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格式的抽样特性。如果仅从抽样来说,不论是什么D ,样本的特性都是一样的。但具体到那种D 时,其主要问题是不同的。CD格式的主要问题是混频干扰严重,原因是抽样频率低了。
下图是按CD格式对频率为11175 hz 的正弦信号进行理想式的抽样,每个周期约有不到4个的抽样点,显然少了点,仅取了几百多个样本,这里仅取出其中的几个特殊点进行说明。
取样开始后不久,样本就能取到峰值了(第26和28点,近似值,下同),过一段时间后又能取到峰值了(99和101点)。但在28到99点之间,取样点是逐步远离峰值的。往后的数据基本是这个规律,显然这些样本已经走样了。如果使这些样本通过滤波器,显然恢复的波形将不是理想的正弦波,而是振幅受到调制的波。从数据中可分析出,调制周期约为0.0016秒,相应的频率是625赫兹。不过准确的频率应该是11175*4- 44100=600。显然这个频率是落在听觉范围内的,是无法去掉的,从而形成一种特讨厌的干扰声。这就是数码声的来源之一。
信号的频率越高越容易产生这种特讨厌的干扰声。所以高音越丰富的乐器声灌录到CD后,重放时就越难听。从这点来说,国乐就不太适合灌录在CD里。大家可以从雨果出版的碟里去漫漫体会。
为了验证以上的分析,用现有的元件搭了个临时的线路进行试验,不过抽样频率仅取4.41Khz,相应的信号频率就只能取2Khz以下了。结果如下:
[upload=jpg]Upload/2005112123112916525.jpg[/upload]
老CD机播放“雨果发烧碟一”中的6.3khz 信号时的输出波形(因为6.3*7=44.1 所以能稳定的在屏幕上显示)
[upload=jpg]Upload/2005112123115069746.jpg[/upload]
信号频率为400赫兹时的输出波形,显然那个“数码声”不明显。
[upload=jpg]Upload/2005112123171887623.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