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6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CD格式里的几点总结和几点容易理解错的概念 [复制链接]

查看: 72737|回复: 613
21#

松香味 在 2005-11-22 21:42:53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5-11-22 21:13:03 发表的内容
yyy9 在 2005-11-22 20:51:42 发表的内容
兄弟听过现场吗,在现场,乐器的定位比听LP好,所以串音不是接近现场,而是破坏了音乐的现场感觉.


我现场听得不多,但也不至于没听过,而且按照老兄的说法好象就有个问题——现场乐器的定位比CD好,所以怎么样了?现场的乐器定位比SACD好,是不是就可以说高分离度的多声道录音破坏了现场感觉?



其实录音的麦克风比现场的听众离乐团更近,录到的细节更丰富。水平高的录音,有时候回放还原的声音比现场中后排能听到的细节更丰富,“效果”更好(包括定位更明确)。当然这种“效果”不一定真实。

这个说法客观,支持!
可以这样说,录音是尽量再现人在演奏现场的最佳效果,好的录音可以比我们在现场不好的位置效果好(某些方面).
我在北京音乐厅,第三排正中间,听过中国歌舞团去维也那金色大厅演出节目回国的汇报演出,这样的精彩演出,这样的听音位置,什么高档的器材,什么出色的录音都无法相比!
相对而言,出色的SA CD录音与这样效果的接近程度是最接近的,而LP与出色的CD录音相比都不如.
TOP
22#

yyy9 在 2005-11-22 20:51:42 发表的内容
兄弟听过现场吗,在现场,乐器的定位比听LP好,所以串音不是接近现场,而是破坏了音乐的现场感觉.


我现场听得不多,但也不至于没听过,而且按照老兄的说法好象就有个问题——现场乐器的定位比CD好,所以怎么样了?现场的乐器定位比SACD好,是不是就可以说高分离度的多声道录音破坏了现场感觉?
TOP
23#

5. 唱臂的支撑点和转轴(或者对于直切臂:唱臂与固定的横杆)之间是否一定要无摩擦?

这个问题是一把双刃剑:从唱针的角度来看,的确唱臂在旋转(或者对于直切臂:平移)的时候,最好不要有摩擦力;否则的话有摩擦力就意味着唱头的移动会有阻力,这个阻力明显是会影响唱针拾讯的效果的。

既然有摩擦力不好,那么我们就让它做到没摩擦力,比如说,用气浮唱臂,这下应该完美了吧?——且慢,虽然这时候唱针不会受到来自唱臂的阻力,但是考虑一下:唱针是通过针杆连接在唱头上的吧?所以唱针的振动会传到唱头上(通过安装点,还有就是唱头内部线圈的电磁感应对唱针产生反作用力),假如连接唱头的唱臂没有任何滑动阻力,那么这时候,唱头因为唱针左右振动的作用力,也会随之产生左右振动。唱头的这种振动对音质的影响明显是不小的。

上述描述这就好比,例如说我们用一个杆子顶上连着一个气球,我们用手拿着杆子,然后摇动杆子,这时候我们就能看到气球也会随着杆子振动。我们这时候把唱针看成是杆子,把唱头看成是气球,就不难理解上述的现象了。

那么看来,完全没有摩擦力也是不可行的。那么我们自然就想:假如我们设定一个合适的摩擦力,使得它和唱针振动带给唱头的力恰好互相抵消,那不就OK了吗?——的确理论上这是可以的,但问题是唱针每时每刻都在以不同的频率、幅度振动,它带给唱头的力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我们没可能每时每刻都去调整唱壁和支撑点之间的摩擦力的——我们根本做不到。

所以说这里提到的这个问题,我们永远都没办法去解决(除非使用激光拾讯)。

这里可能气浮臂的用家会问:为什么我眼睛看不见唱头在震呢?那这里felixcat问一下:LP播放的时候,您是否看见唱针在左右摇来摇去呢?——看不到吧。唱头是很灵敏的器件,肉眼看不见的振动也能被唱头拾去的。

反思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它的根源在于:LP没有记录当初刻盘机的刻针的内移速度。不然的话,假如我们掌握了内移速度,我们就可以使用一个电动机去以记录下来的速度移动唱臂,这样的话因为唱臂是主动移动的,因此唱针不会受到上述摩擦力的影响;同时因为唱臂时被电动机控制带动的,唱针的振动传到唱头上,这种振动敌不过电动机的功率,因此唱头不会振动。

但奈何:LP上没有记录这个移动速度啊。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24#

dr kuang 在 2005-11-22 20:39:16 发表的内容
还真有用在非常接近一个点上设置不同角度麦克风的录音技术,而且还比较发烧呢:)

确实有,但是模仿人耳的!
要尽量避免串音,否则定位就谈不上了,兄弟听过现场吗,在现场,乐器的定位比听LP好,所以串音不是接近现场,而是破坏了音乐的现场感觉.
TOP
25#

重起 在 2005-11-22 22:42:15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5-11-22 20:14:20 发表的内容
所以就象CD不能代表数码录音的技术水平一样,LP系统也不是最“发烧”的模拟声源。
而且,这种左右串声的特点会不会更符合现场的情况呢?在现场环境下,人的每只耳朵之间距离非常接近,而不是象录音麦克风那样分得那么开,人的两耳所接受到声音差别其实非常少,如果用两支无指向的麦克风摆在人两耳的位置上来录音,我们甚至无法分辩出那个录音是“左耳”那个是“右耳”。
我甚至怀疑这种串声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可能是LP听感比CD好的原因之一。

所以我曾讲过这个想法
偏爱LP的发烧友他们喜欢的是LP的“味道”,无论这种“味道”令他们更觉得身历现场或更有音乐感,这并不表示LP重播出来的更接近原来的信号,相反我想如果纯粹用数学方式比较重播信号和原始信号的话,CD会比LP真。发烧友不也觉得数码录音的LP都比CD好听吗?这也证明问题不在于数码录音的失真,比较夸张的例子还有,某些烧友觉得把CD录到磁带上重播或经过电台FM播放都比原CD好听。我自己也觉得某些AAD的录音更有“味道”,这是不是意味着数码录音的基本问题是它太“干净”了,加一点“噪音”,声道之间加一点“干扰”会不会更好?
当然这样就变成了追求LP声,而不是追求高保真。



有同感,问题在那里,还真的不容易说清楚。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2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7#

哈哈!!!felixcat兄在做科学普及宣传了。谢谢!!请大家关注哟
-----------------------支持!支持!支持!




太强了!可能LP铁杆支持者还在思考如何回答,呵呵.
-----------------用耳听是最好回答!!!



看到最后再说,也许有办法解决掉一些问题。受益非浅。

------------说千道万,只要这些问题比斩件重组数码方式来得少就行。
TOP
28#

dr kuang 在 2005-11-22 21:13:03 发表的内容
yyy9 在 2005-11-22 20:51:42 发表的内容
兄弟听过现场吗,在现场,乐器的定位比听LP好,所以串音不是接近现场,而是破坏了音乐的现场感觉.


我现场听得不多,但也不至于没听过,而且按照老兄的说法好象就有个问题——现场乐器的定位比CD好,所以怎么样了?现场的乐器定位比SACD好,是不是就可以说高分离度的多声道录音破坏了现场感觉?



其实录音的麦克风比现场的听众离乐团更近,录到的细节更丰富。水平高的录音,有时候回放还原的声音比现场中后排能听到的细节更丰富,“效果”更好(包括定位更明确)。当然这种“效果”不一定真实。
TOP
29#

麦克风模拟人耳,其中一些指标很难完善,例如人耳的“敏锐曲线”,麦克风就很难做到,假如有近、中、远三个等压(声压)声源同时发声,距离和声压调节到人耳刚好能听到最远一点的声音,这时用麦克风在人的位置上录音,结果人耳听到的“三点声压比”和麦克风录音到的“三点声压比”差别非常明显。麦克风录音到的“三点声压比”是“越近越大声”的情形被“强化”了,远处的声音完全丢失了。这就是通常不引人注意的麦克风敏锐范围(或者敏锐距离)。高级的麦克风在敏锐范围内有接近人耳“敏锐曲线”的表现,而且敏锐范围比较宽(远)。
麦克风要做好,其实也是非常困难的。
TOP
3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