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526272829303132» / 4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就这样入了黑社会:把玩 amari LP10 记 [复制链接]

561#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2-5-3 21:52:00 发表
what? 的感觉是对的,只不过他没有说明白侧滑力形成的原因。
我以前就曾说过,这是颠覆传统理论观念的一个,只不过能够明白的朋友不多,所以没有讨论下去。


建议阿杰大侠开专贴讨论,最好有图说明,这样更直观。
TOP
562#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2-5-3 22:34:00 发表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2-5-3 21:52:00 发表
what? 的感觉是对的,只不过他没有说明白侧滑力形成的原因。
我以前就曾说过,这是颠覆传统理论观念的一个,只不过能够明白的朋友不多,所以没有讨论下去。


建议阿杰大侠开专贴讨论,最好有图说明,这样更直观。

抗滑力這問題有点難,就是外圈与內圈灣度不同,向心力應該不同的。
物理学問題,有沒有物理老師解答呢?
音源: 盤臂VPI classic唱頭shelter 90唱放spectral DMC 10, 天進前後級211, spendor SP 7/1, 何氏超低一對
TOP
563#

玩黑㬵盤越來越精彩了。
最后编辑jacky70 最后编辑于 2012-05-04 07:06:22
TOP
564#

原帖由 lxhgx 于 2012-5-3 15:06:00 发表
古兄要换唱盘电机?很期待啊,感觉原电机不是很好,

没有啊,只是想给电机换电源而已!我觉得电机没啥问题,运行很安静平稳哦
TOP GUN Audio  fans !
TOP
565#

原帖由 what? 于 2012-5-3 3:36:00 发表
的确,纵观古今中外的唱机,基本没见到无抗滑设置的,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标准,一种真理了。但这种理论一直无法令我自己信服,因为逻辑上不成立,也许是本人认识还不够,还没达到那个水平。但还是得说出自己的看法。
据我自己使用和观察其他朋友的唱针所见,排除外力所伤的情况,唱针会歪的,几乎清一色都是向内歪,换言之也就是因为长期有股向圆心的力量,把唱针往圆心方向推而导致的。而抗滑设置则是把唱针往外拉,两股力量的作用导致了唱针往圆心方向歪。

唱针理想的状态是在沟槽的正中间,施加在沟槽两边的压力完全相等。为了读取信号,唱针必须均速的往圆心方向移动,而给它移动的动力只是沟槽外侧(动力直切臂除外),唱针是被动往内移动的,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唱针施加在沟槽外侧的力量必定要比内侧大,当然地心引力会化解掉一部分,在这种状态下,抗滑设置又增加了沟槽外侧和唱针之间的压力,那么施加在内侧的力量必然进一步减少,造成左右声道不平衡,甚至跳碟和单边(外侧)磨损严重。基于此,我认为抗滑力并没有起到平衡沟槽两边力量的作用,甚至是背道而驰。

欢迎讨论,指出错误,谢谢各位。


what?兄这个观点我也认同,唱针被拉着往内圈走应该是受到沟槽外侧的摩擦力!以前看过很多DX说唱头是受到“向心力”往内走的,但我总是想不明白。相对唱片唱针几乎是静止的,应该没有“向心力”吧?如果唱片是静止的,动的是唱头的话(假如唱头在转圈的话),那么就会产生向心力了。
TOP GUN Audio  fans !
TOP
566#

原帖由 食古轩主 于 2012-4-30 10:15:00 发表

黑色的那颗是 氮化硅 陶瓷,白色的是氧化钴。
刚开始时器材没进入状态就玩,试用 氮化硅 时感觉偏硬,线条清晰,但中高频偏瘦;试 氧化钴 时则相当理想,比钢珠更为厚润 平衡 饱满,但开机1个小时后,空调 使室温降到25度、湿度到45%时,则觉得这个白色的陶瓷珠不对劲,中低频偏肥,高频齿音有些过了!这时再换成 氮化硅 陶瓷珠,则是非常的平衡流畅,动态、瞬变、质感等等都明显胜出,而且有种温润的感觉,非常受用!

无论是氧化钴还是氮化硅都明显比原来的钢珠胜出一截。几块钱的DD(氮化硅10多元)相当值得玩,呵呵。。


这个明显的变化,如果不是用陶珠,而是用线材来搭配的话,古兄估计要用多少钱量的线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呢?!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67#

回复 566# 中山张 的帖子

回张先生,这个问题可真没考虑过,呵呵。。这变化估计跟我换臂管线差不多,如果用成品线估计得过千还不一定能有这些效果提升!但是你不能说哪个重要呀!缺了谁都不行,谁都很重要!呵呵
TOP GUN Audio  fans !
TOP
568#

原帖由 食古轩主 于 2012-5-4 9:11:00 发表
what?兄这个观点我也认同,唱针被拉着往内圈走应该是受到沟槽外侧的摩擦力!以前看过很多DX说唱头是受到“向心力”往内走的,但我总是想不明白。相对唱片唱针几乎是静止的,应该没有“向心力”吧?如果唱片是静止的,动的是唱头的话(假如唱头在转圈的话),那么就会产生向心力了。

首先要搞清楚侧滑力是怎样形成的。那种所谓 “ 向心力 ” 小到几乎是零,可忽略不计。

侧滑力的成因只有在弧型唱臂上产生,且不同形状的弧型唱臂会产生不同大少的侧滑力,一般:J 臂大于 S 臂大于 I 臂。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69#

回复 567# 食古轩主 的帖子

原帖由 食古轩主 于 2012-5-4 12:55:00 发表
回张先生,这个问题可真没考虑过,呵呵。。这变化估计跟我换臂管线差不多,如果用成品线估计得过千还不一定能有这些效果提升!但是你不能说哪个重要呀!缺了谁都不行,谁都很重要!呵呵


“ 但是你不能说哪个重要呀!缺了谁都不行,谁都很重要!呵呵 ”
=================================
这当然啦 !
古兄没看明白我的意思,我是说如是不用这个陶珠,只用线材来搭配迁就的话,要用到什么银量级别的线材才可取代陶珠这样的效果,并非说只换了陶珠就可忽略线材了。呵呵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70#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5-4 12:58:00 发表
原帖由 食古轩主 于 2012-5-4 9:11:00 发表

[首先要搞清楚侧滑力是怎样形成的。那种所谓 “ 向心力 ” 小到几乎是零,可忽略不计。

侧滑力的成因只有在弧型唱臂上产生,且不同形状的弧型唱臂会产生不同大少的侧滑力,一般:J 臂大于 S 臂大于 I 臂。
font=宋体

请教张兄,我用的3009R和君子301臂要不要加侧滑力?
真诚交流,不说假话。
TOP
571#

回复 570# yun0251 的帖子

原帖由 yun0251 于 2012-5-4 14:55:00 发表
我用的3009R和君子301臂要不要加侧滑力?

您好yun0251 兄!

为什么要加(侧滑力)呢?!

抗侧滑力(抗滑力 )就一定要加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5-04 15:36:04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72#

因唱片槽纹最外圈至最内圈的圈周长行程长度是不同的;以前计算过最外圈的槽纹圈周长度比最内圈大约大 3 倍左右,因此侧滑力也同样是最外圈比最内圈大 3 倍左右。所以正确的抗侧滑力设置是应从最外圈一直渐变递减至最内圈才对(例如:最外圈设置了1.5g  抗侧滑力,当针尖至最内圈时抗侧滑力应是0.5g ),而不是一直固定在一个同样的抗侧滑力上。要实施这个功能就要视唱臂有没有这个功能,如 SME V、V12 唱臂就有这个渐变衰减抗侧滑力的装置了。




.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5-04 15:50:27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73#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5-4 14:57:00 发表
原帖由 yun0251 于 2012-5-4 14:55:00 发表
我用的3009R和君子301臂要不要加侧滑力?

您好yun0251 兄!

为什么要加(侧滑力)呢?!

抗侧滑力(抗滑力 )[/color......

对,是抗滑力。
针压2.5克,3009R和301臂各调多少抗滑力?
真诚交流,不说假话。
TOP
574#

回复 573# yun0251 的帖子

这个很难讲,要视您的针尖大小、针尖切入角多少度、什么唱针、唱臂现在的状态(灵敏度)情况 和 针压多少,综合各方面而定的,没有统一规律性的。找一张MONO 有人唱歌的唱片,人声从头到屋也保持在中间,左、右声道没有挤压感就OK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5-04 18:57:33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75#

好的。
真诚交流,不说假话。
TOP
576#

[quote]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5-4 15:22:00 发表
因唱片槽纹最外圈至最内圈的圈周长行程长度是不同的;以前计算过最外圈的槽纹圈周长度比最内圈大约大 3 倍左右,因此侧滑力也同样是最外圈比最内圈大 3 倍左右。所以正确的抗侧滑力设置是应从最外圈一直渐变递减至最内圈才对(例如:最外圈设置了1.5g  抗侧滑力,当针尖至最内圈时抗侧滑力应是0.5g ),而不是一直固定在一个同样的抗侧滑力上。

抗侧滑力应从外到内递减没错,但应递减至1/3 这个说法是否有计算公式证明?侧滑力不仅与圆周半径成比例,而且与线速度成比例;而外圈与内圈的线速度显然是不同的。必须加上线速度这个变量,计算就变得繁复得多了,似乎不宜简而略之。
TOP
577#

回复 573# yun0251 的帖子

一直都说抗侧滑力的大小是靠听感来调整,我斗胆作出挨砖的判断,许多人只是靠感觉来调,没有多少人能够正确听到抗侧滑力的变化对声音影响的方向。
由于加入了抗侧滑这个外力,严重地干扰了唱头正确捕捉唱片信息的能力,使之成为了支点臂的死穴!
所以我的建议是:在保证唱臂循迹能力的前提下,抗侧滑力是越小越好。
要想加入的抗侧滑力更小,必须保证唱臂的转动灵活,唱臂、唱盘的安装和调整一定要准确。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2-5-3 22:34:00 发表

建议阿杰大侠开专贴讨论,最好有图说明,这样更直观。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无法用文字和图片来正确表达。

只有让大家靠听感来调整了,如果真的听不出来的话,真的要恭喜了,因为可以免却了繁琐的调整。

btw:某些状态不佳的唱臂,以及唱盘、唱臂的安装调整未达至精确时,其实是听不出变化的。
TOP
578#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5-4 18:56:00 发表
这个很难讲,要视您的针尖大小、针尖切入角多少度、什么唱针、唱臂现在的状态(灵敏度)情况 和 针压多少,综合各方面而定的,没有统一规律性的。找一张MONO 有人唱歌的唱片,人声从头到屋也保持在中间,左、右声道没有挤压感就OK了。

找张单声道的小提琴试试。
TOP
579#

各位大侠晚上好!
等我搞好中山音协那个帖后,再慢慢和大家谈讨。不便之处敬请见谅!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80#

回复 578# 阿杰 的帖子

MONO的小提琴也可以,但最好就用人声咯!

阿杰同志先与大家讨论一下这个事情吧!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