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2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也谈巴哈,《一次听感记实》 [复制链接]

查看: 42458|回复: 226
101#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10-1-19 13:02:00 发表
贤弟若谓塞涅卡、奥勒留诸位为大哲,我要说的话可就多了,按下不表,我再给你加上一个——西塞罗,他被征引得更多,还有希罗多德,还有我戏剧中之埃斯库罗斯,对了,还有荷马。

前辈搞错了主语啊,非我所说,而是文艺复兴至十八世纪间西方知识界公认的,这点许多文学作品倒是可以提供佐证,比如卢梭的新爱洛伊斯,小说虽属虚构,却能反映真实的社会风貌,这一时期的西方人言哲学辄必塞内加奥里略爱比克泰德应是一个史实性的问题。从中也能反映“哲学家”这一名词的涵义本是宽泛的,或者说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前辈给出的那个“狭义”也只是一时一地之定义,而且这一狭义放在希腊罗马时代多半是不会被认同的,罗马时代的希腊人狄奥根尼拉尔修有名哲言行录数卷,书中所收的所谓名哲,许多都不合前辈的标准,但可以从中反推出当时人对于“哲学家”的一般定义,并不仅是精于思辩的思想者,也包括高风亮节的古代先贤或笃于实践的修行人,还是一些是特立独行的怪人或是会神通的异人,甚至只是写过几篇“哲理性”文章的著述家。
最后编辑fetonte 最后编辑于 2010-01-19 13:28:36
TOP
102#

回复 100# 万众 的帖子

万老直性之语,常能一语中的,叹、叹、叹!今举几例孔老夫子的热昏胡话,看看它们与哲学有什么关系:
1。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结果:人口过剩
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如何通过旅游拉动地方经济?
3。不知生,焉知死?——我倒要反着说,不知死,焉知生

孔老夫子的那点见识其实非常有限,他最擅长的方面其实是在美学欣赏方面,所以他当官不久即被罢免,周游各国也不被重用,其说华而不实、大而不当是也。中国真正有见识的思想家只有三位:老子,庄子,及明末的李贽。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0-01-19 13:20:53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03#

回复 101# fetonte 的帖子

文人论哲,岂可信乎?——还是小说里的。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04#

鸡同鸭讲 自欺欺人
还非点牵扯进来些玄乎的东西
真是越看越想吐血 越讨论越绝望。。。。。。。。
不过着实很佩服!
TOP
105#

回复 103# shenming 的帖子

前辈以小说为必不可信恐怕有些欠周,小说的故事未必可信,但小说中反映时代风貌的种种细节一般还是可信的,即使奇幻穿越,都不能完全凭空捏造,即使凭空捏造,实质上仍不过是作者将自身经验中的事物化整为零又重组为一新的整体,何况新爱洛伊斯并非奇幻穿越?
TOP
106#

回复 105# fetonte 的帖子

吾以鲁迅之语为贤弟佐证,“天才们无论如何天马行空地想像,其必有现实之基础,不过颈子加长两三尺而已,”——但我殊不以此语为实,人类的理性乃与现实并行或先于现实而在,就如康德所言,吾人受授于先天之感性形式,吾人所感之现实乃吾人以此形式整理之故——于此可解释为什么会有巴赫及莫扎特此类天才之超感作品。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07#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10-1-19 13:18:00 发表
万老直性之语,常能一语中的,叹、叹、叹!今举几例孔老夫子的热昏胡话,看看它们与哲学有什么关系:
1。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结果:人口过剩
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如何通过旅游拉动地方经济?
3。不知生,焉知死?——我倒要反着说,不知死,焉知生

孔老夫子的那点见识其实非常有限,他最擅长的方面其实是在美学欣赏方面,所以他当官不久即被罢免,周游各国也不被重用,其说华而不实、大而不当是

前辈想是在说笑吧,古今异势,岂能以今喻古,况且这三句话若要诠释的话,未尝是毫无意义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首先有宗教的意义,若是无后,便意味着家族断了香火,现在“断香火”只是一个无具体意义的名词,但在古人的观念里却干系重大,相当于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不得血食,古人讲究事死如生,死者不得血食,无异于生者受饥挨饿,列祖列宗有在天上挨饿的风险,岂不是子孙的莫大过患么?从此引申开去即”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焉“,慎终追远是孝道的宗教性实践,而在儒家的理论体系中,孝又是仁义(或者说一切道德)之本,若无后,孝又何以履行呢?本不立,仁义也无从谈起了。从功利的角度可以将问题大而化之,若这无后的不是一家,而是整个人类,那又将是怎样一种后果,人类文明就是靠有后延续的,一旦无后,一切归于断灭,还谈什么形而上的思辩?由此而言,只要立场是我们人类的立场,并从全局及大趋势的角度出发,无论如何”有后“都是正确的,如今国内普遍实行个体的生育控制,但这仍然是为了保证整个民族生生不息,局部的”无后“正是出于全局”有后“的需要。传云”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乾即天,故而从儒家的立场上说,此乃通乎天人的大道。
TOP
108#

又”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窃以为此语尤不宜轻亵,否则情理上说不过去,何以不远游,何以有方,无他,只是恐父母忧念挂怀。此言实见慈、孝两面,说得极有人情味。在体现人情人性的语境中,出语讥讽并不明智,就好比见人横死而讥曰:活该!是无法赢得同情的。难道为了发展旅游业拉动地方经济,便可将父母的忧虑视若无物么?如果站在极端的利己主义立场,也不应出是语,因为”发展旅游业拉动地方经济“云云又像是在利他,还不如说事父母烦,远游乐,故吾远游矣。
TOP
109#

回复 107# fetonte 的帖子

这下我真是受教了,国人之所谓思辨,其精华皆在此乎?——务请贤弟继续引发微言大义,我洗眼敬看。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10#

回复 108# fetonte 的帖子

贤弟可为孝经诸书作新注——我对这玩艺却无甚好感,那理由鲁迅的书里已说得很明白了,我说的没他过份,——要批就去批鲁迅吧。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