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35363738394041» / 8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SACD红不起来想到的 [复制链接]

查看: 80433|回复: 807
371#

Raxel 在 2005-11-8 13:25:10 发表的内容
    我始终是强调母带折旧重要性的,这一点我想JWang应该深有感触,每次LP和CD争论的时候,我都是强调这一点的,但我和你不同的地方,是我认为母带折旧和制作过程中人为因素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不是母带折旧就忽视了所有其他问题.而你所说的头版好过后面版本,其实有个前提就是要出自与同一个混音版本,而这一点你是忽略了.

    以Simple Vinyl这个牌子,重发过一批经典摇滚专辑.顾名思义当然都是LP,大多质量平平,但Tommy这张,效果特别好.所以Tommy不仅仅发行过你上面说的2个版本.Tommy而且还有个MF发行的24K金碟版本.

    所以最后,我就你的观点再重复一下,你所谓的头版好过后面的版本,前提一定要是同一个混音版本,不同制作的话就要看具体情况了.Dark Side of the moon最好效果的不是头版吧.例子还要非常多了.


    我可以对您上述的解释做出相应的妥协!也的确,混编者对于载体回放之最终至效果也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您能否收回您的这一套以DSD为救世主的论调,从否定模拟的弯路上回到正确对待这两种泾渭分明的格式,以及她们在不同时期所占的重要地位进行探讨呢?
    什么叫受模拟毒害?没有模拟技术的巅峰又怎会有数字技术的曙光与明天!我们今天还可以在此认真的探讨话题,全都得以于模拟技术的坚实基础,即便是数字将统领未来,这也仅仅是碰巧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罢了。
最后编辑menn
TOP
372#

menn 在 2005-11-8 13:40:22 发表的内容
    我可以对您上述的解释做出相应的妥协!也的确,混编者对于载体回放之最终至效果也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您能否收回您的这一套以DSD为救世主的论调,从否定模拟的弯路上回到正确对待这两种泾渭分明的格式,以及她们在不同时期所占的重要地位进行探讨呢?


我不仅仅支持SACD,我也支持DAD,DVD-A.因为这个帖子的题目是SACD,所以现在只说了DSD.我否定模拟不是否定LP的历史财富,我否定的是这种技术已经到了顶峰,不可能有大的突破.他本身的一些特性不利于长期保存音源.一部大师的作品,过了100年仍然能够欣赏到当年的音质,只有数码技术能够实现.社会在进步,技术在发展,还是向前看吧.头版LP的价格越炒越高,最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呢?
TOP
373#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JWang
TOP
374#

开心果 在 2005-11-7 17:40:12 发表的内容
我不是通过正弦波来研究CD和LP差异问题,这是以前做的一个试验,现在是顺着JWang大侠的那几张图,想说明示波器只是一种精度不太高的测试仪。

请教一下,怎样科学研究才是严谨的科学研究?


不严谨就不要这么做不就可以了.如果你提出一个用正弦波什么的来比较,自然要经的起大家推敲.有漏洞,或者有不合理的时候,那么出来的结果就没有你预期的意义了.
TOP
375#

Raxel 在 2005-11-8 20:10:02 发表的内容
因为数码母带不会折旧,有了这个基础,随着技术的进步,10,20,哪怕100年后推出的家用拷贝不会由于母带折旧的原因而永远比不上头版,这是模拟母带的致命弊病.模拟技术保存的母带,源头在不断的折旧,过了50,100年,音质只会越来越差,哪怕你技术在不断的进步.数码母带则不同.他可以保持原来的状态.随着制作工艺,压片水平,或者传递方式等各方面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户可以获得的音质只会越来越好.

母带比LP信息量大,所以不论你LP怎么好,不论你LP可以保存多少年,音乐室是不会采用LP作为音源来保存的.而磁带就会有磁粉脱落,折旧你无法避免.我说母带信息量比LP大就是说明这个问题,而不是想说明SACD和DVD-A的信息量和数码母带是否一样大.这个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但不论是不是,和我的主题没有矛盾.


数码母带真的不折旧吗?不要忘记数字电路也是建筑在模拟电路的基础上,是不会有脱离模拟电路的数字电路产生的。你指的数码母带无非也是电磁原理来记录,你能保证他放上100年?
TOP
376#

johnleeh 在 2005-11-7 21:14:39 发表的内容
非常感谢johnleeh 兄;我想,交通工具的不断进步,距离不再是问题,一定会有机会到贵府拜访.也欢迎johnleeh 兄有机会到桂林来.
关于CD播放机,.我无意中获得了这样一个结果;在一次CD和SACD的对比时,由于没有两张相同的SACD<江河水>,便拿了一张普通CD<江河水>(盗版),进行对比盲听,马兰士14SACD播放SACD版<江河水>,CD播放机播放普通CD<江河水>(盗版),其结果大出所料.CD播放机播放普通CD(盗版)<江河水>竟然胜出马兰士14SACD(二手机器但没有维修史)播放SACD版<江河水>,(名琴LP兄也是对比盲听人之一).说明了以下问题:
好的CD播放机,播放普通(盗版)CD比一般CD播放机播放普通正版CD好声.甚至比一般SACD播放机播放SACD版好声.同时说明了比较好的(盗版)CD误码\损失远比一般CD播放机播放过程中的误码\损失少.郑重声明;我不支持盗版,
再就是;不管LP,CD,SACD或者DVD-A,它们都是有挡次分别的,还与技术成熟程度有关.技术指标规格高的,当技术成熟了(包括制造工艺水平),总有一天要取代技术指标规格低的.LP,CD,SACD或DVD-A都不例外.所以我相信SACD会有一天要取代CD.当然SACD也还会被其他的什么D取代.这才符合发展规律.



多谢老兄客气!


我也一直认为,器材的档次和水平往往比制式对最终声音的还原影响更大.以我玩CD,SACD,LP的经验,其中任何一种低班的器材在各方面都不能胜对方.没有哪种制式的普通产品,能光凭其制式的优势便能横扫对方所有档次的产品的.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光看源头上那段的理想或理论状态,对实际问题的解释和认识是没有多大帮助的.

[/quote]



我想,我们已经回归到了客观科学地看待问题的角度上来了.而且取得了一致的共识.只要是科学的,客观的东西,制式优势的产品经过发展成熟阶段后,一定会取代制式劣势的产品.除非时机和条件不成熟.就算如此,也不是制式优势的错误.对制式的讨论已经没有必要了.
还是多用心去玩好手上的东西吧!!科学自然的发展规律谁能抵抗?
TOP
377#

Raxel 在 2005-11-8 17:31:42 发表的内容
Willson 在 2005-11-8 17:21:20 发表的内容
那你怎么能保证你在文中所说的“一部大师的作品,过了100年仍然能够欣赏到当年的音质,只有数码技术能够实现.”


我说的是以模拟技术保存的内容有自然老化,折旧,音质损失,这是无法克服的.毕竟母带的信息量比你LP大.而母带的折旧,你能否认吗?为什么50,60年代的LP,或者更早的录音,现在再版的音质不行,这不是因为母带折旧造成的吗?为什么头版LP的价格越炒越高?因为现在做不出头版LP的音质了.造成这个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难道不是模拟技术的保存方式吗?如果50年前是数码录音的,我们就永远有希望以后可能有更好音质的家用拷贝发行.


母带会折旧我是重来没有否认,LP当然亦都不够母带的信息量大!但是数码录音又如何呢?从音频工作站里硬盘的原始声音文件拿去造个stamper然后压出来的SACD或DVD A,难道压出来的碟信息量可以比原始声音文件的信息量大吗?
而你最后的一句“如果50年前是数码录音的,我们就永远有希望以后可能有更好音质的家用拷贝发行”也只算是假设,并没有回答到我的问题。
TOP
378#

唉,音响工业一直都不是追求最完美的方式来储藏旧录音的而是最具成本效益的,反正母带在他们手上,印什麽消费者都会买,我们在这里是帮他们白担心了。
当今最具成本效益的储藏方式无疑是数码格式,更不说数码格式在各方面处理的方便性。
TOP
379#

Raxel 在 2005-11-8 21:17:33 发表的内容
七月雨中 在 2005-11-8 21:09:54 发表的内容
83-84年的CD難聽?保留意見,還有新錄音中,陳潔麗的<<一水隔天崖>>,LP比CD好多了.


在83-84年的时候,听CD比较差,因为是第一代CD机.明白?但那时候同样一张CD放到20年后现在的CD机上听,内容没有改变,但声音好了许多.我上面那段话不难理解吧.



在83-84年的时候,听LP比较差,因为是组合音响上的电唱机.明白?但那时候同样一张LP放到20年后现在的LP机上听,内容没有改变,但声音好了许多.我上面那段话不难理解吧
TOP
38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JWan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