围几乎相同,所以假如新版是写着用原始母带重新混音的话,那么旧版就不太可能会是LP母带做出来的。在更特殊的例子里,比如说Milstein演奏Goldmark小协那个录音,旧正价版上的有音乐的部分已经达到了60多分贝的动态了,这基本上就排除了它是用LP母带来制作的可能性。

当然我比较过的只是很有限的几个录音,这些结果并不能代表所有古典类CD的情况。或许直接询问唱片公司内部的人员才能够有更清楚的了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