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223242526272829» / 4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SACD红不起来想到的 [复制链接]

501#

雨农听雨 在 2005-11-12 13:49:48 发表的内容
SACD红不起来的原因还有很多,搞不好SACD会淡出市场啊!~

不会吧? 那本《立体声》里的两位大师不是说了吗,今后还要出更多的SACD软件呢。
TOP
502#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JWang
TOP
503#

SACD红不起来的原因还有很多,搞不好SACD会淡出市场啊!~
TOP
504#

不知为什么,已有一段时间没有买SACD了,可是看了最近这些争论之后,本人这些天连续买了十几张SACD,而且是非SACD不买。争论的好处就在于此吗?不要给我说中,是不是也有人最近是非LP不买呀?
TOP
505#

董建华 在 2005-11-12 2:28:05 发表的内容
我认为好声应该是把声音美化了。

说的没错。

但这只是表面的结果。如果进一步思考,就会提出不少的问题。
如为什么要把它(指被美化的声音)美化?(因为它与心中好声的标准有较大的差别)。为什么按这种方式美化?(因为心中好声的标准就是这种摸式)。
TOP
50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07#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08#

这个帖子讲的是SACD呀?
TOP
509#

SACD硬件现在开始走一体机,平民化线路,这是一种好的趋势.如果SACD随声听,SACD车载播放机能纷纷面世,肯定会推动SACD在主流市场的普及.目前在硬件上,我丝毫看不出有停止开发,或者颓势的迹象.

新款Denon S-301套装
http://www.usa.denon.com/ProductDetails/476.asp



新款Sony X1套装
http://www.sony-europe.com/staticcontent/flashprojects/sonyx1/pdf/X1_en_GB.pdf

新款金嗓子DP-78 SACD机
http://www.accuphase.co.jp/dp-78.htm

TOP
510#

开心果 在 2005-11-12 8:09:48 发表的内容
董建华 在 2005-11-12 2:28:05 发表的内容
我认为好声应该是把声音美化了。

说的没错。

但这只是表面的结果。如果进一步思考,就会提出不少的问题。
如为什么要把它(指被美化的声音)美化?(因为它与心中好声的标准有较大的差别)。为什么按这种方式美化?(因为心中好声的标准就是这种摸式)。




我的看法和你就大相径庭了。也许无法继续讨论下去,但是,还是说说,也不想花太多神气。
什么是好的声音?
对人来说,就是他所喜欢。由于人的听觉(喜欢)差异,产生了对“准确”的分歧。你就认为“好声应该是把声音美化了”,那什么是“美”呢?这是一个无法统一的结论,因此没有讨论的必要。
对器材而言,那就是准确还原软件的内容。在168,这里我们更多的就是讨论“对器材而言”的这个问题,因为只有讨论这个问题才能有一个参照物---那就是准确还原现场真实的声音(相真度)及其氛围(质感)。
由于你要讨论的问题已经有了结果----无法统一。再见!
TOP
511#

JWang 在 2005-11-13 12:45:35 发表的内容


尽管我没有同样版本的CD,但我可以这样讲,同样版本的CD是很难超越的。

象这种类型的音乐如果在CD上的话,必然有很高的数码失真。


编,继续编!
TOP
512#

JWang 在 2005-11-13 13:30:56 发表的内容

好啊,有没有本事讲讲我没道理。

我先问问你有没有听过45转的LP?

http://store.acousticsounds.com/search_results.cfm?adv=true%20&category=21


请先看清楚我引用的你写的那两句话。那两句话看得我直想笑:老兄您到底懂不懂技术的呢?
TOP
513#

讨论到最后,会不会又重复出现前几次的结果:CD方认为,其实目前LP的声音的确是占些优,但是我们看不惯LP方的那种优越感。
TOP
51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JWang
TOP
515#

JWang 在 2005-11-14 1:42:53 发表的内容
失真有两种,一种是可以度量的,另一种是不可度量的。


这可能是JWang兄历来讲过的所有话里,最贻笑大方的一句了。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51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17#

JWang 在 2005-11-14 1:59:35 发表的内容
我什么时候拿这来比CD和LP? 和你们这些人讲真是很吃力。


JWang兄可真健忘,我把你那个发言开头抄一遍(你的原文就在这个帖子第32页):

“再来讲SACD和LP在音质上的比较。CD不用比了,CD可以讲是完全败北的。但是我还是拿CD来讲。。。”

假如你还说,你下面那些图是为了说明数码失真的话,那你也错了:你举的那个是在没有滤波器的情形下的例子,但问题是所有涉及数码取样的仪器或者算法肯定都有滤波这个环节以防止alaising。因此你的例子开头就有根本性的错误了,接下来的讨论也就没什么意义了。所以由这个例子我觉得你可能要补习一下数字技术的一些基本原理。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518#


名琴LP 在 2005-11-14 12:02:00 发表的内容
一个美女脸蛋儿的美有东西量得出吗?
他是靠视觉器官加上大脑分析得来的。
同理人对美的声音也是从获得听觉后,
反馈到大脑进行综合分析得来的听感!

Raxel 在 2005-11-14 12:09:46 发表的内容

请解释你这个说法和"品味"之间的关系,我前面是回你关于"品味"的贴.既然你回我的贴,但我看不清楚你这个解释和你前面"品味"的关系.

你觉得这个美女脸蛋美,别人觉得那个美女脸蛋美,这之间有品味的差别吗?我说都很美,各有特色.品味算是比你高,还是比你低?

美女的确不是量出来的,但参加选美比赛,模特大赛,都是有入门标准的,身高,三围,等等.


而品味正是人的听觉从评价美女脸蛋的逻辑推理得来的,而不是靠度量的方式获得的。
TOP
519#

中国音响总结 在 2005-11-13 20:23:11 发表的内容
SACD我以前也发过这样的贴,我当时就说,SACD早晚会被淘汰的,时间的问题。


SACD肯定早晚被淘汰的,CD也正在被淘汰中,不过LP在主流市场已经被淘汰了
TOP
520#

JWang 在 2005-11-14 1:30:30 发表的内容
felixcat 在 2005-11-13 22:14:03 发表的内容
既然你都说CD版本没听过,就不要随便臆想下结论。上次Horenstein的马勒第一,大家都看到你开始是如何信誓旦旦,后来事实又是怎样了。

你上传那段根本就得不出你的结论。你的结论是。1。母带过载。2。大动态导致失真。我也不知道你为什么还敢再提。

你懂?前些时候你举的“方波”的例子,大家就看出你究竟懂多少了,想知道自己举的那个例子有何不妥请看看前面我的回复。

我提的方波对于我的结论来讲是完全恰当的。如果你要讲方波不科学,你得找Sony来争了。



请仔细看我原文,我提出的观点前面都有“可能”这个词,我从来都没有说Horenstein那个录音有那种现象绝对是因为动态过大导致磁带过载。还有请不要忘记,原始多轨母带没有过载,并不保证在后来制作时由原始多轨母带转录到第二或者第三代工作母带时也不会有失真,这取决于工程师的调整。还有,我没必要每次都把已经说过的事实都重复一遍吧?——比如说我是男的,难道每个帖子末尾我都要说一句“我是男的”?

另外,我不是说方波不科学,而是说你举这个例子说明不了LP和CD的不同。没错CD(甚至其它数码格式)有这个问题,但是不要忘了LP也同样有这个问题存在。所以我对你的那个例子的评价使用的词语是“不妥”。最后一个个人的建议:假如你想讨论LP和CD或者数码制式的不同或者优劣,你最好举一些比如说“CD有这个严重缺点,但LP没有”这些类型的。你以前举的那些都是两者都具有同样的缺点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