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021222324252627»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CD格式里的几点总结和几点容易理解错的概念 [复制链接]

461#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JWang
TOP
462#

VV 在 2005-12-1 14:55:59 发表的内容
听不出的原因:

这音轨1mm的左右摆动是经历--------------------近两秒

是几十CM音轨迹渐变


呵呵,其实我也没有进行过严格的测试,我以上的观点是建立于使用MM唱头来比较的,但不排除某些分析力极高的MC唱头有能力分辨的可能。
TOP
463#

Dr kuang 在 2005-12-1 10:52:31 发表的内容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30 20:35:39 发表的内容


而且严格意义上讲,不同压片厂压出来的碟子都应该有不同的唱针针压调整参数,所谓的“调整完毕”也只是个大概,究竟是不是适合当前播放中的片子偶私下觉得要经过边听边调才能知道。但是每听张碟就要调会累死人的。。。


应该是每一个唱头(包括同厂家同型号)都有一个自己的“最适应针压”。不同唱片之间有差别的是VTA角。
“边听边调”总要经过器材吧?如果不是用耳机来监听的话,环境和摆位也会明显影响调整结果。
而最难办的是这个调整以什么为“标准”呢?针压,抗侧滑力,和VTA角这三者的调整是LP系统调整中最难把握好的,而且不能完全依赖厂家的数据。



“边听边调”总要经过器材吧?如果不是用耳机来监听的话,环境和摆位也会明显影响调整结果。
这一点说的极是,避免LP机器摆位刚好处于“驻波”发生区域常被忽略。引来了“外部施加的振动是回放音乐时最忌讳的杀手”的一系列的问题。
TOP
464#

对于96khz和192khz的问题,我觉得大家首先要认同一下我们是在哪个领域讨论这个问题.我是基于这里,hifi,hi-end器材这个圈子,在这个圈子是不存在,够了,足够好了,没必要再好了这种概念的.

1.对于乐器最高可以到多少频率,人耳对高频的响应可以到多少频率,不同的试验,经常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这个是有争论的.而且耳朵听不到,但人是否可以用身体感受到?这个也是研究课题之一.

There's Life Above 20 Kilohertz!
A Survey of Musical Instrument Spectra to 102.4 KHz

http://www.cco.caltech.edu/~boyk/spectra/spectra.htm

2.单纯讨论数码的问题,要比LP和CD的争论容易许多了.因为可以找到大量的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录音,混音,压片).而只是格式不同的例子.

CD vs 24/96或24/192的例子
REM的9部2004年重新发行的专辑.
Neil Young的大量专辑.
都是一个包装里面包含一张普通CD,一张DVD-A. A/B比较,差别明显

24/96和24/192的例子.
Classic Records发行的HDAD系列,都是一面是DVD-A(24/192),一面是DAD(24/96)
http://store.acousticsounds.com/category.cfm?section=dvd&id=140
最后编辑Raxel
TOP
465#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66#

harvey 在 2005-12-1 13:57:04 发表的内容


刚好相反,我这个音室差不多每周都会有发烧朋友到访,他们来的目的就是要聆听我的LP系统;平时我聆听的多半也是LP(当年LP系统有什么感冒咳嗽时除外) ,因此使用率相当高。可以客人聆听后都是十分赞赏,难道这样多人的耳朵都有毛病?

讨论这个问题我认为有点钻牛角尖了,事实上所有的LP中心孔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偏差,我就从来没有抱怨半句说音乐变得难听了。

记得当年日本Denon公司曾经有一部称为Dragon的唱盘推出市场,这部唱盘构造复杂,可以自动修正唱片中心的偏差,可惜并不很受大众欢迎,这也可以说唱片中心的偏差在人们心目中究竟有多重要了。


老师,我有记得是NAKAMICHI出DRAGON可修正中心軸
DENON提出的技术是动力回馈避震。
TOP
467#

felixcat 在 2005-12-1 9:36:15 发表的内容
好,接下来讨论这个话题:

采样率。

1. 现时有不少录音采用类如192kHz的采样率,有没有必要?

2. 有的唱片公司在再版模拟录音的时候,先用比如说192kHz以上的高采样率采样,然后在转换成CD的44.1kHz格式,这是否有必要?

这两个话题涉及的方面太多,非felixcat所能掌握,因此我只能通过阅读其他专业界人士的介绍、报告来获取相关知识。这里,我采用的是Lavry公司的工程师Dan Lavry的这份报告,全文链接如下:

http://lavryengineering.com/forum_images/Sampling_Theory.pdf

====================================
阅读该pdf文档文章需要pdf文档阅读器,Acrobat Reader是一个很好的阅读软件,可以免费使用,这是下载的链接:

http://www.adobe.com/products/acrobat/readstep2.html
======================================

首先介绍一下Lavry Engineering公司。这是一家专门设计制造不A/D、D/A的公司,用户对象主要是专业录音室和唱片公司,著名的EMI Abbey Road录音室、 Bernie Grundman Mastering、20世纪福克斯电影、Capitol唱片、华纳唱片等厂商都在使用甚至是全线使用Lavry公司设计的编码器和解码器,因此Dan Lavry在这个领域的造诣应该是深厚的,因此我这里采用他的报告。

这是一份长达27页的报告,可惜是全英文的,对英文不熟悉的朋友或许有阅读上的不便。所以我这里把这份报告里面的一些观点转述如下。所有的观点均来自Dan Lavry,并非felixcat所写。

1. 现时有不少录音采用类如192kHz的采样率,有没有必要?

经实验证明,所有人类的乐器能够产生的声波频率最高为40kHz。绝大部分麦克风所能记录到的声波频率不会离20kHz太远,人类听觉最厉害只能感受到略高于20kHz频率的声波(felixcat补充:据了解,低于15kHz的频率声波,人耳的鼓膜可以感受;15kHz - 20kHz的声波,靠人的颅骨来感应并传给大脑产生听觉——高于20kHz,我不知道了),所以没人能够感受到40kHz的乐器声波。因此,88.2kHz或者96kHz的采样率,足够了。更高的采样率,没必要。

(未完待续)


非常感兴趣,继续!
TOP
468#

16bit => 24bit的改近,比44.1khz => 96khz重要的多.

"因此,88.2kHz或者96kHz的采样率,足够了。更高的采样率,没必要。"

不是没必要,而是,是否值得的问题.
TOP
46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70#

我认为理论上,的确是「“悬挂”系统,在播放唱片时,唱针VTA角是在不停地变化中」,这事实对回放音质的影响不会像各位想象得那么严重。我在这里又贴上一图片,它是Clearaudio的唱头设计示意图,我所担心的“悬挂”系统里的damping material,也是唱针的shock absorber我这个唱头用了16年,仍没有变化。

我觉得厂方在设计上用上恰当的shock damping material,令到唱针的VTA角起到shock absorber的作用,这些轻微的变动就可忽略不计了。要明白想将它绝对的杜绝是不可行的,就像想我们的座驾不振动一样。

[upload=jpg]Upload/20051211129691199.jpg[/upload]
TOP
471#

VV 在 2005-12-1 14:55:59 发表的内容
听不出的原因:

这音轨1mm的左右摆动是经历--------------------近两秒

是几十CM音轨迹渐变


恩,假如分辨不出,那是一件好好事;但是“偏心”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不是个好消息,因为我的确听得出不同(当然,可以怀疑是因为我的心里因素)。

关于唱片偏心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几种情况来直观感受一下。这里先不考虑偏心产生的低频和唱臂的谐振频率的关系和影响,我们就唱头读取的信号来直观看看。

很明显,假如音槽内什么信号都不刻,那么这张偏心的LP在一转里面,要“摇动”唱针两次,那么这明显就会产生一个频率大约为1Hz的极低频信号。当然,如此低频的信号,我们可能不会察觉,但不妨看看这个极低频的信号假如和音乐混在一起,会有什么效果。

首先我们来看这幅图,这是y = sin (3000x)的图像,代表的是一个较高频的正弦波信号,这是人耳敏感的频段:

(无偏心)
[upload=jpg]Upload/200512115262444518.jpg[/upload]

好,现在我们假设LP有偏心,所以唱头会额外多读取一个极低频的正弦波信号,比如说就是 y = sin(x)吧(这里把x的系数设成是1只是为了代表它和那个高频信号在频率上的差别,这不影响我们的画图)。我们再让一步:假设这个极低频的信号比较微弱,比如说振幅只有音乐信号的1/10,那么在加入这个小扰动之后,我们来看看两者相加之后的图像:

(有偏心)
[upload=jpg]Upload/200512115303590712.jpg[/upload]

我们比较一下上述两幅图,我们从视觉上就能看出两者之间的明显不同——当然,我并不是说任何人都一定要听出来,以上两幅图只是提供一种看问题的观点,我不下任何结论。

但有时候,情况并不会如此严重。比如说在音乐信号高潮,或者电平比较大的乐段,情况会好些,请看我下个回帖。
TOP
472#

harvey 在 2005-12-1 13:57:04 发表的内容

讨论这个问题我认为有点钻牛角尖了,事实上所有的LP中心孔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偏差,我就从来没有抱怨半句说音乐变得难听了。




我正犹豫该不该说出来呢:)
“能听出1MM偏心的差别”这个话题就别再讨论了,JWANG大侠提供的办法非常简单,说能听得出的不妨自己测试一下。
测试结果也不必公布了。
TOP
473#

cwk 在 2005-11-30 20:17:47 发表的内容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30 18:23:13 发表的内容
兄台有否想到唱臂的跟随移动和唱针的瞬间移动比有时间上的迟滞呢?诚然,会吸收一部分摆幅,但那个动作早就发生了^_^


我肯定有考虑这个问题,否则其摆幅就会变成是无差别而不是差别变得很小了^_^。
但问题在于相差1毫米的偏心圆、在33转/分钟的转速下,即使是处于直径较小的唱片内圈时,其唱针的移动轨迹也是相当平缓,而不像坑纹所记录的信号那样产生瞬间变化,我相信这种迟滞的大部分都会被悬挂系统所吸收,所以其差别才会变得很小。
同时人们也不应该高估自己的听力,因为有资料显示:人耳对于正负3db以下的声音响度变化和1%以下的失真都不太敏感,所以音箱设计的频率响应曲线大多数都以正负3db为定义域,还有我们通常会看到CD的谐波失真是0.00几、功放的谐波失真又是0.00几,而电声转换最为关键的一环――喇叭或者是音箱却大多数都没有标出这个指标?因为他们的失真往往大于1%、满功率时可能达得到10%,这中间的变化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感觉出来呢?



dr kuang 在 2005-11-30 18:24:12 发表的内容
这个“悬挂系统”确实是LP唱头的死穴所在了!假如把唱针作为刻针的回放,马上就可以发现刻针和唱针之间最大差别正在这里。
而且非常不幸的是,因为有了一付“悬挂”系统,在播放唱片时,唱针VTA角是在不停地变化中的,而不是保持我们预设的角度不变的;唱针的运动也不能百份百地转化成电讯号。
唱头厂会很大方地公布所用唱针,线圈的技术规格和材料,但几乎从来不公布“避震系统”的资料,只告诉用家一个“建议针压”和“适用针压范围”,具体应该用多少只靠自己调。



而且由于唱头是人手装配的,即使是同一型号,在高倍数显微镜下,其形状和角度都会有偏差,同时由于悬挂系统的阻尼特性的差异,在调整LP唱盘时,除了必要的物理参数(如唱盘的水平和唱头方位角等)有标准值之外,其余的参数都存在着变数,调整的关键在于听感。


所以我选择用Clearaudio唱头,因为Clearaudio有一种专利TFT技术(Tolerance Field Technology) ,这种有说服力的测检方法,挑选每一个唱头经过最严格的公差及极关重要的、直接影响音乐回放效果的参数(vital parameters) 。因此,保证了同一型号唱头的质素是必定相同的。我有些朋友,他们喜欢「光悦」唱头,他们各人买回来的同一型号唱头质素是参枝不等的,运气好的偶然买到声音好的。
TOP
474#

好,接下来讨论这个话题:

采样率。

1. 现时有不少录音采用类如192kHz的采样率,有没有必要?

2. 有的唱片公司在再版模拟录音的时候,先用比如说192kHz以上的高采样率采样,然后在转换成CD的44.1kHz格式,这是否有必要?

这两个话题涉及的方面太多,非felixcat所能掌握,因此我只能通过阅读其他专业界人士的介绍、报告来获取相关知识。这里,我采用的是Lavry公司的工程师Dan Lavry的这份报告,全文链接如下:

http://lavryengineering.com/forum_images/Sampling_Theory.pdf

====================================
阅读该pdf文档文章需要pdf文档阅读器,Acrobat Reader是一个很好的阅读软件,可以免费使用,这是下载的链接:

http://www.adobe.com/products/acrobat/readstep2.html
======================================

首先介绍一下Lavry Engineering公司。这是一家专门设计制造不A/D、D/A的公司,用户对象主要是专业录音室和唱片公司,著名的EMI Abbey Road录音室、 Bernie Grundman Mastering、20世纪福克斯电影、Capitol唱片、华纳唱片等厂商都在使用甚至是全线使用Lavry公司设计的编码器和解码器,因此Dan Lavry在这个领域的造诣应该是深厚的,因此我这里采用他的报告。

这是一份长达27页的报告,可惜是全英文的,对英文不熟悉的朋友或许有阅读上的不便。所以我这里把这份报告里面的一些观点转述如下。所有的观点均来自Dan Lavry,并非felixcat所写。

1. 现时有不少录音采用类如192kHz的采样率,有没有必要?

经实验证明,所有人类的乐器能够产生的声波频率最高为40kHz。绝大部分麦克风所能记录到的声波频率不会离20kHz太远,人类听觉最厉害只能感受到略高于20kHz频率的声波(felixcat补充:据了解,低于15kHz的频率声波,人耳的鼓膜可以感受;15kHz - 20kHz的声波,靠人的颅骨来感应并传给大脑产生听觉——高于20kHz,我不知道了),所以没人能够感受到40kHz的乐器声波。因此,88.2kHz或者96kHz的采样率,足够了。更高的采样率,没必要。

(未完待续)
TOP
475#

JWang 在 2005-12-1 11:45:07 发表的内容

再来看看针尖的状况。假设针应是在红线上,但由于中心偏了,音槽向外一毫米。这样会形成一个角度。图中由箭头所指。你们有没有概念这个角度多么小吗,我看你们也没有。进一步地讲,针头的外形是圆形的。这样更降低了可听出这个误差的可能。


[upload=jpg]Upload/200512111414849406.jpg[/upload]

总之,中心孔差1豪米是不能由人耳听出的。讲可以清清楚楚地可以听出,更是荒唐。把你的LP唱机调调好比这个差来得更重要。


好,顺着这样的推理,假如你说上图那里,音轨1mm的左右摆动,造成“角度”(请JWang给出这个“角度”的具体描述,比如说是谁和谁之间的角度?)很小,因此听不出来,对吧?

好,那么我们看,音乐声音刻在LP上,我们肉眼看上去纹路的震动一般没有1mm那么大吧(否则的话,出来的声音就会类似1812打炮那里了)?或者说,播放的时候,我们肉眼也看不出唱针在摇动吧?——那么,为何我们肉眼看不见,但LP仍能放出这么大并且变化丰富的声音呢?

我们不应该考虑“角度”的问题。我们不妨看因为偏心,导致额外加在唱针上的力,并且这个力跟音槽震动唱针的正常的力之间的比值。这就好比,500克的重量对于人来说是很轻的,拿起来不费吹灰之力;但是对于一只蚂蚁来讲,却是极为沉重。
TOP
476#

cwk 在 2005-12-1 17:32:41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5-12-1 11:05:09 发表的内容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30 22:10:45 发表的内容
呵呵,的确玩音响一定要有平和,包容的健康心态,当成“追求次好的艺术”,就不会钻牛角尖了:)


这个观点我可不完全赞同。
在一定的器材条件下,尽可能把它最佳性能发掘出来。
对于有足够经济能力的玩家,尽可能把唱片里的全部信息发掘出来。


在能力范围内肯定需要锲而不舍,这才符合发烧的精神。
但超出能力范围以外,我觉得还是应该妥协。
就算是HI END器材,同样也会存在着妥协的地方,只不过相比于同类型普通器材来说,妥协的范围小很多罢了。

嘿黑,有时候,即使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有不妥协的追求,也不得不妥协!
对应hi-end级别的器材,又有多少耳朵是hi-end级别的?
这是发烧友最大的痛,也是很多普通朋友对发烧不屑一顾的原因之一...
TOP
477#

yyy9 在 2005-12-1 18:43:37 发表的内容
cwk 在 2005-12-1 17:32:41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5-12-1 11:05:09 发表的内容
[quote]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30 22:10:45 发表的内容
呵呵,的确玩音响一定要有平和,包容的健康心态,当成“追求次好的艺术”,就不会钻牛角尖了:)


这个观点我可不完全赞同。
在一定的器材条件下,尽可能把它最佳性能发掘出来。
对于有足够经济能力的玩家,尽可能把唱片里的全部信息发掘出来。


在能力范围内肯定需要锲而不舍,这才符合发烧的精神。
但超出能力范围以外,我觉得还是应该妥协。
就算是HI END器材,同样也会存在着妥协的地方,只不过相比于同类型普通器材来说,妥协的范围小很多罢了。

嘿黑,有时候,即使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有不妥协的追求,也不得不妥协!
对应hi-end级别的器材,又有多少耳朵是hi-end级别的?
这是发烧友最大的痛,也是很多普通朋友对发烧不屑一顾的原因之一...
[/quote]

完全同意「有不妥协的追求」这个发烧人生观。其实LP系统各个环节都永远不懈地力求完美:Clearaudio的最新旗舰唱盘 Statement及其专用 Phantom 唱臂,能够达到100 dB动态的Gold Finger唱头;RCA再版45rpm的单面vinyl唱片……等等说明了LP的确存在着有不妥协的追求者的。

记得那时升级唱头由HK$2000升级到HK$20000,只不过是为了多了些细节和动态,再由HK$20000升一倍,就是由于有不妥协的追求精神,力求完美。
TOP
478#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79#

cwk 在 2005-12-1 17:32:41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5-12-1 11:05:09 发表的内容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30 22:10:45 发表的内容
呵呵,的确玩音响一定要有平和,包容的健康心态,当成“追求次好的艺术”,就不会钻牛角尖了:)


这个观点我可不完全赞同。
在一定的器材条件下,尽可能把它最佳性能发掘出来。
对于有足够经济能力的玩家,尽可能把唱片里的全部信息发掘出来。


在能力范围内肯定需要锲而不舍,这才符合发烧的精神。
但超出能力范围以外,我觉得还是应该妥协。
就算是HI END器材,同样也会存在着妥协的地方,只不过相比于同类型普通器材来说,妥协的范围小很多罢了。



非常符合我的观念。支持!
解决一个已经发现的问题,大家会公认他的能力;但是,在相当完善的系统里去发现或者找出新的问题,许多人就不以为然了。其实这需要更渊博的知识面和更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新的进步和发展的起点。
TOP
480#

听不出的原因:

这音轨1mm的左右摆动是经历--------------------近两秒

是几十CM音轨迹渐变
最后编辑VV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