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839404142434445» / 8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SACD红不起来想到的 [复制链接]

查看: 80444|回复: 807
411#

开心果兄有没有买过正版软件啊,你说它windows xp发行了几百上千万张,会不会头几个买到的是正宗windows xp,后面买到的就变成了windows x, windows p之类,或者里面缺功能,少组件之类的?
最后编辑Raxel
TOP
412#

L版在这个时候发个这样的帖,好像是有所暗示哦   :-)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ntypeid=10&titleid=87094&page=1
觉得至少国内业界应以精准的取向作为发展目标。
TOP
413#

开心果 在 2005-11-8 20:29:36 发表的内容
数码母带的介质是什么?它同样有随时间变化的问题,只是可能没有模拟的问题那么严重吧。


所以硬盘上的数据有纠错码,所以有计算机信息安全学这么学科.计算机的数据安全性,如果你有兴趣,我们可以放开谈.
TOP
414#

重起 在 2005-11-8 21:09:24 发表的内容
唉,音响工业一直都不是追求最完美的方式来储藏旧录音的而是最具成本效益的,反正母带在他们手上,印什麽消费者都会买,我们在这里是帮他们白担心了。
当今最具成本效益的储藏方式无疑是数码格式,更不说数码格式在各方面处理的方便性。


    更正一下!是那个万恶的唱片工业。音响生产之规模还远未达到以工业为单位进行统计的地步。其余的?赞同中!
TOP
415#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8 12:11:27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5-11-7 23:56:20 发表的内容
欧美和日本的情况不清楚,国内和港台就真“私藏母带”的事——唱片公司把原始的模拟或DAT母带存进电脑硬盘,再刻了光盘WAV文件后,为了节省成本就不再保存原始母带,我就知道有从事录音的把这些DD私藏了的。有段时间很多录音室淘汰数码或模拟母带机,他们又低价买回家“自己没事儿享受着极品音效而偷着乐”。想起来就恨得牙痒痒的。


难怪有一帮人手中上千母带,原来是不法手段得来的!国外也有利用职务之便COPY工作母带的。。。

再透露一个秘技,只告诉你,不得外传:
CDR的寿命太短为此——
到二手市场找一部HIFI级,带digital out的录像机(DX们推荐SONY),可以代替CDR。不少当年的专业数码录音,就是用这个来当开盘机用的。录像磁带这么宽,怎么看都很发烧。
花多点钱,可以买到卡式DAT机(DX们还是推荐SONY),但DAT卡带既难找又贵。
要不,你的电路技术比较好,就试试自己动手,找台DV,看看能不能摩改一下当DAT用,这家伙可是1394接口,很有发烧潜力,DV磁带倒是价格合理又容易找。
搞好之后,就挖空心思,不择手段找原始数字文件吧,哪怕只能找到有限几个,也可以加入“偷着乐”党,升值潜力难以估计呢。
TOP
41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17#

什么时候把LP也通吃进去,大家就不用争了。
TOP
418#

开心果 在 2005-11-9 12:59:25 发表的内容
“再版不如头版的情况,绝大部分是模拟母带的专辑.”“你听出了再版比头版有音质劣化的情况.我想你能举出的例子,最终会发现基本都是模拟母带的录音.”
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我不是业内人士,不清楚业内的情况,能否透点内幕?

不过你这样回答更使我产生新的疑问了,唱片公司放弃头版数码母带不用,反而用又折旧一次的模拟母带。纳闷啊。


我也渐渐不明白,你究竟想说什么了.什么是头版数码母带?你说的是发行头版CD时制作的工作母带?为什么不用,当然有多种原因.就唱片公司的行为来说,如果这都要纳闷的话,那你要纳闷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对他们来说就是发布一个商品,不是那么多人关心音质的.

给你两张CD,如果你听出差别,你能够在不看CD的情况下,说出哪个先生产的吗?就是头版,还有模具磨损的问题.商业唱片是机械压出来的,不是你家里刻录机烧录的方式.所以,同一批次,不同批次,不同产地等等,每片生产出来的CD都是有个误差率的,太差的就是你看到的YLJ.如果CD-DA有足够多的Redundant数据来纠错,那么即使每片CD有个体差异,但在数据读取的时候仍然可以恢复出完全一样的原始信息.但由于CD-DA的格式有缺陷,所以造成了CD不能完美复制的问题.

其实我想说到这里,听明白的早明白了.你兜来兜去装糊涂就比较费力了.再问你一句,你听说过DVD有再版的画面比头版的画面差的问题吗?如果是一个母版的话,为什么呢?
TOP
419#

Raxel 在 2005-11-8 17:18:24 发表的内容
Willson 在 2005-11-8 17:13:38 发表的内容
数码真是一劳永逸吗?数码不会丢失?数码载体不会损坏?谁可以保证?


你说的自然灾害,有人盗抢之类的,这个就范围广了.这属于计算机信息安全之类的,和这里讨论的关系不大吧.


那你怎么能保证你在文中所说的“一部大师的作品,过了100年仍然能够欣赏到当年的音质,只有数码技术能够实现.”
TOP
420#

Willson 在 2005-11-8 17:21:20 发表的内容
那你怎么能保证你在文中所说的“一部大师的作品,过了100年仍然能够欣赏到当年的音质,只有数码技术能够实现.”


我说的是以模拟技术保存的内容有自然老化,折旧,音质损失,这是无法克服的.毕竟母带的信息量比你LP大.而母带的折旧,你能否认吗?为什么50,60年代的LP,或者更早的录音,现在再版的音质不行,这不是因为母带折旧造成的吗?为什么头版LP的价格越炒越高?因为现在做不出头版LP的音质了.造成这个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难道不是模拟技术的保存方式吗?如果50年前是数码录音的,我们就永远有希望以后可能有更好音质的家用拷贝发行.
最后编辑Raxel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