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vey 在 2005-1-4 19:27:53 发表的内容 ——续音场 有关Doppler遮蔽效应的资料,转录如下:(其中有些文笔较冗长或难明的地方,经过推敲擅自修改了)
「Doppler的学说:一个较弱的声音(被掩蔽音)的听觉感受,同瞬间被另一个较强的声音(掩蔽音)影响的现象,被称为人耳的“掩蔽效应”。 令被掩蔽音单独存在时的可闻听阈分贝值,或是在安静环境中能被人耳听到的纯音(pure tone)的最小值,称为绝对闻阈。实验表明,3kHz—5kHz绝对闻阈值最小,人耳对它的微弱声音最敏感;而在低频和高频区,绝对闻阈值要大得多。在800Hz--1500Hz范围内,闻阈随频率变化最不显着,即在这个范围内语言可闻度最高。在掩蔽情况下,提高被掩蔽弱音的强度,使人耳能够听见时的闻阈,称为掩蔽闻阈,被掩蔽弱音所需提高的分贝才可闻,值称为掩蔽量(或称阈移)。 1.掩蔽效应 实验表明,纯音对纯音、噪音对纯音的掩蔽效应结论如下: A.纯音间的掩蔽 ①对处于中等强度时的纯音,最有效的掩蔽是出现在它的频率附近。 ②低频的纯音可以有效地掩蔽高频的纯音,反过来则作用很小。 B.噪音对纯音的掩蔽,噪音是由多种纯音组成,具有无限宽的频谱,若掩蔽声为宽带噪声,被掩蔽声为纯音,则它产生的掩蔽门限在低频段一般高于噪声功率谱密度17dB,且较平坦;超过500Hz时,大约每十倍频程增大10dB。若掩蔽声为窄带噪声,被掩蔽声为纯音,则情况较复杂。其中位于被掩蔽音附近的、由纯音分量组成的窄带噪声,其临界频带的掩蔽作用最明显。所谓临界频带,是指当某个纯音被以它为中心频率,且具有一定带宽的连续噪声所掩蔽时,如果该纯音刚好能被听到时的功率,等于这一频带内噪声的功率,那么这一带宽称为临界频带宽度。临界频带的单位叫巴克(Bark),1Bark=一个临界频带宽度。频率小于500Hz时,1Bark约等于freq/100;频率大于500Hz时,1Bark约等于9+41og(freq/1000),即约为某个纯音中心频率的20%。 通常认为,20Hz--16kHz范围内有24个子临界频带。而当某个纯音位于掩蔽声的临界频带之外时,掩蔽效应仍然存在。 2.掩蔽类型 A.频域掩蔽 所谓频域掩蔽,是指掩蔽声与被掩蔽声同时作用时发生掩蔽效应,又称同时掩蔽。这时,掩蔽声在掩蔽效应发生期间一直起作用,是一种较强的掩蔽效应。通常,频域中的一个强音会掩蔽与之同时发声的附近的弱音,弱音离强音越近的话,一般较容易被掩蔽;反之,离强音较远的弱音,则不容易被掩蔽。例如,—个1000Hz的音比较另一个900Hz的音高18dB,则900Hz的音将被1000Hz的音掩蔽。而若1000Hz的音比离它较远的另一个1800Hz的音高18dB,则这两个音将同时被人耳听到。若要让1800Hz的音听不到,则1000Hz的音要比1800Hz的音高45dB。一般来说,低频的音容易掩蔽高频的音;在距离强音较远处,绝对闻阈比该强音所引起的掩蔽阈值高,这时,噪声的掩蔽阈值应取绝对闻阈。 B.时域掩蔽 所谓时域掩蔽是指掩蔽效应发生在掩蔽声与被掩蔽声不同时出现时,又称异时掩蔽。异时掩蔽又分为导前掩蔽和滞后掩蔽。若掩蔽声音出现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发生掩蔽效应,则称为导前掩蔽;否则称为滞后掩蔽。产生时域掩蔽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大脑处理信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异时掩蔽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会衰减,是一种弱掩蔽效应。一般情况下,导前掩蔽只有3ms—20ms,而滞后掩蔽却可以持续50ms—100ms。」
详细的读了这篇文章后,会发觉一个音场中其实有很多声音由于耳朵的遮蔽效应而听不到,而且我们一点也不知道究竟听漏了那些声音!!可惜。 .
|
——續音場
一個聲音訊號的動態範圍(dynamic range) 是指一個電聲音響系統的最響部份與最沉靜部份之間的聲壓水平差異,單位一般以分貝(decibel dB) 表示。這個範圍也可以用來表達最大輸出時的訊噪比。
人的聽覺系統也有一個120 dB動態範圍,介於聞閾與痛閾之間。音樂的動態範圍可達到90 dB;錄音磁帶的動態範圍只有55-60 dB,因此錄製唱片或光盤時,通常都需要將聲音訊號壓縮或增加,CD是數碼錄音,它的動態範圍可高達90 dB。
商店裡有許多降噪音設施藉此提高10-20 dB或更高的動態範圍。
背景噪音(background noise) 是由週邊設備及週遭環境的噪音構成,如系統的交流聲、嘶聲……一般以訊噪比測量。有時,人們將它當作有包圍感的意味。
基調(keynote) 是某一樂曲選用的調性,它決定了整首樂曲創作的基音。從音景角度看,基調卻是聆聽者在聆聽經驗上已經熟悉了的調性,以它來鑑識有無其他聲音的入侵。舉一個廣東人熟悉的例子,黎明這位歌手是以唱走調而能走紅的,誰聽到他唱的聲音,就知道與配樂不同調。鋼琴調音不好就走調,小提琴按弦位置相差一絲也就走調。指揮家就能夠立即知道那位演奏者走了調。
靜寂(silence)即是沒有聲音。這只不過是理論上的表達,最低限度在生物大氣層裡,無論那裡有耳朵,都會聆聽到聲音。絕對沒有靜寂這回事,只有在真空環境裡,沒有了傳播媒介,才可能存在靜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