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112131415161718 / 1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谈谈 MBL, KEF, 雨后, LS3/5A, 障板,Revel, Bryston, 曙光T84... [复制链接]

查看: 76391|回复: 176
171#

好帖子!
proAC D2
TOP
172#

回复 169# nsx_r 的帖子

当年放大器经历过一场低失真大赛, 结果大家都知道,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仪器测出的数据漂亮的不得了,结果却非常难听的功放。 我认为,一切以仪器为准,听感和仪器结果不符合就都归结于心理作用,这种做法不好。
TOP
173#

原帖由 hugoo168 于 2014-12-8 0:03:00 发表
当年放大器经历过一场低失真大赛, 结果大家都知道,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仪器测出的数据漂亮的不得了,结果却非常难听的功放。 我认为,一切以仪器为准,听感和仪器结果不符合就都归结于心理作用,这种做法不好。


这种空穴来风,无从查找消息来源的所谓“仪器测出的数据漂亮的不得了,结果却非常难听的功放。”,传得像真的似的,“这种做法也不好”。: )



这股风传下去,也怪不得中国“一千年没有发现任何一个自然界原理!”,将来也不会了。


任何的好听感,都可以找到数据来说明印证;同样的,不好的听感,自然会在比人耳灵敏度高几倍几千倍的仪器上定量测试出来。


大家别忘了,本身胆三级管,晶体三极管,Speaker 的制作材料,各种甲类,甲乙类电路,都是出自实验室,工程师之手。


各位只是最End 的使用者而已!

听感不是宗教,是科学!
最后编辑Lighting 最后编辑于 2014-12-08 01:14:12
独乐,不如与众乐!
TOP
174#

回复 173# Lighting 的帖子

你说的这股空穴来风都是洋人搞起来的,跟中国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参考这里: http://www.normankoren.com/Audio ... 2.html#HarmonicDist

In the 1950s and early 1960s, high fidelity tube amplifiers had 0.5 to 1.5% THD at rated power output. In the 1970s, a distortion race took place that paralleled the automotive horsepower race of the 1950s: If 1% THD was OK, 0.1% was better, and 0.001% would be really awesome. The more leading zeros, the merrier. These low THD levels were primarily accomplished by increasing negative feedback to levels well beyond 40dB. We all know the results: amplifiers that sounded so bad that— a real silver lining on a dark cloud — they gave birth to the high-end audio industry we know today.

现在那些所谓的专业监听就是现成的例子,都号称失真很小,最精确保真,说实话,都很很难听。

听感是器材和人耳/大脑的互动过程,你不研究耳朵和大脑,光去研究器材那一个方面,你觉得这很”科学“? 仪器是可以比人脑精确,就像电脑比人脑精确一样,但是,电脑只会简单的计算,不会复杂的推理,仪器可以测量某一方面的数据,但是对一个复杂的过程来说,有一台仪器可以测量所有影响听感的因素吗? 如果听感都可以用仪器测出来,那事情就简单了,把仪器测的各种指标列出来,跟听感一一对应,明码实价,我们买器材也不用去听了,你也不用去什么音响展了,看看指标,就知道是什么声音,生活多美好啊。

我不是说听感和失真没有关系,我的意思是,失真低到一定程度,对听感的影响就没有那么大的关联了!
最后编辑hugoo168 最后编辑于 2014-12-08 02:59:20
TOP
175#

原帖由 hugoo168 于 2014-12-8 2:27:00 发表
你说的这股空穴来风都是洋人搞起来的,跟中国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参考这里: http://www.normankoren.com/Audio ... 2.html#HarmonicDist

In the 1950s and early  


我还以为你找到出处了。你那个应该还不是,我只找到一个盲听晶体管功放的测试,结果大部分人倾向于那个最便宜的。。。因为其中有个trap。


你那段其实可算是采自教科书。负反馈可以把THD 大幅降低,但因为音乐是不断变化的,00代前,晶体管的速度普遍过低,如果负反馈环过大的话,反馈结果已时过境迁,反而会引起有点动态的音乐瞬间过幅,听感上就是毛刺。


这也是理论和听感是统一的一个绝佳例子。




好听的秘密,早已揭开。近年来不断发展的音频技术,从电路到材料到工艺,就是为 人耳能听到更好听的音乐服务的,包括胆机。


只不过大家的需要和口味不一样,所以会有这么多的品牌和发烧方向。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无论胆机,转盘,晶体管的发展,无不需要测试仪器的介入,给出确认的数据;


世界上有神耳,但还是做不到比如更换一根线造成听感改变,但改变的是什么频率段?多少Level?非仪器不可!


至于你说的“失真低到一定程度,对听感的影响就没有那么大的关联了!” 这句话对大部分市场上的功放,还是不对的。因为人手一台MonoBlock,是不现实的。


现在晶体管功放的失真指标,什么THD 0.01% 之类的,只是对普通消费者的一种交代,这数据是有条件下测试的,实际使用THD 会大很多,比如温度系数的不同,温度变化,会造成原本配对的三极管不再配对;


具体的和听感有大关联的很多指标,比如功放Slew rate,speaker THD,普通消费者见不到,不是没有,是厂家故意隐藏,因为羞于见人。
独乐,不如与众乐!
TOP
176#

非常喜欢楼主讲故事式的叙事方式!
TOP
177#

音响产品的技术指标众多,但厂家只给出一点点,甚至不列出测试条件,所以消费者无法辨别。其实工厂内部有一套方法来测试,高档的肯定比低档的技术指标要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