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kuang 在 2005-12-3 9:56:11 发表的内容 这个贴子的讨论已经引起了香港的SACD制作中心的LEO FUNG先生的关注,他和大草昨晚在网友聚会上现场向大家讲解了很多关于SACD的问题,大约归纳如下: 1:SACD的DSD技术肯定比音频CD技术先进,制作得好的SACD唱片声音也比音频CD优秀。但市面上的SACD唱片声音并不都比CD优秀,SACD仍处于起步阶段。 2:DSD技术的来源 因为模拟母带声音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退化,唱片公司一直希望能用数字技术保存这些母带,而之前的音频数码技术未能达到要求,LP高频延伸可以达到4万Hz,模拟母带可以达到6万Hz以上(这是LEO的原话),所以开发了DSD技术。而SONY和PHILLIP认为这种技术可应用于民用唱片市场,于是开发出SACD。 3:现在的DSD转换设备更适合于AD转换,不同制式间的DD转换问题比较多,只有部分厂家解决得比较好。 4:现在的DSD还缺乏足够的专业录音制作硬件支持 记录暂时只支持到8轨,即将开发的也只支持16轨。而现在的专业录音室一般都要求48轨以上的录音输入。 现在用于录音后期制作的专业图文音频工作站还不支持DSD技术,需转换成PCM格式编辑。 5:现在除少数厂家外,所生产的SACD播放设备还未能达到要求,这也是播放效果不夹的原因。(其中被点名的包括全兼容机和SONY的SACD机)。 6:顶级的SACD播放器中,有些确实是使用了PCM技术,但这些设备在播放SACD唱片时表现仍然优于播放CD唱片。 7:LEO本人和大草都认为在目前的两声道系统,LP听感上仍优于SACD。 8:DVD—A现在听感上和SACD风格不同,声音效果也非常优秀,但没有足够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大草先生更直接说:DVD—A已宣告死亡了。 |
可惜香港的专业人士消息也有些滞后.
4.32音轨的Sonoma录音工作站已经有了.Telarc已经用了录制唱片,并将在明年一月份的CES推出两张专辑.
http://www.highfidelityreview.com/news/news.asp?newsnumber=18686838
而混音设备的限制,是缺点,也是优点.为什么这么多人现在回过头追首版CD?还不是因为当时PCM混音编辑功能有限,人工处理少.
8.DVD-A暂时是死不掉了,虽然可能名字不再叫DVD-A,不过现在dual-disc卖得非常火.其中有一部分,里面的DVD这一面记录的就是DVD-A音轨.需要DVD-A机器才能播放.
说实话,虽然香港的hifi市场很火,但专业人士在这方面真正做好的很少,音质最差的SACD,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香港地区的发行,例如香港RCA的音乐之声电影原音SACD,Kenny G Live等等.香港环球港星精选系列部分.还有Naxos发行的许多SACD.所以那里许多玩家就得出SACD音质不佳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