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829303132333435» / 8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 [复制链接]

查看: 619886|回复: 819
311#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松香味兄,

來幾張照片。這是前方,是水泥墻,加了十公分的吸引棉,用鋁金屬的架子釘上石膏板,我是採用前吸后擴,所以再加上了一條一條的用人造皮包了吸音棉的裝飾。左邊有一蓄物室,用了兩層門,密不透風,減少聲音外跑。



天花因爲有一條橫樑,所以用鋁金屬做了一個架子,然後把用發泡膠做的擴散板用螺絲和白膠釘上。發泡膠擴散板重量很輕,聲音大的時候感到他們在振動。



左右牆壁和前墻同一樣處理,在第一和第二反射點的位置,粘上吸音材料,同時作了兩條半圓形的柱子,裏面也有吸引棉,外面則釘上木條,成爲一個半圓形的低音處理和中高擴散器。每邊兩個。





后墻也是釘了十公分的吸音棉,用鋁金屬架頂上石膏板,石膏板上面,裝了像百葉門的擴散,但用布包起來。希望達到前吸后散的作用。



這是大概設計。房間是 4.9M X6.6M X3m 是在以地下室。
有空请到我的博客聊天。
http://hk.myblog.yahoo.com/chowhwk2002
TOP
312#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1、正由于声波在不同媒质的界面上几乎是完全反射的,(反射面积足够大时)频率越低反射越“完整”。

2、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由于声波能使空气分子震动并产生“摩擦”并将声能量变化为热能,导致声能消耗衰减。且频率越高,引起空气分子震动并产生“摩擦”将声能量变化为热能的情况也越明显。
所以声音在室内多次反射(传播)积累的结果,频率越低积累越多,频率越高积累越少。这种室内声学的“(声响)不平衡性”,就是室内声学的主要且重要的特点。

要解决室内声学的“(声响)不平衡性”的问题有两个方法:
(1)、将多余的中低频进行“声短路”;这是业余条件做不到的。
(2)、削弱中低频的反射积累;这就是需要对室内(听音室)进行中低频吸收处理的原因。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13#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松香味兄,

这是我十一月份测试的图表。1K 时候的基数是 72 分贝。

最后编辑newbjman 最后编辑于 2007-12-15 16:51:32
有空请到我的博客聊天。
http://hk.myblog.yahoo.com/chowhwk2002
TOP
314#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用人造皮包了吸音棉的裝飾,如果人造皮没有穿孔,吸音棉几乎就完全没有作用了。这样的处理只有在声压比较大时引起了人造皮故有频率产生共振的时候,对人造皮共振的频率有微弱的吸收作用,吸音棉的吸音功能是白白浪费了。(请看前面关于吸音的原理)

“加了十公分的吸引棉,用鋁金屬的架子釘上石膏板,”如果石膏板没有穿孔,吸音棉的吸音功能和内部空间也是白白浪费了。

“在第一和第二反射點的位置,粘上吸音材料,”看上去这些“吸音材料”和正面墙的处理是一样的吧?如果是,吸音材料也是白白浪费了。

“同時作了兩條半圓形的柱子,裏面也有吸引棉,外面則釘上木條,成爲一個半圓形的低音處理和中高擴散器。每邊兩個。”在这里进行“扩散”我认为不妥,因为两半圓柱子必然会有一个切面把中高频反射到听音位上,扰乱声象聚焦;两侧墙吸音处理就是希望尽量减少中高频反射到听音位上。另外,两半圓柱如果木条之间没有留0.5~1cm的缝隙,里面的吸音棉利用效率也就大大降低。

这是个人的意见,仅供参考。

前吸后散或者前散后吸,我找不出解释其有什么优点的根据,许多朋友都这样玩,但是我主张“声音越有序(直达声相对多些),声音(尤其是中低频)在室内来回反射的次数越少,衰减越快越好”。当然这是针对业余条件下说的话,因为业余条件下即使我们尽力去做了,往往低频仍然是“吸收不足”而不是吸收过量。这就造成了低频在室内多次来回反射,失去控制,并产生了不同相位的声波相加、相减、相干涉等等一系列问题,引起驻波,形成室内各处”声响度“严重不均的情况。(播放一段31.5Hz或者40Hz的低频,室内各处走走,就知道我说是意思)

还是那句话,音响听音室(不是歌剧院)想获得良好的声象聚焦和声场,控制反射使声音有序,吸收低频使声音稳重,是主要的努力方向。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15#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吸声原理:

纤维多孔吸声材料,如离心玻璃棉、岩棉、矿棉、植物纤维喷涂等,吸声机理是材料内部有大量微小的连通的孔隙,声波沿着这些孔隙可以深入材料内部,与材料发生摩擦作用将声能转化为热能。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特性是随着频率的增高吸声系数逐渐增大,这意味着低频吸收没有高频吸收好。
多孔材料吸声的必要条件是 :材料有大量空隙,空隙之间互相连通,孔隙深入材料内部。(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错误认识之一是认为表面粗糙的材料具有吸声性能,其实不然,例如拉毛水泥、表面凸凹的石才基本不具有吸声能力。


错误认识之二是认为材料内部具有大量孔洞的材料,如聚苯、聚乙烯、闭孔聚氨脂等,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事实上,这些材料由于内部孔洞没有连通性,声波不能深入材料内部振动摩擦,因此吸声系数很小。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16#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松香味
松香味
  
论坛博士后
  
UID: 90084
来自: 广西
精华: 28
积分: 6407
帖子: 6249
注册: 2005-9-25 16:06:00
状态: 在线


   发短消息 用户资料 树型 回复 引用 只看楼主 2007-12-15 15:44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houwei兄提出的问题;
一直没有想明白,好的箱子都号称曲线平直,这样的箱子为什么到了我们的房里就总是要吸这个扩那个的呢?比如说低频难吸,为什么要先做得太多,然后再把它吸掉?设计箱子的时候考虑好了一步到位不行吗?是不是这样:箱子的设计是正确的,只是我们喇叭的口径都容易选得过大,超出了该房间大小的合理匹配范围?结果是先花大价钱买能量,然后再花大力气吸能量,瞎折腾?


声学的研究方法与光学研究方法的比较
    声学分析方法已成为物理学三个重要分析方法(声学方法、光学方法、粒子轰击方法)之一。声学方法与光学方法(包括电磁波方法)相比有相似处,也有不同处。
    相似处是:声波和光波都是波动,使用两种方法时,都运用了波动过程所应服从的一般规律,包括量子概念(声的量子称为声子)。
    不同处是:光波是横波,声波在气体中和液体中是纵波,而在固体中有纵波,有横波,还有纵横波、表面波等,情况更为复杂;声波比光波的传播速度小得多;一般物体和材料对光波吸收很大,但对声波却很小,声波在不同媒质的界面上几乎是完全反射。
    这些传播性质有时造成结果上的极大差别,例如在普通实验室内很容易验证光波的平方反比定律(光的强度与到光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声波也应满足平方反比定律,但在室内则无法测出。因为室内各表面对声波来说都是很好的反射面,声速又比较小,声音发出后要反射很多次,在室内往返多次,经过很长时间(称为混响时间)才消失。任何点的声强都是这些直达声和反射声互相干涉的结果,与距离的关系很复杂。这就是为什么直到1900年赛宾提出混响理论以前,人们对很多声学现象不能理解的原因。
"包括量子概念(声的量子称为声子)"这句话松香味兄理解与我的理解有出入.
TOP
317#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07-12-15 20:47:00 发表
"包括量子概念(声的量子称为声子)"这句话松香味兄理解与我的理解有出入.


欢迎szlghyj兄参加讨论。请赐教。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18#

回复: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newbjman兄千万不要计较我这粗人直言快语,看看一些消声处理较好的车子,顶棚上的皮革一定是有穿孔的,甚至座椅上的面料都选择透气性良好的面料,因为这样才能发挥其内部吸音材料的作用。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19#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12-16 1:30:00 发表
newbjman兄千万不要计较我这粗人直言快语,看看一些消声处理较好的车子,顶棚上的皮革一定是有穿孔的,甚至座椅上的面料都选择透气性良好的面料,因为这样才能发挥其内部吸音材料的作用。


松香味兄,
你讲的有道理,看来这一些人做皮包条的吸音效果不是最理想了。
我曾经尝试过把两块市面上有售的木制扩散板放到两侧,和前墙,声音有变,证明这一些软包还有一点作用, 但一定不及透气的材料。
如今之计这一些材料一定要改变,但可能不是低音的低谷的元凶。请问味兄这边有何高见 ?

动手大改,金钱之外还要大兴土木,希望看准,希望一蹴而成才敢动手。
最后编辑newbjman 最后编辑于 2007-12-16 07:53:46
有空请到我的博客聊天。
http://hk.myblog.yahoo.com/chowhwk2002
TOP
320#

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及听音环境处理、p25浅谈HIFI

木制扩散板放到两侧,只会使声音更加“无序”,还不如没有好(特别是长形房间反射角比较小时),个人认为,那不能证明“无穿孔软包”的吸音作用。如果认为“无穿孔软包”有吸音作用,就是上面提到的典型的“错误认识之二”了。无穿孔软包它那频率范围很小且微弱的“吸音作用”常常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它还有非常明显的频率“选择性”,即只吸收“引起了人造皮故有频率产生共振”的频率,引起该频率处出现“谷点”。当面积不大时“谷点”会比较小,可忽略不计;面积很大时“谷点”就会非常突出。

所以:没有穿孔的“软包”面积小时可忽略不计,面积很大时有害无益。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