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2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也谈巴哈,《一次听感记实》 [复制链接]

查看: 42459|回复: 226
91#

五者,西方之中世纪之教父哲学家恰是修学并重的,只不过他们那修的方法与我天朝或佛教之修有些不同(但其实质应该还是一样的),读一下教父哲学之开山祖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其充沛的激情,其深沉的信仰,博大精深的学识,饱含启示性的智慧,用佛教的话讲,真乃真知识也。其他如教父哲学之集大成者,圣托马斯-阿奎那,库萨的尼古拉,至于一些在我辈看来不重要的争论,在当时可是大是大非的重大问题。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92#

回复 90# fetonte 的帖子

是我看错了,再次道歉。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93#

至于希腊哲学的“修学双进”,有史为证,特别是后期的犬儒派,伊壁鸠鲁派,画廊派,新柏拉图派,新毕达哥拉斯派(也包括早期的正版毕达哥拉斯派),大抵上都有明确的“生活方式”的主张,并依之而行,或离群索居,或结社共处,类似于印度或我天朝的“出家人”,早期的佛教何尝不是类似的组织,只是随着岁月的推移,神秘化倾向渐重,古希腊哲学同样也是这种情况,晚期的柏拉图学派及毕达哥拉斯学派相当热衷于神通法力之类的手段,由此可证古希腊哲学是有实修的。
另外当代西方思想界也存在回归古希腊的思潮,如福柯的修身之说即是其中的代表,说明西方的有识之士也深刻意识到了中世纪以来哲学体系中实修的“失落”。
TOP
94#

基督教本也是注重实修的,耶稣本人就是苦行派的修士,但佛教的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就远较之丰富得多了,至于古印度的修学法门则更是千奇百怪了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95#

回复 93# fetonte 的帖子

贤弟所举这些皆为古希腊哲学之末流,不足涵盖西哲之正典,如此类即为“修”,则此“修”非彼“修”也。至若福柯之以身试学,扎进旧金山的XX圈子乐此不疲,最后死于爱滋,更非“修”之本义,如贤弟谓此亦为“修”,则余无语也。现代西哲最具“修”意味的,一为存在主义,注重个体感受和选择,但其说肤浅,修的一面,也只有“生存选择”说,终沦为末流;现为煌煌正道者,乃为海德格尔之学,博大精深,是将个体感受与深遂的哲学思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是为最上之哲学,——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一如对康德学说一样,真哲学也。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96#

论儒学似乎不能只见论语孟子等,却不见易传啊,尤其是系辞提出了相当深妙的形而上学体系,也是后世宋明理学的主要理论依据,甚至汉传佛教中号称义理最为玄妙的华严宗,其说与易传也不无渊源。再者儒家学说创自孔子,其后数变,古代或重章句或重事功,宋儒明儒则偏重性理,在思辩方面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似不宜只见先秦而不见宋明。就算是看似质朴的论语,也未必有那么简单,从字面上看确实只是道德格言或者不足为道德格言的一些感慨,但如果只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评论字面的话,会忽略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据新儒家学者刘述先先生之说,论语是有“魔力”的,若能心无芥蒂诚心诵读的话,不知不觉中会接受一些心理暗示,使心中生起一种美妙的兼有和洽与喜悦的感觉,与之并起的则是巩固与升华这种体验的强烈追求。大学中所谓的正心,或即是此,当然之前有诚意的前提,之后也不是一味的升华精神(那就成YY了),而是由近及远,向外延展,故有修身,齐家等等,仍然回到了作用与事功的层面上,这大约便是论语的魅力所在了。反观泰西古书,柏拉图,奥古斯丁等家带给读者更多的主要还是精神上的快意,我天朝的庄子大约也是如此,这类快意更多是出于审美的需求,或者说就是一种文艺性的快意,所以需要一个华丽的形式,正因为如此,从功用性看,这类古书不能像论语那样反射回“家常日用”或“酬酢万变”的层面。
TOP
97#

原帖由 shenming 于 2010-1-19 12:43:00 发表
贤弟所举这些皆为古希腊哲学之末流,不足涵盖西哲之正典,如此类即为“修”,则此“修”非彼“修”也。至若福柯之以身试学,扎进旧金山的XX圈子乐此不疲,最后死于爱滋,更非“修”之本义,如贤弟谓此亦为“修”,则余无语也。现代西哲最具“修”意味的,一为存在主义,注重个体感受和选择,但其说肤浅,修的一面,也只有“生存选择”说,终沦为末流;现为煌煌正道者,乃为海德格尔之学,博大精深,是将个体感受与深遂的哲学思辨

说句不恭敬的话,前辈论事似乎不重史实,只重个人心中的那杆天平,从史实角度看,我举的那些学派都是相当主流的,新柏拉图派和画廊派的思想在文艺复兴之后的几百年中影响极大,吾观十七八世纪人论前辈哲人,往往首推塞涅卡,马可奥里略等,这岂是末流的境界?莫非前辈以为史实的真实不足为据,既非基本真实,又非根本真实?若真如此,讨论基础不同,元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TOP
98#

回复 96# fetonte 的帖子

贤弟最后一句恰为我方论据,《论语》说到底只是一部“为人处世”的训戒格言罢了,处我中国社会,如能熟读之,当可纵横捭合,然此等处世妙议,于哲学何干?所以说,孔子之说,不过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实践“哲学”罢了,它最多只达到康德的实践理性层面。至若说多读可生XX之议,佛教中有一法门为只念佛号,即可成佛的——是佛祖传给庙里扫地的老者的。说到宋明理学,其有限的那点思辨甚至不能在康德面前走上一个回合,至于它在道德方面取得的成果,那是另外一个问题。说到此,我再重申一下我的观点——哲学须通过论证达到的地方,宗教可一步达到,这正是两者分别存在的原因。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0-01-19 12:57:01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99#

回复 97# fetonte 的帖子

贤弟若谓塞涅卡、奥勒留诸位为大哲,我要说的话可就多了,按下不表,我再给你加上一个——西塞罗,他被征引得更多,还有希罗多德,还有我戏剧中之埃斯库罗斯,对了,还有荷马。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00#

哈哈,好玩。

     各位仁兄真是有趣至极,连谈哲都要言毕称西腊。
   俺倒是受启于东西方自古之别:古希腊哲人众多,非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双秀。最好玩的莫过于犬儒派。俺曾幻想过那种生活,如济公般神游四方。处处无家,处处家。也不会有媧居这类问题产生了。但又叹于太苦太穷亦太脏。
   古希腊文化之辉煌一直照耀至今日,其理性之光更是人类自身之阳光。其艺术之水也浇灌着世世代代。
   回身望去,孔孟的道德说教,只会束缚天下百姓。孔老弟子三千,自已活的想必滋润。有些模糊哲味的老子还当过县令,综观之下,别说修学並重了。几千年朝代更迭,全在玩计与策。整个一个心计大会萃。

    老朽胡言,乱语图个开心。各仁兄继续煮酒…
在G弦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