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142434445464748» / 8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SACD红不起来想到的 [复制链接]

查看: 80402|回复: 807
441#

大哥 在 2005-11-9 15:33:02 发表的内容
现在雨果出来一种新CD叫LPCD你们谁听过?觉得怎么样?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神奇?我觉得毕竟是CD嘛能有多大区别...


也这麽认为,而且它的介绍逻辑上好像有点问题。

“结果老易发现CD在制作过程中,数码讯号的转换多达5-6次之多!整个流程分别为:母带-CDR母盘-玻璃模-金属模-压碟-CD。最后两道损耗性工序,更是严重影响了CD的音质!压碟次数的增加,碟片的的音质亦随之劣化!因此,无论是LP或CD,头版碟总是比较靓声的原因就在此。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开发,老易从母带的处理及CD制作两方面着手改善,最终开发出音质骄人的LPCD!

首先,雨果自行开发了音频处理软件,在纯净电源及高精确数码时基的控制下,将母带升频至最高精度的数码规格,并从艺术的角度调整与处理能量的密度、动态及频宽等。

在压制CD时,以特殊的材料和工序,提升镭射光束读取讯号的精确度,降低因CD及机械振动所造成的失真等。并以最直接及最耗时的方式,制作出比一般CD母盘还要精确数十倍的LPCD碟。

LPCD采用独家专利的生产技术,它不存在压铸损耗和格式转换而导致音质劣化的弊病,特殊材料的运用让LPCD更为经久耐用。

http://www.avmagazine.com/02/LPCD.htm

《2005香港高级视听展》示范hybrid SACD的CD层就有运用LPCD技术的,效果都很好,但不知与LP有何关系,也没得比较。
TOP
442#

dr kuang 在 2005-11-10 12:30:31 发表的内容
前面都说过很多了。
1:混音后的数据储存问题
如果是经过音频工作站使用CDR,硬盘储存的话,声音劣化相当明显,具体原因还不完全清楚,感觉可能跟声音文件的“时基”特性有关。
2:DAT母带的折旧问题
DAT是用磁带来记录数字讯号,这样,可以影响模拟母带的因素同样会影响DAT母带,比如说发酶,褪磁等,但可以肯定问题不会象模拟母带这么严重。
3:这里是一个完全未经验证的个人想法——即使是完全没有丢失原始数据,但如果使用和当时录制和制作不同的设备,一样会带来误差。
说起来比较复杂,原因也有待考究。雨果的老易曾经提到过一个现象:一条录制好的DAT母带,使用录制所用的机器来播放效果最好,使用相同厂家的机器比使用其它厂家的机器效果好,也就是说,用SONY的DAT机录制的DAT母带如果在其它牌子的DAT机上播放效果不如在SONY的DAT机上好,而后者也不如用录制所用的DAT机重播好。但我觉得应该是要在档次大约相同的专业器材前提下,或者只用DAT机的数字输出功能,上面的结果才能成立。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即使有保存完好的DAT母带,在经过近20年后,用现在的设备播放当年的母带,有没有出现误差的可能,如果有,可以避免吗?
当然,这个问题同样作用于模拟母带的情况,所以有些模拟录音的唱片(包括CD和LP)在重新制作时就强调使用了当年制作的设备,但数码录音的唱片这个提法目前还比较少见,更多的情况是强调“使用新技术重新制作”,而对于很多“头版CD玩家”(比如说felixcat大侠)来说,好象都不太认“新技术”这个帐,除了工艺原因,会不会有这方面的原因呢?


1.不能解释头版和再版的问题,因为这个可以发生在头版的制作,也可以发生在再版的制作.

2.单就DAT折旧这个问题而言,我说说我的看法.

用磁带备份电脑数据其实已经由来已久了.就是大家用的普通家用磁带,我以前用苹果机的时候也是可以用来备份数据的.关于磁带,发霉,退磁造成的音质劣化,我个人是有不同看法的.

数码的无损复制,拷贝不是由介质本身提供的,而是由数据保存方式提供的,就是储存亢余数据提供容错.数字音乐DAT本身是提供容错的.在这里提供一些DAT的背景资料.DAT在记录PCM信息的时候.一个16bit的数据大约占据磁带上0.0003英寸的长度.就像硬盘上一样,最小的记录单位称为block,288bit为一个block,其中只有256bit实际记录数据,其余的记录亢余数据提供容错.而且这些容错信息将这个block和其他block交叉保存.所以,DAT是可以提供无损拷贝的.这和模拟母带是有本质区别的.模拟母带哪怕在状态崭新的时候做备份,备份仍然不可能完全达到母带的质量.至于DAT因为是磁带,由于发霉,掉磁造成信息丢失,那属于信息保存不善的问题.物理损伤同样可以发生在计算机硬盘,数据光盘,任何介质上面.所以这不是DAT的错.而是人为的责任.

不过DAT的确有自己的问题,例如搅带,一下子肯定就无法恢复了.许多重要的录音都是至少有2份拷贝的.
最后编辑Raxel
TOP
443#

松香味 在 2005-11-10 12:52:19 发表的内容

有关系吗?有人还希望自己是某总统的孙子呢.
辈份?...............


我觉得这样就没意思了.本来虽然讨论的比较长,基本还属于各抒己见.兄台貌似公正,却玩弄字眼占便宜,让讨论变味,何必呢.既然你上面明着是和我说,叫了我的id,也用了"你",当然我听着觉得不舒服.所以对我当然有关系.我还是那句话,兄台有和主题相关的内容,那就一起来讨论,无关的就不要了搅了.挺好的讨论,不要让它从这里开始变味吧.
TOP
444#

1:这里所说的“头版”,范围缩窄一些到80,90年代——还没有使用硬盘和CDR作储存的时代,而唱片公司出于维护成本考虑,现在没有保存下DAT,只记录了硬盘和CDR数据,而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可以解释“头版”和“再版”的问题。
2:DAT磁带要达到“妥善保存”的条件,需要一笔长期投入的维护费用,比如说恒温设备等,对于唱片公司来说是个不少的经济负担,尤其是有大量母带,而经营状况又不甚理想的唱片公司,压缩这方面的费用实在是无奈之举。这个虽然不是DAT的错,但在现实中却是个必需用金钱来解决的问题。
或者在不久的将来甚至现在,已经有了“低成本妥善保存音频数据”的技术,但对于大量已经遭受损害的原始文件部分,数码技术虽然对于模拟技术上有所提升,但现实上并未能提供所当年宣传的“无损复制和保存”的效果,结果是现在很多“再版”的数码录音,并未达到“头版”的效果。
TOP
445#

Raxel 在 2005-11-9 14:00:32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 在 2005-11-9 13:54:05 发表的内容
我没有兜来兜去装糊涂吧,你翻前面的帖子看,我先问什么,后问什么,你又是什么答的。


我觉得我已经很清楚地回答了你的问题啊.就像我说的,如果你觉得我回答不清,那就请兄台说说你的理解和看法,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我看Raxel 兄真是精力无限充沛啊!一个话提有必要如此吗?人家说什么好,那一定会有理由.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现代的农具多数是合金制造了,就叫做"合金时代"吧.有人说石器农具好,你会说那是古老落后的东西,不方便,不耐用,不好.于是说石器农具好的会有一条很好的理由;从环保的角度说,石器农具不会污染耕地,合金农具会对耕地造成微量元素污染,你怎么说?
想一想;有必要争论吗?我的态度是;说石器农具好的尽管去用石器农具.认为合金农具好的尽情去享受合金农具的优点.甚至有人说;石器农具是古老文明的祖宗,喜欢的,那就让人家做祖宗去.曰;合金农具是古老文明的孙子,你喜欢,你就做孙子去.有关系吗?
Raxel 兄,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市场和消费者是最好的裁判,不完善的问题销售商会反馈,制造商会去努力完善.历史在发展,科学在进步,发展方向一目了然.

哈哈!!!如果说的不对,请各位前辈不要计较.
TOP
446#

七月雨中 在 2005-11-10 11:08:08 发表的内容
新錄音絕對是SACD好,老錄音轉成SACD的就不一定.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老录音,需要新介质呈现它的本色.国外有专门一批quadraphonicquad的爱好者.历史上有许多经典专辑是4声道录音的.

有兴趣看看
http://www.quadraphonicquad.com/

论坛
http://www.quadraphonicquad.com/forums/
TOP
447#

好象和压片批次有关,辨认CD压片批次我不怎么在行,有些经营CD唱片的和“头版CD迷”们就比较了解情况。
TOP
448#

Raxel是个很认真和严谨的人。我很喜欢。

我觉得大多数SACD唱片要比它们的普通版好听。
TOP
449#

dr kuang 在 2005-11-9 20:10:48 发表的内容
这个说法就和事实有比较大的偏差了,80年代第一版发行的数码录音的唱片很多,以古典音乐为例,听听PHILLIP,DG,CHANDOS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首版唱片和现在的新版唱片,如果不经过重新混音的,声音衰退是非常明显的。


那请谈谈你对数码录音声音劣化的看法和理解.
TOP
450#

开心果 在 2005-11-9 13:54:05 发表的内容
我没有兜来兜去装糊涂吧,你翻前面的帖子看,我先问什么,后问什么,你又是什么答的。

Raxel 在 2005-11-9 14:00:32 发表的内容

我觉得我已经很清楚地回答了你的问题啊.就像我说的,如果你觉得我回答不清,那就请兄台说说你的理解和看法,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今天再看一下我们讨论的问题,我觉得你也没说错什么,相反你想把问题答得更好些,谈了很多。也许我的理解能里有限,一下子不明白。

现在结合各位大侠的讨论,问题已基本解决。
最后编辑开心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