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24252627282930» / 4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SACD红不起来想到的 [复制链接]

521#

名琴LP 在 2005-11-14 14:11:17 发表的内容
请不要问了,这种逻辑推理过程你比我来得更严谨些。[upload=jpg]Upload/2005111414111370646.jpg[/upload]


那么觉得这个MM漂亮的有品味,还是觉得这个MM不够漂亮的有品味?我还是不明白你从PLMM这里怎么推理出来LP是有品味.不要吝啬,还是指教一下吧.
TOP
522#

Raxel 在 2005-11-14 14:16:03 发表的内容
那么觉得这个MM漂亮的有品味,还是觉得这个MM不够漂亮的有品味?我还是不明白你从PLMM这里怎么推理出来LP是有品味.不要吝啬,还是指教一下吧.


人类天生的对美的追求,对有品味声音的向往,还用指教吗?
TOP
523#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24#

名琴LP 在 2005-11-14 13:43:18 发表的内容
而品味正是人的听觉从评价美女脸蛋的逻辑推理得来的,而不是靠度量的方式获得的。


"品味正是人的听觉从评价美女脸蛋的逻辑推理得来",请指导一下逻辑推理的过程,以及美女脸蛋和品味之间的关系.

请问欣赏哪种美女脸蛋是有品味的,哪种美女脸蛋是没有品味的?
TOP
525#

Raxel 在 2005-11-14 13:50:42 发表的内容
名琴LP 在 2005-11-14 13:43:18 发表的内容
而品味正是人的听觉从评价美女脸蛋的逻辑推理得来的,而不是靠度量的方式获得的。


"品味正是人的听觉从评价美女脸蛋的逻辑推理得来",请指导一下逻辑推理的过程,以及美女脸蛋和品味之间的关系.

请问欣赏哪种美女脸蛋是有品味的,哪种美女脸蛋是没有品味的?

请不要问了,这种逻辑推理过程你比我来得更严谨些。[upload=jpg]Upload/2005111414111370646.jpg[/upload]
TOP
52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27#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28#

petershao 在 2005-11-13 12:40:06 发表的内容
不知为什么,已有一段时间没有买SACD了,可是看了最近这些争论之后,本人这些天连续买了十几张SACD,而且是非SACD不买。争论的好处就在于此吗?不要给我说中,是不是也有人最近是非LP不买呀?



开心果目前也是非LP不买。
TOP
529#

JWang 在 2005-11-14 7:12:04 发表的内容
我们一般都讲CD的动态好于LP,但是到底好到多少?大家不得而知。我们一般地说又讲LP的底嘲大,但在现实中,这个大的程度又是如何?澳大利亚的一位女LP玩家实地测试了一下。她是用软件抓的tracks,实际CD的放,和实际LP的放。她的结论是:

相对的,可使用的动态来讲,LP胜出CD。

http://users.bigpond.net.au/christie/comparo/part4.html



同样的讨论可以在这里找到:
http://www.audioholics.com/techtips/specsformats/LPvsCDformats6.php

不过不要被她的叙述迷惑了:

动态范围的讨论,为什么她不采用"最大-最小"的标准,而是采用“最大 - 平均”呢?这样为了证明自己论点而设立的标准,究竟有何说服力呢?假如她坚持说“最大 - 平均”有理的话,那么用相同的理由我们也可以说“平均 - 最小”也有理,但问题是“平均 - 最小”和“最大 - 最小”这两个标准,都是明显CD胜LP。
TOP
530#

名琴LP 在 2005-11-14 12:02:00 发表的内容
一个美女脸蛋儿的美有东西量得出吗?
他是靠视觉器官加上大脑分析得来的。
同理人对美的声音也是从获得听觉后,
反馈到大脑进行综合分析得来的听感!


请解释你这个说法和"品味"之间的关系,我前面是回你关于"品味"的贴.既然你回我的贴,但我看不清楚你这个解释和你前面"品味"的关系.

你觉得这个美女脸蛋美,别人觉得那个美女脸蛋美,这之间有品味的差别吗?我说都很美,各有特色.品味算是比你高,还是比你低?

美女的确不是量出来的,但参加选美比赛,模特大赛,都是有入门标准的,身高,三围,等等.
TOP
531#

中国音响总结 在 2005-11-13 20:23:11 发表的内容
SACD我以前也发过这样的贴,我当时就说,SACD早晚会被淘汰的,时间的问题。


还是要看实际,不要过于主观,也不要过于武断。
TOP
532#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33#

JWang 在 2005-11-14 4:15:31 发表的内容
事实上,这个波型分析是非常科学的。

首先,它撇开了转盘在读取数据时可能产生的误差。它只是A/D, D/A。其次我更据这个分析而得出的结论也是很谨慎的。我只是表明:

1。A/D, D/A这个过程中,CD的误差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2。DSD的误差则小得多。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不难理解SACD的数码失真小。我接着又说:“当然,有人会讲。如果把同样信号输入模拟的系统,失真或许更大。这种讲法我并不反对。这种信号都是在技术领域,但在实际的听音中,我们还得考虑听者的心理的因素,以及现场的声学要素。这里我就很自然地引进我的主观失真和客观失真的概念。这里面有很多好讲,现不讲了。”

To flexicat

看清楚了没有?这是34贴中的。我为你重抄一遍。

为什么一定要人家把木鱼敲在头上才罢休呢?


45转听过。

事实上人家SMR原来的意思并不是要得出你的那两点结论,你用人家的分析来套上自己的结论,看上去当然觉得滑稽。甚至由于SMR没有把所有细节都写出来,所以你还自以为你的理解是正确的。

你的分析里面的有一点概念错误。你在分析的开头不应该拿方波作为原始的信号,而是要拿方波经过滤波器之后的信号作为数码取样的比较对象,因为数码取样、还原的对象不是你那个方波,而是方波经过滤波器之后的波形。

另外这里“滤波器”并不只是指A/D转换器里的那个滤波器,它还包括了麦克风、放大器等诸多录音电子器材所具有滤波作用的总和。你这个例子根本不能说明为何CD制式的误差为什么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因为你举的这个例子我前面都分析过了:你的这个方波,通过以往常见的模拟、数码制式(不包括现在的DVDA,SACD),出来的都是类似那种正弦波。所以我想只有你才会觉得CD制式的误差比你想象的要大。

因此你误导了大家:你举的例子,最后看到的大“误差”的原因,不是因为CD格式的取样那个环节,而是由这个环节之前的由算法和录音器材等所要求具有的滤波所导致的(SMR展示的那个图里面,所用的示波器里就加了滤波)。为了防止alaising,CD的取样格式要求我们要把20kHz以上的信号都主动滤掉,就这么简单。我想除了你之外没有人会以为CD的编码永远是包医百病误差很小的,所以也只有你看了SMR展示的那些图之后会以为遇到了宝拿上来让人看,还得出两点说了等于没说的“结论”。

另外,不是你自己写的东西,不是自己的idea,就要注明出处,你说的东西和用的图都是来自SMR Group的2002年Surround Professional会议上SMR的发言:http://www.smr-home-theatre.org/surround2002/technology/page_07.shtml

另外,主观失真不可量化?没办法度量?——felixcat还是劝你赶快去查询一下相关资料。mp3、AVS等制式都是利用主观失真的特性的成功的例子。你用“subjective distortion”这个关键词组Google一下就能看到,已经有好多篇关于主观失真的度量和应用的专业论文了。
TOP
534#

堆堆 在 2005-11-14 6:38:06 发表的内容
讨论到最后,会不会又重复出现前几次的结果:CD方认为,其实目前LP的声音的确是占些优,但是我们看不惯LP方的那种优越感。


如果的确占些优,那有些优越感也是正常的,可惜....

前几次的讨论我基本都参与了,但好像没有看到有你上面的结果.
"CD方认为,其实目前LP的声音的确是占些优,但是我们看不惯LP方的那种优越感。"

莫非你有些讨论我没有看到?
TOP
535#


JWang 在 2005-11-14 7:12:04 发表的内容
我们一般都讲CD的动态好于LP,但是到底好到多少?大家不得而知。我们一般地说又讲LP的底嘲大,但在现实中,这个大的程度又是如何?澳大利亚的一位女LP玩家实地测试了一下。她是用软件抓的tracks,实际CD的放,和实际LP的放。她的结论是:

相对的,可使用的动态来讲,LP胜出CD。

http://users.bigpond.net.au/christie/comparo/part4.html



felixcat 在 2005-11-14 9:01:53 发表的内容
同样的讨论可以在这里找到:
http://www.audioholics.com/techtips/specsformats/LPvsCDformats6.php

不过不要被她的叙述迷惑了:

动态范围的讨论,为什么她不采用"最大-最小"的标准,而是采用“最大 - 平均”呢?这样为了证明自己论点而设立的标准,究竟有何说服力呢?假如她坚持说“最大 - 平均”有理的话,那么用相同的理由我们也可以说“平均 - 最小”也有理,但问题是“平均 - 最小”和“最大 - 最小”这两个标准,都是明显CD胜LP。


以目前音响的最高品味来说还是LP胜,我们是用人耳,而不是用什么东西去测量得来的。
TOP
53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37#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JWang
TOP
538#

JWang 在 2005-11-13 14:18:10 发表的内容
呵,我关于数码失真的定义你了解了没有?了解了再笑也来得及。



既然你都说CD版本没听过,就不要随便臆想下结论。上次Horenstein的马勒第一,大家都看到你开始是如何信誓旦旦,后来事实又是怎样了。

你懂?前些时候你举的“方波”的例子,大家就看出你究竟懂多少了,想知道自己举的那个例子有何不妥请看看前面我的回复。如果你真想讨论,请写一些专业一些并且没有错误的意见,而不是老是反问别人“听过没有”,“知不知道”。
TOP
53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40#

看不懂这些数据,不过感觉好像很权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