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汉盛先生的《音响二十要》读后感(几点批判) [复制链接]

查看: 25900|回复: 160
61#

在《音响第七要:层次感》中刘先生说:“层次感很容易了解,它是指乐器由前往后一排排的间隔能否清楚再生。“

「层次感」曾经令我伤透了脑筋,它不单在刘先生的这篇文章出现,尤其是经常在香港的音响杂志上出现。我曾以「层次感」这三个中以文字去找英文同义字而不成功,试着以Layer输入dictionary net去查得到下列的近似答案:
thickness of usually some homogeneous substance
a relatively thin sheetlike expanse or region lying over or under another
an abstract place usually conceived as having depth

它的意义不大,我不想将这些句子翻译了,总言之,我认为「层次感」只不过写手们惯用来描述音场中的一称形态而已。它属于音场范畴之内,因此,这一「要」也该说是凑数的,该被删掉。这样二十要变作十八要了!女大十八变,不知变成天鹅?还是变成丑小鸭?
TOP
62#

多謝Jwang兄的提正,coherence的確該譯作整體一致性連貫性,緊湊太簡陋了,十分不恰当。
TOP
63#

houwei兄说"声场很大,但层次感较差."大家一看就清楚了。我读了反而胡涂了!为甚么,因为我不明白声场很大,反而层次感较差的原因;我认为应该刚好相反——声场很大,层次感更清晰了。要知道这里说的声音音场,不是噪音音场;声音音场广阔深远了,该不该层次感更清晰?音场是层次的舞台,舞台大了乐队怎会紊乱起来呢,乐队队员都躺下了?
TOP
64#

04-12-31下午至05-1-1现在,去了江门青年音响爱好者协会做了一个简单的演讲,帖子里发生了这样多误解。
」聆听音乐」老兄大概仍未从头到现在的细读这个帖子,因此才会这样反感,以红卫兵的胡为作影射。其实我已经将前文批判的情况,在相同情况下,作了自己的阐述,一共六「要」都说明了自己认为「应该」怎样,只是其中谈频段该怎样的画分是同意的!接着凡批判一要便立刻交代自己的新见解好了,欠生误解。
TOP
65#

llhu,我曾经鼓励过一位网上读者将他的C3换为C5,因为愿意这样换,仅补上些少钱而已,他接纳了我的建议,并且立即做了,现在已经在享受着C5的美妙声音了。原来你也是由C3升级至C5的,怪不得你这样了解密度的变化了。

——「我觉得声音的密度肯定和播出声音的能量有关,似乎应该是单位体积空间中的声能。但是这和声压,声音强度,声音大小又是什么关系呢?我就不太明白了。一个小喇叭和一组大喇叭发出同一个音高的声音,小喇叭足够响,但是密度差很多。我想不清响度,密度的关系。」

关于这问题我个人的体会是:「密度肯定和播出声音的能量有关,似乎应该是单位体积空间中的声能。」这句话并不对,密度与能量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也不是单位体积空间中的声能——它是指单位体积空间中的声音音的密度。

我曾说——不要忘记我们现在谈的是「要」的密度,这「密度」当然应该是指回放出来的音乐的表现,试问音乐缺少了「浓厚感情的声音」会变成怎样,我们该「要」吗?既然是「要」的密度,我认为割裂进行物理特性分析这个概念会偏离了「要」的意愿,变作对「密度」的纯理性科学研究了,这样的研究结果对聆听音响能起甚么作用?

音响系统应该体现在器材质素和聆听环境的声学处理的好坏上,既然是「单位体积空间中的声音音的密度」,密度的疏密就代表了音色的好坏,密度密就好密度疏就不很好。密度密表示器材的分析力高、环境抵消声波的情况较少;密度疏表示器材的分析力不很高、环境抵消声波的情况就较多。

llhu,你想不清响度,密度的关系,我也想不清!
TOP
66#

关于"活生感",我也认为取消不得.在同一个听音场所,不同器材本身的活生感也是有高低的,这也有被评价的必要.不能因为环境对它的影响比较大就把它随意归并.另外,我也不认同属于什么就归并到那里的做法,还是细分比较好,不说"非典"说肺炎没什么好处.
TOP
67#

请恕我直言,刘先生关于《音响二十要》的定义,例如“速度”、“动态”、“音场”、“结像力”、“形体感”、“层次感”、“活生感”、“高频延伸”、“声音密度”、“声音透明度”、“全频连贯”等等词语,稍有文学功底的人都明白这些词的意思,他提出的这些关键词对我们理解音乐的特性非常有用,仅此就可赞刘一笔!

在这些关键词下面他阐述了自己直观性的理解或解说,当然这不妨碍我们自己的理解。千万不要“窥一叶而见树林”!!我想,全面审视这些关键词才是最重要的。

就象汉字也不总是像形文字一样,你老去想象它像什么,岂不白费工夫?。
TOP
68#

——聆听音乐兄:「至于密度和信息量的关系有待商榷!希望大家各述高论! 」

赞成!
TOP
69#

刘先生在「音响第九要:活生感」就非常简单了,仅是:

「所谓活生感可以说是瞬时反应、速度感、强弱对比的另一面。它让您听起音乐来很活泼,不会死气沉沉的。这是音乐好听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好象一个卓越的指挥家能把音乐指挥得充满生气;而蹩脚的指挥往往将音乐弄得死气沉沉的。这就是音乐的活生感。」

其实我不明白刘先生在这节里谈的光是音响器材呢,还是谈整套音响系统,假如是后者那就会包括了聆听环境。这里他完全不提怎样才算活生,怎样才能令到音响系统聆听起来活生,只轻轻带过说不活生就不好听。

我昨天出席江门青年音响爱好者协会的聆听体验中,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品味LP的聆听室本来是用作讲座的三边墙对作了吸音,加上地毡,因此回放出来的声音一点也不活生;三楼的DIY比抨室本来是阅读室,三边墙都是书架子,仅加上地毡,因此回放出来的声音非常活生。这例子告诉我们聆听环境是「活生感」的主要影响因素。

由于「活生感」实际上也是音场的表现情况之一,因此这一「要」也该说是凑数的,该被删掉。这样二十要剩下十六要了!。
TOP
70#

批判到这里,我发觉有点不对题了,我想《音响二十要》这个命题应当改写作《音响系统XX要》了,因为我还不知道要删或并去多少个「要」,只好以XX代替。

音响第十要:结像力与形体感

「顾名思义,结像力就是将虚无飘渺的的音像凝结成实体的能力;换句话说,也就是让人声或乐器的形体展现出立体感的能力。在以前,我把它归入「形体感」中。后来我仔细思考过,认为用结像力能包容更完整的意思,所以现在将之改为结像力与形体感。结像力好的音响器材会让音像更浮凸,更具有立体感。也就是我常说的音像轮廓的阴影更清楚。」

刘先生这一「要」就是这样简单精炼,又来一次结像力与形体感,究竟形体感与结像力有甚么分别呢?难道是在哈哈镜前结像?形体可以千变万化?音像轮廓的阴影更清楚地变化万千了

既然第八要归并了,这节只是画蛇添足,完全可删,否则概念便变得模糊参枝了。这样二十要剩下十五要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