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617181920212223» / 8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SACD红不起来想到的 [复制链接]

查看: 80370|回复: 807
191#

scfan 在 2005-11-3 15:14:01 发表的内容
R兄似乎比较认同RCA出品的SACD,我手头正好有张哈农库特的WP布9现场SACD版本(CD讲解+SACD演出,DSD录制),还有一张DG的普通版数码录音的朱利尼WP布九现场CD,昨晚听下来的感觉是CD听上去像想象中动态巨大音场高宽深的SACD,SACD听上去却像想象中动态小音场矮窄浅的CD,铜管的表现让同一支WP听上去简直就是两个层次的乐队,莫非是两位指挥水平有如此巨大差别?


如果你和我讨论Jazz, 经典摇滚, 人声,我会对版本比较清楚.古典的话,偶尔听听.
TOP
192#

数码就这样玩完了?
TOP
193#

Raxel  该贴在 2005-11-1 0:05:32 2005-11-1 0:05:32 被 Raxel 修改过
“不知道各位是否同意,整体水平而言,Top Music的SACD好过FIM的SACD.Top Music的SACD大部分封面上都有32/192的标记,但里面没有详细介绍,所以我不清楚它是用PCM混音制作的还是用了Sadie DXD工作台,等同于32/192的格式.

但Top Music里面的代表作响宴,如果手头有的可以看看它的小册子,里面详细介绍了制作过程,从母带出来后都是在DSD信号领域处理的. ”

    还是后期混编造成的主观听感差异!但是否SACD版本就更接近于正确?我看未必!这还要看重播系统的能力。
    32/192?几乎可以肯定是相关编辑软件的功劳。也就是说,若所须处理的母带是数字格式的PCM,那么在混编时通常会将原来的48KHz/96KHz 16Bit/24Bit插值为192KHz 32Bit进行相关编辑工作;好处在于噪音整形以及动态限幅器使用时,相关实施者可以通过大屏幕看得更多的、细微的图形细节!!!
    从32/192再至DSD?那载体一定的硬盘或DVD - RAM了!直接经数字卡输出至DSD D/D转换器?不大可能!因为SDIF2传输的上限应为20Bit精度。因此可判定处理时使用软件升频为32/192,但输出时仍使用符合传输规定的24/96(可通过外加word clock以及单独L\R来适当超越精度限制)至DSD作编码、译码。使之成为可能,而两品牌音效方面的差异,我个人认为还是来自对这一崭新形式的熟练程度上的区别!

Raxel  发表于 2005-11-1 0:29:59 2005-11-1 0:29:59
“这个极高频段底噪的问题,是DSD编码的天生缺陷吧,我们说的是一个噪音来源吗?这个不是加入的,而是编码格式造成的.

为什么Esoteric,金嗓子等顶级SACD机都是把DSD信号转成PCM信号后再解码成模拟信号的?就是因为如果直接把DSD信号解码成模拟信号,这些高频噪音要通过比较复杂的手段去除,反而可能会影响到最终可闻频段的音质.能够做好的没有几家,例如EMM Labs是个例外.而Esoteric,金嗓子等采用讨巧的手段,转成PCM后可以比较方便的解决高频噪音问题.有兴趣可以参考一下这里”

    这并不是什么讨巧的方法,相反这就是民用级别芯片在当时未成熟的一种尴尬!名厂还是要注重名声的;既然大家都力推SACD将取代CD(出于远景盈利的目的考虑),那么与其把宝押在当时仍未完善(现在也一样)的DSD处理芯片上,还不如运用自己本身已精研许久的PCM形式作模拟输出前的处理;尽管类型不尽相同,但其格式依然还是数字形式的。
    而您所提及的EMM Labs也同样不是出于解决高频偏歪才坚持使用完全DSD处理的!而是因为要誓死捍卫SACD的声誉,再说还有Meitner这样的超级高手想出了一套独特的传输与处理方式——芯片同样使用BB公司的DSD1700!但通过一特殊的接受回路能将从EMM Opti-Link(ST)预升频的5.6Mhz的DSD信号变换成该芯片可处理的2.8MHz,而在这一解调过程中就嵌入了一独特的过滤器电路将D/A变换时所产生的衍生频域(集中在超高域)进行有效的、可控制的滚降处理……
TOP
194#

在国内

1  售价高
2  盗版少
TOP
195#

    我觉得现在阶段讨论指标规格怎么怎么高毫无意义,我以前也说过,哪个超低的频率月超高的频率,你能感觉到吗?可能只有你家的宠物可以听了。本来音乐这个东西就不是一个理性的东西,而是感性的。要不然象RR公司的HDCD就不会这么抢手了。象20HZ到20KHZ就是人耳听觉的范围,超过了只有一个小小的感觉,说100KHZ,你听的见吗?
   再说了,音响技术各方面发展了这么多年,到现在什么发展最慢,音箱。就是跟人耳直接打交道的DD,再不可能有人去跟空气打交道吧。我想问问,音箱的频率响应能达到0~100KHZ吗?大家好好想一想吧。我觉得还是依靠当前的技术为底本,逐渐改善就行了。比如XRCD。我这样说并不是说我完全支持XRCD,但是有人说只有小公司才出XRCD,但大家看看。BMG出不出XRCD,RCA系列,飞力浦系列等,古典CD都有。只有在符合音箱输出范围内改善技术才合理,超过这个一切都是空谈。
   你听到的,是音箱发出的,有人说HI-END,就是真实还原,音箱都只能还原出一定的范围,0~100KHZ能包括完吗。再怎么处理也还是要经过音箱这一关,撇开这个谈改进将毫无意义。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TOP
196#

Raxel 在 2005-11-4 0:53:10 发表的内容


但如果是SACD,sony要另外收专利费,如果带多声道音轨的,sony还有收双重专利费.加上制作,压片成本的提高.估计以SACD的成本计算,发行5K片要有赢利,你估计SACD单片的零售价大约会是多少?


具体成本曾经听到过,因为自己没留心,忘记了,平均应该不超50元/张。但考虑到销量问题,地区性唱片公司不会把赢利点设定到5K这么高的。
TOP
197#

1. 售价高,且在现有的系统中使用并不见得比头盘CD好多少,甚至不如!
2. 盗版少,好象现在仍没有多少可能性(未破译其核心软件,特别是合法传输时须要验证的那个讨厌的Watermark),似乎香港HMV的那条是所有盗版商的头号猎物!难道香港真是高科技盗版的天堂?象信用卡与劳力士那样?
TOP
198#

名琴LP 在 2005-11-4 17:23:29 发表的内容
这些LP与SACD系统都是同一档次的东西。
报价都是一样的,最好比较了。


"最好比较了",是指就是比较了这套,还是没有比较?
TOP
199#

Dr kuang 在 2005-11-4 0:46:38 发表的内容
关于生产成本,大约可以知道的是,目前国内的绝大部分唱片公司都没有自己的唱片生产线,而是由一些专门的光碟生产厂家压片,一般的价格是2元/张,如果对压片质量要求高,比如说一个母盘只压两,三千只或更少,单只的成本就会高一些;如果压片量大,超过5K以上也不重新制作母盘的,单价还可以降低(当然,这是以牺牲音质来达到的)。
还有的成本就是包装材料和设计的费用了,这方面不同的唱片之间出入会比较大,但如果是几千张以上,单只成本通常在10元之内。
剩下的成本就是版权,报酬,录音设备的损耗,广告,公司日常开销,这方面出入非常大,不好统计——比如说不同的音乐家间的价码出入非常大;有些出版唱片量少的公司没有自己的录音室,租借或干脆委托其它录音室。
最直接的说法是:国内卖四,五十元/张的唱片,大部分发行量在5K以上就可以赢利。


但如果是SACD,sony要另外收专利费,如果带多声道音轨的,sony还有收双重专利费.加上制作,压片成本的提高.估计以SACD的成本计算,发行5K片要有赢利,你估计SACD单片的零售价大约会是多少?
TOP
200#


开心果 在 2005-11-4 0:27:22 发表的内容
表面上看,店铺生意与工作室制作,生产线压片,完全是两回事情,但它们的利益是紧密相连的吧。
雨林过去不出LP ,现在试探性的出些LP,说明什么?

Raxel 在 2005-11-4 0:31:00 发表的内容

1,那个店铺说不定主要是靠周杰伦,S.H.E.的专辑维持的吧.反正上海的九龙专门卖发烧软件的是没混下去.全国发烧软件卖的好,可能也就李源,南方等几家不超过一个手吧.
2.雨果也发行过SACD啊.偶尔发一张,我不知道说明了什么,还是你直接告诉我吧.

开心果 在 2005-11-4 0:44:55 发表的内容
以古典、经典曲目为主。
雨林出LP ,说明LP 是长青树?
雨果发行SACD,说明什么?

刚才打电话问了一下,周杰伦,S.H.E.的专辑没有现货,需要的话要预定,一般每月的预定量在3 到 5 张,基本是学生。
最后编辑开心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