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汉盛先生的《音响二十要》读后感(几点批判) [复制链接]

查看: 25874|回复: 160
31#

enrique 在 2004-12-30 17:41:08 发表的内容
我觉得密度或者别的音响描述词可能各大高人也可能看法不一,但能否协调,达成一个比较共识的定义? 最好不但能感受,而且有数学描述.

否则你定义你的,我定义我的,我们一起讨论音响的"密度"就毫无意义.

比如 timbre 和 tone 这两个词就很不同,前者是音色,后者是音调。

timbre音色指同一基准频率下,同样音量下不同的乐器或发声体的声音不同的特性。比如钢琴和小提琴在同样的音阶下声音就不同。

tone , 音调是指的是声音的基准频率,同样音阶下的不同乐器的音调应该是相同的。

如果没有数学描述,就很容易你理解你的,我理解我的,最后音响讨论成为玄学的乐园。


同意此说法,在音响界中音响产品始终都是商品,各大高人的老板看法是一样:赚钱!,如果能够达成一个比较共识的定义=没钱赚.因此音响界中就会出现玄学的乐园=正常
TOP
32#

VV兄,
我在帖子里早就申告准备接受笔阀,说我「寻找好声」已经算客气了!我又曾说过重新温习一下名闻国内台湾的大作,批判批判大家都有收获,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其实我自己不想被别人认为是「差不多先生」才是最重要的,提出来讨论后,谁还会是「差不多先生」?

寻根问底有时是一种乐趣,能将这乐趣与人共享更是乐趣中的乐趣
TOP
33#

超越自我!超越名人!尋找好聲!
harvey老師,值得我們學習(我雖然很老土,但說了真話)!!
最后编辑VV
TOP
34#

这就回去看一下我的《梁祝》俞版LP是否您所指。另外,批评地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要文字表述,还是很容易犯上“大概这样”的错误,^_^,我想应该在批判中接收批判,大概这才是前辈的本意吧?大家不是攻许而是批判的话........一切态度已经改变。
TOP
35#

完全同意kkhuang兄的论点,刘先生对音响的认真是不用置疑的,主编音响论坛杂志的成就,更是人所公认,非常令人敬佩。我现在批评的是这篇文章,没有半点意思想贬低刘先生对音响的人格及声誉,批评时为了强调某些问题,说话语气偏激一点会有的,目的只是希望读这篇文章必须多参详考虑,不要盲从。音响论坛杂志很畅销,刘先生是总编当然很忙凡fair必到,这就是喜欢他这样的敬业精神,写作不像香港的总编们一般灌水,「包括编辑,主笔在内,都没有水平(香港的和大陆的),比不上音响迷进步得快,谁会看? 」对,现在读者比较理性了,智识水平都较从前高,「差不多先生」当然相对也少了!
TOP
36#

搬个板凳学习!
TOP
37#

可惜玩音響盲从也太多了。。。。。。。。。。什麼DD什麼聲,被工式化了,音響是易響難好聲!!!
最后编辑VV
TOP
38#

研究一篇文章当然需要了解他写这文章时的音响历史和科学水平,就是有很多网站毫无表示就转载了,就像我的几篇《谈贵气》也是这样莫名其妙的转载了,有兴趣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

kentryfo,同意你的见解,「密度」不仅要充斥整个声音氛围,还要没有任何音波的重迭或抵消。尤其是在弱音乐段时,都能有足够的「密度」。千万不能误会「密度」就是密,它应该包含着疏、密、强、弱、轻、重、响、静……等充溢着浓厚感情的声音氛围。我为甚么喜欢俞丽娜在上海音乐学院还未毕业时,演奏的那个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呢?就是她拉那第五<抗婚>第六段《楼台会〉的感情太真了,那种少女情怀无奈都表露无遗。俞丽娜之后再拉的梁祝,大概老了,感情只是沧桑,没有了少女情怀!
TOP
3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0#

刘的最大优点就是敢于在读者面前否定自己,叫读者不要盲目相信自己,听到的都是一时一地的音响的表现,不是终极表现,任何事都留有余地,不似香港的一些主编,开口就叫读者只听他的,准没错,香港的那些人只会表现自己的权威,能力,其实是推销器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