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k 在 2005-11-28 21:22:48 发表的内容 在这个帖子中,我想felixcat对于LP的重新认识得到了质的飞跃,恭喜、恭喜。 我也来点DD希望可以为你添砖加瓦、锦上添花吧。 在我看来下面几个缺陷严重地暴露了你对于LP的认识以及调整过程中的无知。 过分强调唱头向唱片中心的移动速度?! LP的动态范围受到背景噪声的限制?! 使用数码相机配合调整得到MM唱头的标准VTA,然后在听感上加以论证?! 对于超距和侧滑力的认识就更无知了。
|
对于这位朋友前面那些与讨论话题无关、或者对动态范围这类基本概念的定义都没了解好就乱说的话,这里不予理睬。
关于侧滑力的话题,前面也看到有朋友提出过。所以觉得有必要拿出来讨论一下。
侧滑力产生的原因并不单一。我认为主要来讲有两个方面:
1. 来自于唱头安装中轴线与唱臂有一夹角。要注意的是:在没有循轨角度误差的时候,假如唱头安装中轴线与唱臂有夹角,侧滑力仍然会产生。比如说我们来看下图这个假想的“直切臂”(当然现实中的直切臂不会制造成唱头和臂之间会有夹角的),长方形代表的是唱头,A代表的是唱片作用在唱针上的摩擦力,B代表的是A在沿斜的那段唱臂那个方向上的分力,C代表的就是水平面内垂直于唱头的那个方向的分力,也就是内滑力。大家可见的确唱头时时刻刻都与LP音纹相切,但是力C却时时刻刻都存在。
[upload=jpg]Upload/200511292253744000.jpg[/upload]
所以可见,唱头安装中轴线与唱臂有一夹角,会产生内滑力。所以所有的直切臂都是臂与唱头统一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2. 来源于唱针的循轨角度误差。请注意,就算唱头安装中轴线与唱臂没有夹角,只要循轨角度有误差,内滑力也会产生。非直切臂除了在特定的某两点之外,都会有大小不一的循轨角误差。请看下图:
[upload=jpg]Upload/20051129227910698.jpg[/upload]
图中唱臂、唱头统一在同一条直线上,没有任何夹角。A为唱片作用在唱头上的摩擦力,它可以分解为沿唱臂那个方向的分力B(因为有循轨角度误差,所以A和B方向不重合),和垂直于B的方向的分力C,C就是内滑力。
直切臂在准确调整好之后,做到时时刻刻与音纹相切,才会没有任何内滑力产生。否则的话,比如说固定唱臂那一端的导轨在水平面内的角度没调整好,也会导致唱头与音纹不能时时刻刻相切,这时候音质受损是必然的,内滑力也会由此产生。
以上两个条件是互相独立的。
最后,超距就是为了调整非直切臂在播放时候的循轨角度误差,每个唱臂都会有一个最佳的超距。因此超距不同,循轨角度误差的情况也会不同,当然导致的内滑力也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