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汉盛先生的《音响二十要》读后感(几点批判) [复制链接]

查看: 25894|回复: 160
81#

llhu: 「音场的描述很细致,但太过物理、太理论化了。不太适合发烧友理解和使用。」

学物理理论不是用作学来干吗?我这里批判就是针对刘先生过于笼统和满有分析得较为详细,因此没法使用,现在分析得较为详细反而「不太适合发烧友理解和使用」了,难道刘先生说的就很适合发烧友理解和使用吗?
TOP
82#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83#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84#

我所理解的声音的密度是指声音的均衡、均匀分布,在听音的感觉上不存在某频段的缺失,同时具有听觉上的厚度和重量感。如果是声音太沉太紧,则不是好的声音密度感,好的声音密度感同时要具有宽松的听感,才会耐听。

声音的密度和声音的透明度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需达到一个平衡点或折衷水平,声音才会好听,也就是既有密度又有透明度。

至于音箱的灵敏度高低,并不能作为音箱密度好坏的标准!
TOP
85#

还应该删的是——..........
TOP
86#

刘先生的音响第十一要:解析力

「细节多与暗部层次清楚也是解析力产生的结果,这就好象空间感也可合并入音场来讲一样。但是解析力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细节再生与层次感。例如由前往后一排排的层次感就不是全由解析力造成的;再者,如果真的将层次感并入解析力,那就无法对单项的名词做明确的解释。因此,我在此都尽可能分开来说,读者们只要知道「音响二十要」之间彼此都有难以分割的关系就可以了。」

不过好「解析力」的音响器材在不好的聆听环境里回放,环境有时会自作主张地将声音修整得脸目全非的。

刘先生的这一节里,既承认了「空间感也可合并入音场」、又认为「将层次感并入解析力,那就无法对单项的名词做明确的解释。」既知道「音响二十要」之间彼此都有难以分割的关系就可以了,却又将它们单独的列成「要」,这不是凑数的明显意图?

这「解析力」就牵涉及音响器材为主了,我的观点认为这一「要」牵涉及音响器材当然可以独立;不过好「解析力」的音响器材在不好的聆听环境里回放,环境有时会自作主张地将声音修整得脸目全非的。大家分析音场的细致性、透明玲珑浮凸时,注意及不要全部归咎于音响器材,其实归咎的应该是聆听环境的声学处理不理想。

音响器材「解析力」的好坏,表现在音响器材在回低电平时和高电平时乐段时所呈现的解析力。甚么音响上形容词:透明度、清晰度、层次感、动态迅捷、频率响应广阔……都牵涉到了。
TOP
87#

我以前是读过刘汉盛二十要的,不过我是"差不多"先生,没发现有这么多问题.读了harver先生的帖子,学着认真了一下,对比两家之言,发现某些方面,还是刘先生的说法比较清楚.比如:"声场很大,但层次感较差."大家一看就清楚了.harvey先生概念合并之后,"要"看上去少了几个,但要把上述情况讲清楚,恐怕不容易.
TOP
88#

houwei兄,我不是删掉就算已经没有了,我只是说活生不活生完全是聆听环境在作怪,你想生还不容易,将四边墙弄到光颓颓,就会生到你受不了。

我不是删掉不管,我说它应该是在音场范畴内分析,活生感只是好音场的一种内涵吧了。

对不起,大概也过信于刘先生的音响资格,他既然提出声音的「密度」是一要,我们都因而在挖空心思地设法理解它的意思。我已经早就从声音的单位角度上去考虑,却牵连出其它的一串名词:声音强度、音压、声音音量……结果得出这样的初步结论「llhu,你想不清响度,密度的关系,我也想不清!」于是只好另辟途径去思索,结果又得到下列的构想:

「密度与能量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也不是单位体积空间中的声能——它是指单位体积空间中的声音音的密度。

「我曾说——不要忘记我们现在谈的是「要」的密度,这「密度」当然应该是指回放出来的音乐的表现,试问音乐缺少了「浓厚感情的声音」会变成怎样,我们该「要」吗?既然是「要」的密度,我认为割裂进行物理特性分析这个概念会偏离了「要」的意愿,变作对「密度」的纯理性科学研究了,这样的研究结果对聆听音响能起甚么作用?

「音响系统应该体现在器材质素和聆听环境的声学处理的好坏上,既然是「单位体积空间中的声音音的密度」,密度的疏密就代表了音色的好坏,密度密就好密度疏就不很好。密度密表示器材的分析力高、环境抵消声波的情况较少;密度疏表示器材的分析力不很高、环境抵消声波的情况就较多。」

今天见到Jwang又补充说:「密度可定义为单位声量(db)所包含的信息量。」于是又上英文国际字典查sound density,没有找到任何解释?一连查了几个网站,结果都没有找到任何解释!网站只是反问你的意思是不是找Sound intensity、SOUND LEVEL、SOUND PRESSURE?无功而回。

我怀疑这一要是不是刘先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呢?但心里却认同有声音的「密度」这回事,并且彷佛这个观念已经早已长怀心坎。奇怪!!
TOP
8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聆听音乐
TOP
90#

[quote]harvey 在 2005-1-3 8:46:01 发表的内容
houwei兄,我不是删掉就算已经没有了,我只是说活生不活生完全是聆听环境在作怪,你想生还不容易,将四边墙弄到光颓颓,就会生到你受不了。

我不是删掉不管,我说它应该是在音场范畴内分析,活生感只是好音场的一种内涵吧了。

我认为活生感不完全只是聆听环境在作怪,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唱片都有不同的活生感.都可以单独被评论.至于活生感应该放在音场范围内来讨论还是单独算一类,区别不大,只要能说清楚就可以了,没有批判的必要.
最后编辑houwei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