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汉盛先生的《音响二十要》读后感(几点批判) [复制链接]

查看: 25863|回复: 160
1#
刘汉盛先生的《音响二十要》读后感(几点批判)

刘汉盛先生修改了这篇文章前后三次,为什么?主要是发烧友对音响回放出来的声音了解得太肤浅,太含糊。刘汉盛文里说:“中国人「差不多先生」的个性脱离不了责任,国内国外土洋杂用的名词…评论人员本身及读者未能对器材评论中所用的名词、形容词深思也是帮凶。”

我读了这篇文章不下十遍,每遇到音响有关的问题时,总将它从计算机里番出来查阅。却渐渐发现解决不了我遇到的有关音响问题,反而令问题更含糊、更夹缠不清了。

例如:11月-12月上《怎样的声音才算是好听的声音呢?》帖子时,有很多问题与《音响第一要:音质》和《音响第二要:音色》有关,我想重读这两段找一些灵感,结果越读越胡涂!刘汉盛先生说:“一件音响器材音质好、坏的时候,您也不是在说它的层次如何、定位如可,而是专指这件器材「耐不耐听」!……音质很好的器材,它表现在外的就是舒服、耐听。您不必去探讨它听起来舒服、耐听的原因,那是专家们的事,您只要用您的耳朵去判断就行。有些器材生猛有力、速度奇快、解析力也强,但是不耐久听,那可能就是音质的问题。……「质」就是与生俱来的天性。音质高贵、很好、很美就代表着这件器材的本性很好,它让人听起来很舒服。“

我了解刘汉盛先生说的本意,他只是提出音质好的音响器材它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很重要。但没有提到音质是甚么东西?怎样才算是起来很舒服的音质?他举的例说明「质」——“鞋子品质好的时候。您指的一定是合脚、舒服、耐穿……音质就应该像一副好嗓子,让人百听不腻……这块料子的质很好……这块牛排的肉质很好……这个孩子的资质很好……「质」就是与生俱来的天性“。

这样来解释音响器材的音质,我只明白了一句:“「质」就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想不到音响器材的音质竟然这么抽象,连音响界权威人仕也没法诠释清楚?

再看《音响第二要:音色》,刘汉盛先生在这里:冷、暖、黄、蓝、金的……“「美」仍然有着一个大家承认的「共识」“等等堆砌不少形容词来表达音色。难道音色也是这么抽象,连音响界权威人仕也没法诠释清楚?

刘汉盛文里说:“中国人「差不多先生」的个性脱离不了责任,国内国外土洋杂用的名词…评论人员本身及读者未能对器材评论中所用的名词、形容词深思也是帮凶。” 究竟谁才是帮凶?

刘汉盛文里又说:“主要是发烧友对音响回放出来的声音了解得太肤浅,太含糊。“究竟谁才是對声音了解得太肤浅,太含糊。谁才是「差不多先生」?
分享 转发
TOP
2#

haha!在反对平衡玩音响??就是的!既然是“发烧友”一定要吹毛求疵——以科学家为榜样!敢于尝试、探索事物,发现、总结、表述真理,本论坛不是号称“发烧”吗?权威?应该“知其然而让所以然给厂家去探讨”?哈哈哈哈哈哈.......
      对于音场——我按“四至”“八至”“十二至”要求,对于频带——我喜欢对着乐器频谱表去分辨,对于“贵气”——我以为“一山还有一山高”“一天比一天高贵”。
TOP
3#

我已经准备好接受笔阀的了,开罪了权威嘛!我指的不是刘汉盛先生在音响智识上肤浅,我的意思只是说他在某些细节上过于马虎吧了。

他在同篇文章中,有几节分析得很好的,如:<音响第三要:高、中、低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就是整篇文章最精致的一节。值得参考,有一点不明的,究竟中国人的耳朵与外国人的耳朵构造上有甚么不同,竟然频域的细分会有七段九段的区别。
TOP
4#

支持批判
TOP
5#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6#

最低限度我在数年前初次在网站中读到这篇文章时,就认为不可多得的佳作。并且觉得应当可以说是权威的大作。它给予我一个音响系统的整体概念,认识到聆听音响应该要注意的各个方面,但都是一些非常笼统、非常表面、没有实际内涵的一个总概念吧了。要彻底弄清楚这里提到的各个分概念的话,对不起,刘汉盛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欠奉,我得设法自己逐一去弄清楚!

再说《音响第四要:音场表现》这节中,篇幅的确不少,甚么「Sound Field」、「Sound Stage」、「音台」、「空间感」、「深度感」、音场位置、音场的宽度、音场的深度、「宽到隔邻、深过对街」……形容了很多,最后结论是一句话:“我相信,您祇要把握住「小提琴到定音鼓、大鼓之间的距离」这句话就不会错了。” ——这样就是好的音场!?
TOP
7#

要命,是时候把这个纠正一下了。
TOP
8#

这帖子我是受到王2麻子老兄的最近几帖的启发而上的,我从多个国内网站中,都看到转贴不少刘汉盛先生的文章,彷佛凡是盛先生的文章必是佳作,刘汉盛先生在国内和台湾音响界已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他的文章已是「圣经」,尤其是《音响二十要》,相信发烧友中80%曾拜读过,它的影响性不少。

这帖子的意思主要想提醒读者无论读杂志、看网站等文章时,最好是批判性地读。

再说台湾刘汉盛先生主持的《音响论坛》网站的文章,少说全部都已经登了很多年了,archive就从来没有增加过新文章;反观《音响论坛》杂志的文章,可读性的每期都有很多,主总竟然这样吝啬,不摘录一些丰富一下《音响论坛》网站。网站仅能看到每期《音响论坛》杂志的目录而已。
TOP
9#

刘先生没有想到中国人也有不是 「差不多先生」的。
TOP
10#

权威…….你真的这样觉得?


harvey 在 2004-12-30 11:45:55 发表的内容
我已经准备好接受笔阀的了,开罪了权威嘛!我指的不是刘汉盛先生在音响智识上肤浅,我的意思只是说他在某些细节上过于马虎吧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