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延伸和人耳的掩蔽效应
人的耳朵总是对提前到达的声音比较敏感,而导体传递音频范围内高频的时候,频率响应几乎不会有衰减,但越粗的导体,高频传递会越滞后,人耳听来,就是高频延伸不好!
音频系统中的某些元件也会带来高频滞后,所以线材的任务不仅仅是忠实传递信号,而是要能补偿音频系统的失真。
懂得了控制高频的时间滞后,用铜线也可以做出超越银线的高频延伸来!看来人的耳朵是很容易上当的。
一条信号线对信号的传输可以等效为电容,电阻,电感的并联电路,放大器在信号线的等效电路输出端取样电压信号。通常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大约100K欧的数量级,电阻不会改变电流相位,而电容中电流提前90度,电感中的电流落后90度,三个电流矢量的合成电流的相位随频率的变化在+/-90度之间变化。
[upload=jpg]Upload/2005125937043186.jpg[/upload]
普通信号线由于自身电感,以及放大器的输入电阻的影响,在音频范围内相位变化角A1+A2非常大,尤其中高频会滞后很多,这种线材自身结构带来的相位失真大很少有人考虑过。
[upload=jpg]Upload/20051259375252684.jpg[/upload]
为改善中高频延伸,就需要改善中高频的时间滞后,经过精确计算后,以突破常规的方法调整信号线自身电感量,可以把信号线的相位误差控制在非常低的范围,反映在声音上的改善就是惊人的中高频透明度和现场感。
[upload=jpg]Upload/2005125940147998.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