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关于听音环境的“吸收”与“扩散”、以及听音环境处理
话说回来:有了一个好的听音环境,就一定会有好的声像、声场宽度、深度、立体高低定位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为什么说:具体的声音表现,就看你的玩机功夫和器材水平了。
原因在那里呢?
一张优秀的唱片(录音),哪怕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唱片(录音),特别是立体声时代开始后的录音,都会不知不觉地运用或包涵了声学、电声学的重要原理及元素。
单声道时代优秀的唱片(录音),我们仍然可以听到(录音)环境混响声、前后深度的远近感、歌手站立感、比较模糊的乐队前后层次感等;
到了立体声(录音)时代,唱片(录音)里包涵的信息就更丰富了。
环境混响声;
前后深度的远近感;
歌手站立感;
人声感情传神感;
乐队(舞台现场)前后层次感;
音乐旋律流畅感;
乐队左、右、前、后、高、低分布感;
空间感和残响;
移动感;
透明、跳跃、鲜活感;
清晰浑浊对比感;
高低频延伸感;
力度和弹性感;
能量感与响度的非线性表达;
规模感与霸气感相关性表达;
规模感与动态能力相关性表达;
霸气感与瞬态能力相关性表达;
等等…………
所有这些丰富万变的声音信息,就组成了现代一流水平的立体声优秀唱片(录音)的具体声音声象表现。它包涵甚至超越了声学、电声学等目前已知的哈斯效应、德•波埃效应、劳氏效应、多普勒效应、李开试验等14个定律、效应的重要原理及元素,它已经具备的表现能力是非常强大而广泛的。
非常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系统还很难全面完整地还原出他应有的水平,许多信息在信号还原(提取)、放大、传输各环节里已经被损失;许多信息又在箱子电声转换过程中被丢失和歪曲;听音环境的“声学”不平衡性,又象一个“哈哈镜”;可想而知,到达我们的耳朵时,它的声音声象可信度还有多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