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yyy9
沙漠之鹰 在 2006-1-9 10:38:45 发表的内容 相位传真 在 2006-1-9 9:17:43 发表的内容 我的曲线并没有标数值,因为目前的手段我没办法测数值,只是一个大致趋势,我是依靠听感以及高等数学的计算方法互做参照得出的结论,向量数学如果有谁懂,我可以向他详细解释。承认自己的错误吧!不要再用自己的感官去幻想了。无数的理论和实验证明:信号的衰减随着频率的上升急剧增大!下面这个图我精确地标出了两条线的频率和衰减关系。(包括了你之前说的音频范围和细线)你是否还有籍口来推翻他?另外,请不要用“电平”来描述衰减,业内普遍用dB/km这个指标来描述衰减。dB是什么?你应该清楚吧?[upload=jpg]Upload/20061910373733449.jpg[/upload]
相位传真 在 2006-1-9 9:17:43 发表的内容 我的曲线并没有标数值,因为目前的手段我没办法测数值,只是一个大致趋势,我是依靠听感以及高等数学的计算方法互做参照得出的结论,向量数学如果有谁懂,我可以向他详细解释。
www.www
Wilmer威馬 在 2006-1-9 21:08:27 发表的内容 张老三兄抬举了,关键是实在,科学态度本来就是「大胆尝试,小心求证」,当中过程可以很数理化学术性,也可以只靠多翻试验失败的经验综合而成,说不出道理和有没有道理是两回事,但因说不出道理而自行制定一些没支持性的理论去试图解释该道理就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在此我也不妨说白一点,正所谓无商不奸,但也看是否盗亦有道,相位兄你给人多翻问及用什么工具、仪器、系统,你连骗说一下说相机坏了贴不了图,再瞎吹列一堆工具、仪器、系统的品牌型号去唬一下人,再加上网上很多、数以百计相关电子/声学的测试程序免费试用版,你连下载个版面都没有,更连图表也只是自行绘画,并非由某某仪器、软件编印抓图,即使你原意就是不想骗人说真话,但连门面功夫都做不好,一翻空谈又有多实在!?中国藏龙伏虎,不作声的并非呆子,只是你/我走运还没遇上,才还能混口苦饭吃吃而已。。。。说多了,长路漫漫,我花了十多二十年才有点小名气,相位兄你自己计划一下吧。
松香味
Wilmer威馬 在 2006-1-9 20:40:51 发表的内容 最后也自揭一下疮疤;我既没什么精密仪器,也没什么优质学历,有的只是从 11 岁起对电子感兴趣,从 18 岁入行当维修学徒,之后亦当过不少跟声音有关的行业,也从学徒提升为技术员,又当过几年全职评论,平均每星期要听几「套」不同搭配的系统,累积十多二十年成为今天的我。虽然有很多今天的产品我没去送检,没数字性的技术规格,也没能力的一些数理方程式去解释我产品的构成,但我相信我还能很实在地去说出凭什么经历经验、用过什么器材系统、在什么听音环境、有多少人参予意见、用过什么软件乐章。。。。。等等,来告诉我自己为何这条线要这样做、为何要用这种材质、这系统为何用这款线。。。。。等等,就如一个修车的老师傅,可能比一个大学毕业高材生,拿着学历文凭的汽车工程师还要会修一样道理,你能因你是大学生而说老师傅不科学不实在吗?
街灯
开心果
张老三
TAD01 在 2006-1-8 19:19:50 发表的内容 以上几位楼主所陈述的理论原理是书本上的,有你真正的实践经验吗,有解决过几个难题,有创新过什么,说出来大家探讨,这才能令人信服。如果整天抱着这些知识到处说你的学历高有用吗,是这样的话我也不用来这个坛了,我去找电子学、电磁学好了。
www.www 在 2006-1-9 16:56:27 发表的内容 相位传真 在 2006-1-9 16:35:02 发表的内容 www.www 在 2006-1-9 16:03:43 发表的内容 相位的图明显有一个耦合电容在里面,你和他争什么!!!!这个电容是并联的,是正负极线芯形成的电容,怎么会是耦合电容呢?电子工程师这么一点基本常识都没有吗?不是电子工程师没有基本常识,而是电子工程师有你不知道的常识,交流仪器都有频率范围,低于频率范围,仪器内的耦合电容的特性就表现出来了,你明显是把仪器的频率特性当作线的频率特性了!最后一次告诉你对现象的科学解释.
相位传真 在 2006-1-9 16:35:02 发表的内容 www.www 在 2006-1-9 16:03:43 发表的内容 相位的图明显有一个耦合电容在里面,你和他争什么!!!!这个电容是并联的,是正负极线芯形成的电容,怎么会是耦合电容呢?电子工程师这么一点基本常识都没有吗?
www.www 在 2006-1-9 16:03:43 发表的内容 相位的图明显有一个耦合电容在里面,你和他争什么!!!!
苦孩子 在 2006-1-5 12:49:36 发表的内容 相位传真 在 2006-1-5 11:10:28 发表的内容 苦孩子可能也是搞电子的,最怕一知半解又不容易接受新观念!我搞什么不重要问题是你的理论依据大多是电子类大一学生都懂的常识这些东西一点都不“非常规”,却被你认为是“非常规”更被你错误地运用来误导他人你的理论更大的硬伤在于:在电学指标与主观听感的关系问题上你基本都是在毫无根据的臆断!
相位传真 在 2006-1-5 11:10:28 发表的内容 苦孩子可能也是搞电子的,最怕一知半解又不容易接受新观念!
Wilmer威馬 在 2006-1-9 20:40:51 发表的内容 最后也自揭一下疮疤;我既没什么精密仪器,也没什么优质学历,有的只是从 11 岁起对电子感兴趣,从 18 岁入行当维修学徒,之后亦当过不少跟声音有关的行业,也从学徒提升为技术员,又当过几年全职评论,平均每星期要听几「套」不同搭配的系统,累积十多二十年成为今天的我。虽然有很多今天的产品我没去送检,没数字性的技术规格,也没能力的一些数理方程式去解释我产品的构成,但我相信我还能很实在地去说出凭什么经历经验、用过什么器材系统、在什么听音环境、有多少人参予意见、用过什么软件乐章。。。。。等等,来告诉我自己为何这条线要这样做、为何要用这种材质、这系统为何用这款线。。。。。等等,就如一个修车的老师傅,可能比一个大学毕业高材生,拿着学历文凭的汽车工程师还要会修一样道理。
相位传真 在 2006-1-9 15:06:13 发表的内容 回松香味兄:[upload=jpg]Upload/2005125937043186.jpg[/upload]这就是信号线等效电路,电阻R是功放或前级输入电阻,放大电路在电阻两端取样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