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566676869707172» / 8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SACD红不起来想到的 [复制链接]

查看: 80188|回复: 807
681#


松香味 在 2005-11-19 19:45:06 发表的内容
那么,你也可以否定音乐是一种艺术了。因为它只是声音。

这样讲什么也没说明。两者也不可比较。

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音响的确只是机器。对于设计师和音响、音乐发烧友来说,它就是一种艺术了。

艺术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果,是一个再创作过程,音响不是人的思维活动,也不是一个再创作过程。你要再创作你就违反了hifi的本意了。前不久看到有人在在里发贴,把一个布娃娃放在昂贵的器材上。他自己就感到了莫种超越了现实的感受。而且还明确地表明《我的音响艺术〉。这是再创作吗?是的话,那就是一个大笑话了。把音响讲为艺术都是发烧友企图表明自己多有所谓文化底蕴(这个词我也是很不喜欢)的自我陶醉。

艺术----她包括人的智慧劳动创造出来的,能够给人视觉上、听觉上、甚至包括触觉上美的、瑕意的、有思想启迪性的客观事物和客观物质。

JWang 在 2005-11-20 5:38:40 发表的内容
这个定义肯定是不对的。艺术不一定是客观事物。客观物质可以是艺术的媒介,但艺术不是关于这个媒介的本身。

即然你点名问我,我就讲几句。不过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就这个话题继续下去。



昨晚到松香味那里也重复了这个艺术的定义。他认为艺术绝对是客观事物。他说,一个美貌的女人,只有通过摄影师拍照加工才体现出艺术。漓江两岸矗立的山峰,只能说是鬼斧神工创造的,只有通过摄影师的照片那才是艺术。
TOP
682#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683#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68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685#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19 15:19:40 发表的内容
依我之见,最好请录音师来参与讨论,不妨听听专业人士怎么说。不过,他们也许更想去搜罗母带^_^


由特殊人员来谈我觉得不妥。极端的例子是,请小提琴手来,他说大提琴的位置不对,现场里大提琴应该在我的对面。
哈哈
TOP
68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JWang
TOP
687#

dr kuang 在 2005-11-20 13:09:55 发表的内容
喔,知道了。
不如你自己试试这样听:用一张你曾介绍过的那张EMI天使版CD——布尔格隆德指挥的《列宁格勒》来测试,在第一乐章序奏时,我可以肯定这张唱片有着宽广的音场和良好的分隔度,每组乐器有良好的定位和空间感;当插段到高潮时,这样的音场,分隔度,定位和空间感仍能维持吗?千万不要说:在现场听大型管弦乐团的强奏时也会出现这样“乱成一团”的现象!
先声明我不敢说我自己一定没说错,但这套组合,恐怕无论配合何种高档声源(包括LP,CD,SACD),在重播任何大动态管弦乐录音时根本不可能达到保持“宽广的音场和良好的分隔度,每组乐器有良好的定位和空间感”这个标准。我甚至武断地认为这套组合在重播唱片时瓶颈更多是在于器材而不是声源的不同了。而且我敢肯定,如果你换一台功放(比如说麦景图6850),效果提升绝对会比把荷兰版EMI换成德国天使版EMI大得多。


多谢邝版意见。听过了,全部要素仍然能够维持。

当然高档一些的器材肯定会能做得更好,不然的话谁愿意掏钱买呢? :)
TOP
688#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19 23:49:14 发表的内容
"对于人的听觉系统,对模拟讯号的误差不如对数码系统的误差敏感? "

应该是这样,数字/模拟转换中不可避免带来非线性失真,也许人对这种东西比较敏感。。。


很赞同!对于数字编码来讲,信号读取出错率低并不代表解码出来的信号的准确度高。

比如说二进制信号,原本应该是这样的:0001011001,假如现在比如说出现了读取错误,或者出现了jitter之类等等的因素,解码芯片收到的要解码的二进制信号是:1001011001。请看,这里二进制数只错了一位(开头的那一位)吧,但是1001011001和0001011001所解出来的电平值,前者是后者的17倍——可见只错了一位,出来的结果却有极大的不同。

所以说不要误以为CD在任何CD机上播声音都大致一个模样,要设计和制造真正能发挥出CD威力的唱机,难度极大,它所花费的成本和人力物力,不是那些Hi-End级别的LP唱机所能比拟的。
TOP
68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69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