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汉盛先生的《音响二十要》读后感(几点批判) [复制链接]

查看: 25878|回复: 160
11#

刘汉盛不是神.
TOP
12#

对音响音的质量,我是这样理解的:重播各种录音中的声音应该没有明显失真——什么东西的发声就是是什么声音!
对于密度的理解:在现代,应该以高度分析力为基础,存在“足够”“密实”的信息量,同时全频段声音信息都“轻重”、“有致”地均匀“填满”听音三维空间。
对空气感的理解最近有所更新:在舞台“台形”之外,我们还应该听到周围空间的残响与回音,将音乐演奏现场的空间信息清晰地感应出来。同空间感的概念非常相交,空气感还应有着确实的能量感(能够清楚全频各段声音的非声压的能量多少),而空间感则只有三维大小的感觉。.......
至于盛先生,无可否认是先生、前辈、先驱,限于时代特点与社会环境等因素,他的理论与理解,不可能在一遍文章中全部交待清楚,任何书述,本来就应批评中学习。
TOP
13#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4#

阿泰 在 2004-12-30 13:07:01 发表的内容
刘汉盛不是神.

94,但神在心中啊!
TOP
15#

至今为止,应该把音质归为为音响重播声音的质量了吧?
TOP
16#

TOP
17#

——刘很重视听音环境的,甚至认为比换器材更重要,刘的水平应该是现阶段中文类杂志中最高的了,当然不认为他就是神,美国的HP先生也不是.

完全同意,他们都不是。但HP先生远远有根有据,有客观分析,有主观结论。当然都免不了带着浓厚的商业色彩。香港的写手更是代言人化,我就是受不了这种情况,1990年就不再写稿了。我也读过刘先生其它的摆位、聆听室甚么前硬中吸后扩散等文章,我觉得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人们却认为它绝对了,真是一个悲剧!
TOP
18#

在《音响第五要: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刘汉盛先生人对以一公斤棉花与一公斤铁块的密度感觉,来描述声音密度带来的重量感。刘汉盛先生说:“声音密度大听起来……(的)感受(是)弦乐有黏滞感、管乐厚而饱满、打击乐器敲起来都会有空气振动的感觉。“

对不起,我体会不出这是甚么的感受?刘汉盛先生再说:”我推测与供电的充足及中频段、低频段的饱满有关。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好有什么好处呢?让乐器与人声听起来更稳更扎实更像真的。” 光是供电充足、中频段、低频段的饱满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就能好?怪不得台湾发烧友们都着紧地在搞定供电电源,电缆的截面积听说达到0.45cm²,而且必须铜质较纯的。这都是甚么<电源十XX要>的连锁反应!想深一些,聆听环境的影响,声音的反射和差效果,刘汉盛先生在这小节里却只字没提。
TOP
19#

刘很重视听音环境的,甚至认为比换器材更重要,刘的水平应该是现阶段中文类杂志中最高的了,当然不认为他就是神,美国的HP先生也不是.
TOP
20#

霍霍,来了个打倒刘汉盛的!

狠好!

还没好好研究刘先生的推荐的东东。这几天也翻出来看看听听

人就是人不是神!该打倒的一定要打倒!该表扬的一定要表扬,虽然俺昨天打倒了四个,还不是表扬了一下马烂死的表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