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y9 在 2006-1-12 5:56:06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1-11 23:38:20 发表的内容
Wilmer威馬 在 2006-1-9 20:12:00 发表的内容 [quote]相位传真 在 2006-1-9 15:12:02 发表的内容 仪器精度不够,人耳对低频的分辨率小于0.1DB!
|
不是吧!?虽然我没学历,也没深厚的纯数字技术功底,但我有的是经验;8x 年当了一年多 AUDIOLOGY 听力学技术员,做耳模靠调整耳模管道才补偿患者相关失听频段是我强项,经验没告诉我人耳对低频的分辨率小于 0.1dB,这有三个可能性; 1)我的经验只是笑话。 2)科技进步现代仪器发现人耳听力的新领域。 3)人类 DNA 进化了。
我想说一下就是,听力是由整组耳朵接收质量,经过听觉神经传送,再由大脑分析(当中包含非思考性的自然反射和带主观思考性的心理因素)三个部份组成,其中耳朵接收质量如用仪器角度去看其功能是比唱 K 的咪还要烂!主要是由大脑分析时对从小学习的资料量化补偿分析出来,另外是很多人其实是有神经性失听的,这是因耳朵本身没毛病,大脑的声音功能又够发达,可补偿神经传送的失误(就如 CD 的改错系统),才没被发现。 |
Wilmer威馬兄的经验我认为是没有错的,为了工作方便,有时候单位的数字显示的声压计、频谱分析仪经常就放在家里,数字显示精确度0.01dB;当然就顺便“假公济私”了。在家里测量时,我感觉声压变化在0.5dB以内时,一般人就很难察觉了,声压变化在1dB左右时,才比较容易被察觉。这两天专门再次认真试验才发此帖,以人耳最敏感的频率范围如1~2KHz之间,才有上面的总结;如果在50Hz左右或者以下的低频和12.5KHz以上的高频察觉能力更差。(试验用雨果一做信号源,用遥控器遥控CD输出电平来控制音量,当发现音量变化时,声压计指示的变化就大概在1dB左右了。) |
松香味兄,这个贴到了这个地步就别再讨论了,有机会,你把自己得到的实验结果和听音感受专门发个贴吧,可惜我没能与你住在同一个地方!...
你的上述实验真好,不要再在这里谈这些了,你回头看看,那些提出的实际问题,你能指望你的谈论对象接受吗?[/quote]
是的。接不接受没有关系,让路过的了解我个人的观点,看个明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