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6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CD格式里的几点总结和几点容易理解错的概念 [复制链接]

查看: 72299|回复: 613
41#

dr kuang 在 2005-11-22 21:52:51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5-11-22 20:57:56 发表的内容



是的,模拟人头的立体声麦克风。
最后还是无法真正的“模拟”成功,问题多多。


早期最简单的立体声设想就是两支麦克风来模仿人耳,结果效果不佳。两支离得开,声场中部就有空洞感;两支太接近,乐团边缘的又太模糊。于是,最后很多公司比如说RCA,CBS,MERCURY就采用了“三点式”录音,两支分开,中间加一支——人为地进行左右串音。
至于这三支麦克风录制下来的三个单声道母带,还需根据监听,把中间声道按照一定的电平“串音”到左右声道中去,最终做成两声道立体声母带。在这之后的录音技术仍多以此为蓝本加以改良,比如说为一些特定的乐器组加入“补咪”。
总之,在录制真实演奏的立体声录音时,多数的已经进行了“人为的左右声道串音”。
当然,完全各个分开录音后混音,或者外加电子合成器的不在此列,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出现完全的左右声道分离的效果,而这是在真实演奏中做不到的。

这个不应该作为LP分离度差,反而是优点的依据吧?
TOP
42#

对,很多朋友也是非常怀疑采样定理,就是数字信号分析的基本定理。如果要获得信号的全部信息的话,至少用两倍频率进行采样。

实际在数学上可以证明,任何信号都可以经过傅立叶变换为各种正弦频率的叠加。因为普通人耳最多能听到20Khz的信号,所以按说用40Khz的采样频率就可以采样到足够的信号,然后通过变换重新把20Khz的模拟信号重现出来。 这样的问题就是超过20Khz的信号全被砍掉了,但20Khz以内的信号如果采样正确的话可以完全被重现。这样的话,虽然比如钢琴的一个高音是10Khz,但他有20Khz, 30Khz, 40Khz 的泛音,就只有基音和倍频的20Khz能在CD上保存下来,30khz, 40Khz的泛音都丢失了。但同样因为LP 在15Khz以上幅频特性就严重衰减,所以实际也无法还原20Khz, 30Khz, 40Khz 的信号。


当然物理实现和数学理论稍有差异,不可能全部理想化,所以CD声不也受时基误差的影响吗? 不过时基误差其实对于LP更是不可克服的问题,只不过 LP其他问题更严重,所以时基误差的问题体现不出来。
最后编辑enrique
TOP
43#

楼主可以将这个帖子发到家电论坛上去吗?或者我帮您转贴过去?
希望有更多的发烧友看见这个帖子!
TOP
44#

yyy9 在 2005-11-23 11:25:04 发表的内容
我在北京音乐厅,第三排正中间,听过中国歌舞团去维也那金色大厅演出节目回国的汇报演出,这样的精彩演出,这样的听音位置,什么高档的器材,什么出色的录音都无法相比!
相对而言,出色的SA CD录音与这样效果的接近程度是最接近的,而LP与出色的CD录音相比都不如.


上一个完全赞同。
第二个请说明比较用的唱片和器材:)因为在我自己的聆听经验中,并不支持这个说法。
TOP
45#

felixcat 在 2005-11-22 12:40:09 发表的内容
2. 为什么LP要按照“L+R” "L-R"这种方式来刻制呢?为什么不用“横向振动代表左声道,纵向振动代表右声道”这种方式呢?这样做不就解决了声道分离度的问题吗?

事实其实是这样的:当初的确曾经考虑过一个振动方向只包含一个声道的方案,但是考虑到纵向振动的刻制和拾音会有比较大的失真,达不到“HiFi”的要求,所以假如一个振动方向只有一个声道的话,那么出来的结果是左声道HiFi,但右声道则音质不好。

为什么纵向振动的拾音会有比较大的误差呢?其中一个原因是所有唱头必须有一个循轨针压,也就是说所有唱针都有一个垂直向下的作用力。现在不妨想想看:一个调整适当的唱盘,对于横向振动,除了音沟之外,应当是没有任何额外的力来影响唱针的振动;但垂直振动就不同了,唱针还要额外负担一个产生针压的重力,因此拾取的信号失真就比较大了。

另外还有其他诸如信号刻制、材料等等的问题,导致LP的垂直振动的误差要比横向要大得多。

那么现在看回“L+R”“L-R”的方式,我们首先发现它的好处在于,它把垂直振动的比较大的误差分摊到两个声道上,所以两个声道听上去不会有不协调感。

另外的好处在于,因为音量越大的地方,失真也越大。因为纵向刻制的是“L-R”的信号,所以左声道和右声道相减的结果的振幅一般都会比较小,所以这也有利于控制纵向拾音的失真。

最后的一个好处便是,这也可能是为何最终这么多唱片厂商都使用这种规格的主要原因:使得立体声唱头可以兼容单声道LP。因为单声道LP的刻制方式是唯一的一个声道按照横向振动来刻制,而横向振动在立体声唱头里面意味的是“L+R”的信号,所以用立体声唱头来播放单声道LP,左右两个声道都会有声音,而不会出现一个声道有但另一个声道没有声音的现象。

(未完待续)


好,再顶!
TOP
46#

qiguang 在 2005-11-23 11:41:10 发表的内容
其实很多时候我在想要是出一种象CD一样用光学方式存储和重放信号,但使用模拟信号的设备就太好了,象以前的LD影碟它的影像部分就是使用模拟信号的。


LD也有自己的缺点。
最后编辑enrique
TOP
47#

6. 激光LP唱机能够解决传统唱盘的诸多缺点吗?

这是一个硬件上的问题。理论上来看,激光拾讯是可行的,并且也有厂商开发出了激光拾讯装置。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激光拾讯仍没有解决一些问题,仍然要加大开发的力度才能使其完美。

没有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拾讯的干扰。因为LP本来就不是为光学拾讯而设计的,因此它自身根本没有能力提供抗干扰(比如说像光盘那样有纠错码、有严格的可度量的品质控制)。因此,LP音纹里面的不规则磨损、音纹表面极微小的物质瑕疵、色泽的细小变化,都会对激光拾讯带来影响。这些不定的影响因素是很难预先估计的,所以这对激光拾讯的循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从很多关于ELP激光唱机的使用评论来看,噪音仍然是此唱机的一个问题。很多写手试听的报告里都说他们把手中的LP用洗碟机洗了又洗,放在ELP上听还是有不可忽视的噪音。我自己也在别人家听过,也是觉得这个问题仍然需要解决。

我个人猜测,假如我们以像研究神州五号那样的力度投入去开发激光LP拾讯,完善的激光唱机肯定能研制成功,那时候我想我们可以放弃唱针拾讯的模式了。

(未完待续)
TOP
48#

这帖子要顶!
TOP
4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0#

模拟技术存储影像的例子是VHS (录像带) 和SVHS

SVHS 质量很高, 比VCD好, 堪比DVD,但价格过于高昂,所以失败了,非常不普及.

VHS 质量和VCD差不多, 比DVD 差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