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kuang 在 2005-11-4 19:20:03 发表的内容 如果CD机没有出错,那么同一原始数据,在不同地方压片有不同声音就肯定是唱片有某个地方出错了,假如上面的推论成立,我们买回来的已经是“存在误差”的数据了,CD机越高档,这些误差就越明显(光盘原始错误占误差的比例越高),“光盘模式才是数字录音的瓶颈”就应该成立了。 而且,如果连普通格式CD都打折扣,有什么理由要我相信它们还能这么好心给我们更高格式的? 其实问题在于,按光盘的生产模式,这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而数字系统的误差,会“随机”地落在任意时刻和频段。
|
就像你说的模具会有磨损.而且两张CD是否不同,可以用EAC抓轨比较一下就知道了.音乐室可以直接提供源文件让用户下载,保证无损,而且不需要压片,成本低,但唱片公司愿意吗?
就是因为数码的低误差,所以大音乐公司需要考虑许多几十年前不需要忧虑的问题.例如LP,他永远不用担心用户可能获得和母带完全一模一样的拷贝.但数码时代.就需要加密,watermark等来保护他自己的权益.数码时代和模拟时代有不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现在用户可以获得工作室般的音质已经有了技术可能,但现代市场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CD就本身而言,的确有这种或者那种缺陷,这是由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对数码的认识决定的.如果现在换成改变光盘保存形式,提供硬盘般的CRC纠错吗,但jitter问题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