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3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CD都能出好声 [复制链接]

查看: 39031|回复: 370
71#

问题在于现在除了一小撮发烧小厂外,几大唱片公司的压片质量明显下降了。
现在压片厂注重的不是“提高质量”,而是“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比如说单是碟基胶粒加温这个简单环节,最佳效果要求分三段进行,现在为省时间都是一次加温。又比如说母盘转录,最好的效果当然是1倍速转录,早期时设备不支持高倍,所以“被迫发烧”,现在通常是8倍甚至更高速转录,是放弃发烧来提高生产效率。类似的问题还有好多,科技先进只提供了“发烧”的可能。
TOP
72#

320Kbps 的mp3 的确比多数LP 都保真
TOP
73#

dr kuang 在 2005-11-14 0:07:15 发表的内容
lybxr 在 2005-11-13 18:27:24 发表的内容

一般的厂家不会考虑缓存和JITTER上的改进,,不是没有资金,只是因为眼光.我要是有钱我就召集人才做这个事,这是音响史上的里程碑.


确实是里程碑,而且很简单就可以做到了,把市面发行的CD全部改成WAV格式,再把民用的CD机改成WAV格式,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得到非常接近原始数字录音水平的声音文件了。


这就是我为什么几个月前的预言里说,以后发烧系统不会出现光盘了,将被硬盘播放器代替.完全解决了缓存和前一个JITTER的问题,但还有后一个JITTER有待解决.

(这里透露一个小秘密.微软公司的老板比尔盖次也是这里的常客,在看了我的预言后深受启发,月前也发表预言说DVD是最后一种以实物作载体的信息媒体,以后将直接用数字传输交流.)
最后编辑lybxr
TOP
74#

enrique 在 2005-11-14 13:18:34 发表的内容
网络化时代的付费音乐并非就一定没有前途。相反,付费音乐可以减少中间渠道,把原来被经纪人赚到的暴利直接付给音乐创作,制作者。这样的新的模式其实是有前途的。国外的付费音乐发展的就相当有潜力。




你说的也是,不过我觉得如何能够玩好自己手上的LP、CD、或者SACD更有意义。其实通过讨论交流,对玩好自己手上的LP、CD、或者SACD很有帮助。特别是有一定DIY能力的发烧友,如何把握正确的方向,有会很重要的提示作用。
TOP
75#

网络付费音乐不是没有前途,而是前途不要太好.每次Grammy颁奖,你没听上面说网络销售额又增长了多少?增长速度很快的.
TOP
76#

网络化时代的付费音乐并非就一定没有前途。相反,付费音乐可以减少中间渠道,把原来被经纪人赚到的暴利直接付给音乐创作,制作者。这样的新的模式其实是有前途的。国外的付费音乐发展的就相当有潜力。
TOP
77#

楼主说得好!
最后编辑atcxzc
TOP
78#

松香味 在 2005-11-14 1:32:35 发表的内容
关于CD制式,2005.11《高保真音响》P21上有音乐传真老板安东尼先生这样一段话;其CD重播的声音缺乏信息量,责任并不在CD格式本身,CD碟上刻录的信号并不比录音母带少,原因就是播放设备没有完全将CD碟中的信号提取出来。如果将这个问题解决了,SACD、DVD-A的意义就不大了。
我也认为;如何将CD制式的威力发挥出来,才是最重要的。例如机芯加工精度及配套司服电路系统、光头光电转换效率及精度、数字信号传输损失、数字滤波损失、D/A转换损失、模拟滤波损失等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提高和完善。本帖的目的也在于此。



松香味兄确实用心良苦,但比较偏向于理论、技术方面,这样会把事情搞得很复杂,更难以解决问题。即使行也成本高昂,其实CD要好声不必如此复杂。用个最简单的比方,任何家中的音响设备在午夜之后声音会有大幅度的提升,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但很少人往深里去想。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解决起来又快又便宜。但在坛子上讨论意见多多,松香味兄如有兴趣我们可约时间在线聊聊。
TOP
79#

松香味 在 2005-11-14 1:32:35 发表的内容
关于CD制式,2005.11《高保真音响》P21上有音乐传真老板安东尼先生这样一段话;其CD重播的声音缺乏信息量,责任并不在CD格式本身,CD碟上刻录的信号并不比录音母带少,原因就是播放设备没有完全将CD碟中的信号提取出来。如果将这个问题解决了,SACD、DVD-A的意义就不大了。


如果他把这句改成“制造工艺完美无缺的CD碟”就比较合理。
先不提原始的数字文件在储存,编辑,混音过程中的失真问题,就看看目前制作好的WAV音频数据文件是如何制作成CD的过程,就知道CD制式的问题了。
先要把WAV文件转录成CD文件格式的刻录母盘,这个格式的转换有无失真因无法独立对比,暂时还不能完全确定,但在录音室对比过,刻录出来的母盘和WAV文件间差别很容易听得出来,如果原来是高于CD格式的就更明显一些。当然,使用高质量的特别设计的刻录盘和刻录机,使用高质量的电源和讯号传输线材,可以有效地减少部分失真,但暂时还没谁能做到听感无差别的转录。
刻录好的母盘送到压片厂,要经过两次以上转录才制成压片母盘,这两次转录中又会有比较明显的失真。这里失真的程度就和各个厂家的工艺和所用原材料密切相关。
可以肯定的是:根本没有可能有“刻录的讯号和录音母带一样的CD唱片”。当然,如果象雨果准备发行的LPCD 45那样,直接刻录出CD唱片来销售,就可以消除了压片造成的失真。但这样也只是和“刻录母盘讯号一样的CD唱片”。
TOP
80#

现在的市场状况,要大公司提高生产质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了,它们更关注的是压碟的成本,质量不要继续下降就很不错了。而对于绝大部分消费者,对音质的要求并不高,他们更关心的是内容和价格。
象雨果这样的生产方式只适用发烧小厂,但这些小厂又签不到“重量级”的音乐家。数码科技高速发展,发烧友却要找多年前的数码产品——旧版CD,这才是目前CD工业的悲哀之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