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3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CD都能出好声 [复制链接]

查看: 39036|回复: 370
51#

为felixcat兄的好文顶上.
TOP
52#

LP的弱点也是很难解决的,所以复古LP好象也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现在数字技术这么先进,应该有一种比CD更好的读取音乐数码信息的方法,比如从硬盘读取信息,而不用转盘和激光头,MP3就是移动硬盘, 起码这样可能就没有震动的问题了,那些天价转盘做的和磨盘一样就是为了解决震动问题,如果再能提高采样率,数码音源也许可以基本接近模拟,又没有模拟音源的缺点
TOP
53#

speed8888 在 2005-11-12 18:51:12 发表的内容
绝大多数人不选择LP的原因不是因为LP声音不如CD,而是其它一些因素,比如片源,价格,噪声,麻烦等等,就好象多数人宁愿在家看影碟也不去电影院一样




说得有一定道理,那么,你是否想过如何去解决或者减少LP某些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呢?请谈谈有何高见或者高招。[upload=jpg]Upload/2005111221475527127.jpg[/upload]
TOP
54#


VV 在 2005-11-12 0:24:37 发表的内容
LP正在动态、迅态、信息量、真实上有优越



松香味 在 2005-11-12 10:48:43 发表的内容

什么是好的声音?
对人来说,就是他所喜欢。由于人的听觉(喜欢)差异,产生了对“准确”的分歧。有人认为“好声应该是把声音美化了”,那么,什么是“美”呢?这是一个无法统一的结论,因此没有讨论的必要。
对器材而言,那就是准确还原软件的内容。在168,这里我们更多的就是讨论“对器材而言”的这个问题,因为只有讨论这个问题才能有一个参照物---那就是准确还原现场真实的声音(相真度)及其氛围(质感)。

在这里我们就进一步的把话题集中到如何使LP、CD、或者SACS出好声的讨论上来,希望在讨论中大家都得到正面的“受益”。



我认为你对美的看法是有问题的。美是一个很广泛概念,具体到某种事物时会有个规范。比如说,在一些场所常有这样(或类似)的提示:衣冠不整,不得入内。这是人们对仪表美的基本要求。这难道不是统一的体现吗?

“对器材而言,......只有讨论这个问题才能有一个参照物---那就是准确还原现场真实的声音(相真度)及其氛围(质感)。”请问,你这个参照物在那里?相真度、氛围(质感)有具体数据吗?没有!最终还是靠人耳来确定。这样和对好声的标准一样,不是也有差异吗?
TOP
55#

对啊,市场和消费者决定一切,君不见街头巷尾小孩子老太婆都戴着耳机听mp3?
按这个趋势:
1年后传统hiend名厂mark推出mp3产品,市场震动。
3年后各大唱片公司均在网站上提供mp3收费下载。
n年后,论坛上出现一贴:CD.mp3都能出好声。
TOP
56#

Dr kuang 在 2005-11-13 1:02:02 发表的内容
决定CD音质的,首先是CD唱片的制作,除了个别发烧厂牌,大唱公司的CD唱片压片质量下降已经是共识,技术越来越先进和普及,质量越来越差,要改善CD系统的声音,这个问题一定要改善。
第二个是CD唱盘读取讯号的准确性问题,这个非常关键,有人提出误差率很低,可以忽略,但试过替分体CD系统升级转盘的发烧友恐怕很难接受这个说法。听过DAT母带和CD差别的发烧友更无法接受。大家有没有发现,二手市场上90年代的中高档CD机种,机芯都做得很发烧?几年前,高品质的CD机芯唾手可得,大约万元级的CD机就可以用到如CDM—PRO这类顶级量产机芯了;到现在,CDM—PRO机芯停产,如果要找到一台使用这款机芯的CD机,花费就要好几倍。
有个关于CD的怪现象,普及型的CDP机芯越来越差,芯片技术倒是越来越先进,升频芯片96Hz的还没风行,192,就迅速进入主流市场,高端市场几年前就有768Hz的产品了。有幸在一台支持768Hz的解码器(BOULDER)上比较44.1Hz和升频后的效果,提升非常明显。
至于芯片解码之后的放大部分,这个就是已经成熟的技术了,和唱头放大一样,可提升的空间非常有限了。
就以上现象,要想CD出好声,我们“现在能做的”是首先要及早收藏哪些压片质量好的CD唱片(像FELIXCAT大侠做的那样);第二样是找一台机芯部分制作精良的CD唱盘,并备好用以跟换维修的零件和机芯;至于解码部份,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完善的产品,又或者今天只用在高端市场的产品进入中,低档市场的。






Dr kuang 提出的问题,抓住了问题关键要害。也正是我希望提出来讨论的问题。
首先是CD唱片的制作,它太商业化了,经济利益的驱动,促使盗版CD唱片满天飞,正版CD唱片压片质量明显下降,作为信号源头载体,CD唱片压片造成的信息损失是播放过程中无法补救的。加大盗版CD唱片打击力度,保护出版商利益,也许有一定的作用,但最终还是要让出版商明确;CD唱片压片质量明显下降伤害了消费者,同时还伤害出版商自己的利益。
“CD唱盘读取讯号的准确性问题,这个非常关键”,我完全同意。如果读取讯号过程中丢失了信息,这也是接下来的“解码”过程中无法补救的。有人提出误差率很低,可以忽略,我认为指的是目前技术可以达到的水平。但是,目前市场和普及的情况不是这样,顶级量产机芯逐渐停产,普及型的CD机芯越来越差,很多发烧友认为CD不好声,我认为CD唱盘读取讯号的准确性问题就是重要原因之一。不可否认升频技术对CD制式(不论CD、HDCD、XRCD)的不足起到了补救的作用,但是如果CD唱盘读取讯号的准确性出了问题,以下的努力其意义就很有限了。CD机芯档次之分,就如同LP唱头档次之分同理,低档的唱头或者低档的CD机芯,永远无法与高档唱头或者高档CD机芯相比,或者说低档的唱头或者低档的CD机芯声音再好也有限。
再就是我上面提到的CD电路“瓶颈”问题,由于非线性元件引起的损失、变形或失真的影响非同小可,已经得到了部分专业人士的认同和重视。而且有了一些解决或补救的措施,如我提到的;1,D/A转换前采用"0"和"1"的数字方式工作,最大限度的消除了非线性元件的损失、变形或失真的影响。 2,D/A转换采用多枚(D/A)IC并联的方式(或者在IC内部就采用了并联结构工艺),也有效减少非线性元件的损失、变形或失真。 3,再就是采用高精度工艺减小(D/A)IC集成度(减少D/A转换电路串联级数,同时又能达到目标水平),从而减少非线性元件数量。等等......。但是目前市场和普及的情况也不是这样,采用多枚(D/A)IC并联工作方式的CD机,生产量非常少,以至部分发烧友还不了解多枚(D/A)IC并联工作方式的好处。
科技不断进步,问题会不断解决,CD能否出好声?制式不是主要问题,正如felixcat兄说的;
“有的CD播放时听感为何不佳,原因主要有二:一是CD制作时马虎不用心;二是器材的因素,要100%发挥CD制式的威力,使得硬件实际表现达到和理论值相当的水平,这相当不容易,对于硬件器材的设计要求很高,成本也很高很高。所以我前面说:
对于音响器材的设计师,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两样缺一不可。 ”
我相信,聪明的厂家一定会重视上面讨论的问题,“洗脑革面”地改进产品,完善数码音源指日可待。

[upload=jpg]Upload/2005111314294034436.jpg[/upload]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57#

决定CD音质的,首先是CD唱片的制作,除了个别发烧厂牌,大唱公司的CD唱片压片质量下降已经是共识,技术越来越先进和普及,质量越来越差,要改善CD系统的声音,这个问题一定要改善。
第二个是CD唱盘读取讯号的准确性问题,这个非常关键,有人提出误差率很低,可以忽略,但试过替分体CD系统升级转盘的发烧友恐怕很难接受这个说法。听过DAT母带和CD差别的发烧友更无法接受。大家有没有发现,二手市场上90年代的中高档CD机种,机芯都做得很发烧?几年前,高品质的CD机芯唾手可得,大约万元级的CD机就可以用到如CDM—PRO这类顶级量产机芯了;到现在,CDM—PRO机芯停产,如果要找到一台使用这款机芯的CD机,花费就要好几倍。
有个关于CD的怪现象,普及型的CDP机芯越来越差,芯片技术倒是越来越先进,升频芯片96Hz的还没风行,192,就迅速进入主流市场,高端市场几年前就有768Hz的产品了。有幸在一台支持768Hz的解码器(BOULDER)上比较44.1Hz和升频后的效果,提升非常明显。
至于芯片解码之后的放大部分,这个就是已经成熟的技术了,和唱头放大一样,可提升的空间非常有限了。
就以上现象,要想CD出好声,我们“现在能做的”是首先要及早收藏哪些压片质量好的CD唱片(像FELIXCAT大侠做的那样);第二样是找一台机芯部分制作精良的CD唱盘,并备好用以跟换维修的零件和机芯;至于解码部份,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完善的产品,又或者今天只用在高端市场的产品进入中,低档市场的。
最后编辑Dr kuang
TOP
58#

lybxr 在 2005-11-13 18:27:24 发表的内容

一般的厂家不会考虑缓存和JITTER上的改进,,不是没有资金,只是因为眼光.我要是有钱我就召集人才做这个事,这是音响史上的里程碑.


确实是里程碑,而且很简单就可以做到了,把市面发行的CD全部改成WAV格式,再把民用的CD机改成WAV格式,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得到非常接近原始数字录音水平的声音文件了。
TOP
59#

有个根本问题:LP是不作数字化的,CD却要数字化。这好比胶片和数码文件的区别
TOP
60#

松香味 在 2005-11-11 16:32:33 发表的内容
xgn-011 在 2005-11-11 15:33:57 发表的内容
好象一位烧友说过,LP靠的是震动发音,比较接近乐器和人声发出的声音吧,容易让人接受.





这只是一种“滑稽”的解释。


滑稽吗?不滑稽.
LP就是靠机械传动把信息转为电信号,说成震动未尝不可.但转换和重放过程同样要经过一些电器元件.
CD复杂得多,假设一个有足够缓存的CD机,那么与理想LP的比拼就在---------光信息转数字信息能不产生JITTER,数模转换(不管是在你的CD机,或是在你的数字功放里)不产生JITTER,这两个过程都很复杂.如果说这两个过程能不产生JITTER,那LP无疑被打败了.

主要的较量就在两个JITTER与LP的抖动之间,为什么有人觉得CD输了,就是因为JITTER是无规则的,非机械的,但LP的抖动恰好跟音乐的信息相呼应,"象乐器本身发出的一样",有人味儿.有人觉得LP输了,是因为声音不清晰,"有听得出的噪音".
为什么SACD有LP味,因为它的1BIT技术,每个处理单位只有1BIT,极大降低了JITTER,但未从根本上消除.

一般的厂家不会考虑缓存和JITTER上的改进,,不是没有资金,只是因为眼光.我要是有钱我就召集人才做这个事,这是音响史上的里程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