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728293031323334» / 4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fi线材原理11条反常规总结(新增一条第11条超高频延伸决定论) [复制链接]

查看: 57796|回复: 444
301#

相位传真 在 2006-1-9 15:28:32 发表的内容
因为低频不光是耳朵听到的,还有身体感觉到的,自然非常灵敏。
另kenbeyond兄测的是什么信号线?


用的是普通BNC的测试线, 这个不重要吧,关键是看接了100K和没接的时候抵频的分别, 我的仪器精确度为0.1DB, 但从20-20K都看不出有任何的分别. 还请指教.
TOP
302#

相位传真 在 2006-1-9 9:26:04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1-7 9:40:01 发表的内容
我们共同再次重温一段训示: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伪和娇傲的。


音乐是艺术加科学,纯粹用电子技术来分析音乐是可笑的!有很多纯电子工程师们不懂的涉及到电声转化和人耳的听觉效应方面的科学,不要认为这不是科学。


艺术就是艺术,艺术不等于科学;
什么是科学?对于应用科学来说,个人认为就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对事物现象分析的严谨性、肯定性、和完整性、包括对事物现象规律的量化性、量化的可重复性、重复的完整性等等。
低频或者高频数量的变化,属于应用科学范畴,是不能用“艺术”来回避的。
TOP
303#

希尔伯特会认这么不讲科学的弟子吗?哈哈!!!!!!!!
TOP
304#

相位传真 在 2006-1-9 15:12:02 发表的内容
kenbeyond 在 2006-1-9 14:32:08 发表的内容
相位传真 在 2006-1-9 11:54:34 发表的内容
[quote]kenbeyond 在 2006-1-9 11:23:06 发表的内容
[quote]相位传真 在 2006-1-9 11:16:01 发表的内容
kenbeyond兄详细测试方法和仪器精度请说明一下。


仪器的精度是没问题的,大概正负0.1DB吧, 请问您是如何测到低频有衰减的? 能否画个大概的示意图看看?


仪器输入阻抗多少,是否接入100K欧的电阻作为负载?


一般AG或音频分析仪的输出阻抗为600欧的,而毫伏表,DB表,失真仪的输入阻抗都在10M欧以上.我是接入100K欧的电阻测的,请问是否正确?[/quote]

仪器精度不够,人耳对低频的分辨率小于0.1DB!
再找一些分辨率更高的仪器测测0.1mm的信号线芯和1mm的线芯的低频段的衰减电平!注意100k欧的电阻并联在输入端,而不是串联。[/quote]


100K的电阻当然是并联啦, 0.1DB的精度还不行? 人耳对低频的分辨率小于0.1DB ??? 不大可能吧.
TOP
305#

TAD01 在 2006-1-8 12:21:40 发表的内容
yyy9 在 2006-1-8 6:44:47 发表的内容
TAD01 在 2006-1-7 23:09:23 发表的内容
再说一点你不会相信的,焊接过程中,包括焊接人的技巧,焊接速度,焊接温度,焊锡的成分,冷却配合,焊锡的面积等细节都直接影响到成品后的声音。

哈哈,怎么发现你总是自以为是呢?
你上面说的一切,从来就没有人否认过有变化!
关键是怎样变化的,怎样测试的?
实在看不出来你想说明什么?
准备清楚了再发言好不好?



什么是“自以为是”
你又亲手焊过多少条线
你焊过的线又得到多少人的效果认可
你掌握过多少经验
我们这些每天焊接不下50对的才能初步的掌握到要领
你又能解释到多少
你又有什么更好的本领
你又能发什么言

哈哈哈,你太有意思了!
你若愿意,把前面的贴好好看看,能替贴主回答,就委屈你给大家上上课,愿意介绍介绍DIY线材的经验,好象没有人反对,你总不至于看不出来,大家在讨论什么吧?
想说什么,请表达清楚些!想说实际动手与自己听到的效果就直接说,想讨论贴主的那些"理论"就讨论,具体支持哪个,就详细说说,别总是这样不明不白地...
TOP
306#

俺看这贴基本上可以到此为止了。

但建议继续置顶,

因为在此贴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

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TOP
307#

相位传真 在 2006-1-9 15:28:32 发表的内容
因为低频不光是耳朵听到的,还有身体感觉到的,自然非常灵敏。
另kenbeyond兄测的是什么信号线?


补充一下;低频是可由皮肤感觉到,高频是可由毛发感觉到,这点 AUDIOLOGY 听力学中已证实,亦用来训练失听人仕不靠助听器而去「听」到声音,但这只是由身体感受某些频率的震荡,再学习如果从震幅分办声音,这就渗入了主观性的思考分析,亦存在「猜」的成份,故此仍没有正式成功可代替由耳朵/助听器接收这部份。
TOP
308#

最后也自揭一下疮疤;我既没什么精密仪器,也没什么优质学历,有的只是从 11 岁起对电子感兴趣,从 18 岁入行当维修学徒,之后亦当过不少跟声音有关的行业,也从学徒提升为技术员,又当过几年全职评论,平均每星期要听几「套」不同搭配的系统,累积十多二十年成为今天的我。

虽然有很多今天的产品我没去送检,没数字性的技术规格,也没能力的一些数理方程式去解释我产品的构成,但我相信我还能很实在地去说出凭什么经历经验、用过什么器材系统、在什么听音环境、有多少人参予意见、用过什么软件乐章。。。。。等等,来告诉我自己为何这条线要这样做、为何要用这种材质、这系统为何用这款线。。。。。等等,就如一个修车的老师傅,可能比一个大学毕业高材生,拿着学历文凭的汽车工程师还要会修一样道理,你能因你是大学生而说老师傅不科学不实在吗?
最后编辑Wilmer威馬
TOP
309#

相位传真 在 2006-1-9 10:59:06 发表的内容
我上面的图没错,您的图只考虑高频内阻,其实在1米的长度,高频内阻可以忽略,倒是低频电致伸缩效应非常明显,衰减低频是必然的!


不要说在1米的长度,就是在一个焊接点上,高频的损失和辐射都是比低频多的。如果低频电致伸缩效应非常明显,在发明利用电的原理同时就会被发现了。
TOP
310#

因为低频不光是耳朵听到的,还有身体感觉到的,自然非常灵敏。
另kenbeyond兄测的是什么信号线?
最后编辑相位传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