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68697071727374» / 8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SACD红不起来想到的 [复制链接]

查看: 80172|回复: 807
701#

dr kuang 在 2005-11-19 23:43:37 发表的内容
kentryfo 在 2005-11-19 20:04:28 发表的内容
大家有考虑过吗?:对于声音来说,就现代科技发展的水平而言,对于信号误差的控制,模拟要比数码来得容易?!


这个说法可能很难得到认同,比如说在数字式移动电话系统和模拟移动电话系统的比较?因为模拟系统传播的讯号频带一定要比数码系统宽。
或者可否这样表达:对于声音来说,模拟讯号对误差的“耐受力”比数码系统强?
又或者可否这样说:对于人的听觉系统,对模拟讯号的误差不如对数码系统的误差敏感?

哈哈,赞同的,声音总是对人的听觉来说的嘛,
TOP
702#

许多网友说SACD缺少质感。
我听过一些SACD是有觉得太斯文了(too civilized)柔化了,不知是否和SACD一秒钟28.8M级的动态有关?并不一定是动态不足够,而可能是DSD这种录音方式去掉太多“噪音”?
对SACD和DVD-A有比较过的大侠觉得DVD-A在这方面有优势吗?
TOP
703#

felixcat 在 2005-11-20 3:46:17 发表的内容

所以说不要误以为CD在任何CD机上播声音都大致一个模样,要设计和制造真正能发挥出CD威力的唱机,难度极大,它所花费的成本和人力物力,不是那些Hi-End级别的LP唱机所能比拟的。


这点绝对赞同。
初步想到的就有下面这些方面:
1:和顶级的LP转盘一样要有严格的避震,这个可以借鉴顶级的LP系统,“硬”式避振可以借鉴CLEARAUDIO最新的旗舰LP转盘系统,还有些非常合理(但昂贵)的“软式”的LP转盘悬浮避振系统,比如说液浮和气浮。
2:一台到达或者接近现在的原子钟水平的精准时钟,这项做价非常可观,必需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3:严格处理的无干扰电源以保证时钟的准确和机芯马达的绝对平稳运转。分体式设计,电池供电应该可以达到要求了。
4:精度和灵敏度远超过现在顶级LP系统使用的气浮直线唱臂的机芯——因为光头比唱臂轻得多,CD的光头部分这点现在应该已经做得不错了,比如说CDM—PRO就用了磁浮技术,效果也很出色。
5:一套瞬时转速接近“绝对稳定”的驱动系统以达到“绝对稳定的数据流”。要用机械系统做到“绝对稳定的数据流”近乎不可能,“预读”的方式是一个有潜力的解决办法,也已经有厂家开始常识了。
6:对外界环境干扰的有效控制,这点目前已经基本解决了。
7:精准的解码芯片,这方面现在做得已经足够好了,当然还可以提高的。
8:性能优异的模拟放大部分,这部分更加是已成熟技术了。
但即使做到了上面这些,能解决的还只是“唱片重播”这一环,还有“唱片制作”这个环节呢?这部分要解决,看来至少必需要跳过“压片厂”这一步,象雨果准备做的那样,直接刻出“母盘级”唱片供应市场。寄希望于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的唱片公司会为满足部分高端消费者要求,以双方可接受的价格出售“母盘级刻录版”唱片。
TOP
704#

忘了估计大约的价格了,如果参照现在的顶级的分体CD价格,加上顶级CD转盘和顶级LP唱盘的差价,再加上原子钟的价格,再加上一些研究开发成本和利润,就会是大约的最终销售价格了。
TOP
705#

原子钟就不要了,现在superclock 3可以达到0.Xppm的水平,已经很好了.再上去的话,提高一点点,售价就飞起来了.

转盘的话,最好有那种把CD用EAC方式复制到硬盘以DATA格式保存.这样成本可能反而要比生产高水平的转盘要低一些.所以我还是挺看好pc-hifi这个方向的.
TOP
706#

Raxel 在 2005-11-20 14:05:16 发表的内容
原子钟就不要了,现在superclock 3可以达到0.Xppm的水平,已经很好了.再上去的话,提高一点点,售价就飞起来了.



“提高一点点,售价就飞起来了”这个一直就是HIEND级产品和HIFI的差别所在。而要达到“极限效果”这个要求,这“一点点”恐怕省不了,而且现在售价达20多万的分体时钟也已进入了国内民用市场,恐怕不能说它没有人耳可闻的效果提升。
有许多录音师,器材设计者,发烧友为这“提高一点点”,干出许多不可理喻的事来,比如说不久前一个香港发烧自造的“超导喇叭线”。
TOP
707#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708#

kentryfo 在 2005-11-21 8:24:22 发表的内容
老朋友,原来您也有这样的听感,不过,我以为是高频部分精确甚至准确了,但是,往往是我们现用的低音系统一直是在cd条件下出来的,他对精微信号基本上“无法考虑”所以,足够细致的低频信号在我们的系统并不能表现出来,而人的听觉往往在高低对比中产生“高下”差异。这样,高音的改善太明显、低音的改善不明显的话,听感上就会出现这种现象。

哇,好久没看到kentryfo兄的好文了,一定是在埋头苦干些什麽。
现在kentryfo兄的系统取向是LP, CD 还是SACD/DVD-A?
TOP
709#

我还没听过高档的DVD—AUDIO机,现在能接触到的基本都是全兼容机。用来和几万元的SACD机比,不能代表两者的差别。
如果就用全兼容机来比较SACD和DVD—A,好象不但对SACD不公平,对DVD—A也不太好;因为一台三分二价格的CD机都会比全兼容机好声了。
TOP
71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