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汉盛先生的《音响二十要》读后感(几点批判) [复制链接]

查看: 25877|回复: 160
21#

玄学就是这样产生的
TOP
22#

我的天~
TOP
23#

想起来上这个帖子好像间接地与刘汉盛先生做了广告,我却认为大家看这帖子时很有可能拿出原文对质一番,这样岂不是让大家有机会温习温习,对深一层认识音响也有帮助的,对吗?我是本著這樣的心態上这个帖子的,再加上前些時再讀这篇文章把我弄胡涂了,曾起意批判批判。

<音响第六要:透明感>,刘先生说:”透明感是「音响二十要」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祇可意会。祇要是有换机经验的人一定就有这种感觉” 。随着又说:”最好的透明感是柔和的,听起来耳朵不会疲劳;较差的透明感像是伤眼的阳光,虽然看得清楚,但很伤神。”

或者会有人说我在断章取义,我却说这才算是仔细推敲。我自己的见解其实透明感就是聆听起音乐来,清晰得甚么声音的音色都能够清楚地分辨出来。甚么”如果能够达到「清楚又柔和」,那么该件器材的价值恐怕也不低了。” 把我弄胡涂了。
TOP
24#

enrique兄说得有理,最有说服力的是科学分析得出来的数据。可是怎样去测量每一瞬间变化万千的声音密度呢?我想,聆听空间的每个角落的声音密度都会不相同,我们应该以sweet spot(皇帝位) 为准呢?还是那里?

我只知道声音既是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又是纵向波,它的传播能量由产生声音音的地方,将被振动的介体的物质(空气分子) ,个别地纵向地平行于能量传送的方向输出;它又是一个压力波,因为振动产生声音是将空气分子压缩(compression) 和解压缩(rarfaction) 而生成音波的,将机械能转变为声能。压缩过程便是波峰,解压缩过程则是波谷。音乐回放过程中每个音调(tone) 都含有基音(fundamental) ,和一连串的谐波(harmonics) ,每瞬间演奏出各种乐器的音调这样多,引发的谐波更是不知高出多少倍,想以数据分析这音场的密度,只能得到的是仪器或经计算机软件分析出来的平均值及图表,能解释密度的实况吗?

所以归根究底,还是要人耳聆听收货,很主观「你理解你的,我理解我的」,这是客观事实,谁能改变?

玄学与人耳聆听所得的结论为依据收货是有根本上的差异的。玄学只是精神上的空谈,人耳聆听收货却是建立在积累了相当时日的聆听经验上的总结,不是没有科学根据凭空幻想。
TOP
25#

TOP
26#

HARVEY兄:刘的关于音响评论的文章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最新的是在170多期,我有本50多期的关于读音响杂志的器材评论的文章,就是教人们不要盲目信任任何人的评论,一切评论都有盲点,也是很主观的,他总强调不同地点,不同器材搭配,甚至不同时候对同一器材的评论都会有很大不同,他强调要读者不要奉任何评论员做神,他自己也不是.所以他才经常到国外原厂去听,去看,去CES展去参观,搞器材外狯,搞如此音响迷等不同专栏去探讨不同的器材搭配和实战.我们当然可以质疑他的一些观点,但还是那句:在没有更好的老师前,他是最好的.
为何现在的很多杂志没有人看?因为音响迷长大了,学会了不少知识,但音响杂志没有长大,没有进步,还是原地踏步,包括编辑,主笔在内,都没有水平(香港的和大陆的),比不上音响迷进步得快,谁会看?
TOP
27#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8#

我觉得密度或者别的音响描述词可能各大高人也可能看法不一,但能否协调,达成一个比较共识的定义? 最好不但能感受,而且有数学描述.

否则你定义你的,我定义我的,我们一起讨论音响的"密度"就毫无意义.

比如 timbre 和 tone 这两个词就很不同,前者是音色,后者是音调。

timbre音色指同一基准频率下,同样音量下不同的乐器或发声体的声音不同的特性。比如钢琴和小提琴在同样的音阶下声音就不同。

tone , 音调是指的是声音的基准频率,同样音阶下的不同乐器的音调应该是相同的。

如果没有数学描述,就很容易你理解你的,我理解我的,最后音响讨论成为玄学的乐园。
TOP
29#

那是上海中國唱片公司的版本
TOP
30#

谢谢harvey老师指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