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jpg]Upload/200512219483013905.jpg[/upload]
玩音响,线材是一套系统最大的瓶颈,再好的器材,如果没有合适的线材搭配,其水准很难发挥。
但到现在为止有不少发烧友甚至玩音响的电子工程师竟然否认线材的作用,我只能说线材的原理在普通的电工电子技术上很少提到,如果以个人有限的学识去否认线材的作用,难免有井蛙之嫌!
人的耳朵对声音的反应甚至比一些仪器要灵敏,这就是HIFI的魅力所在,一条天价发烧线,以常规的测量方法测量其电容电感电阻,和普通的电线比较,并无多大差别,但是声音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分别呢?绝对不是心理作用,而是可以听到的明显差异。
线材涉及到多方面的原理,如矢量电流,电致伸缩,结构振动,材料晶相,人耳的掩蔽效应等。
当把线材的等效电路用适当的方法分析后,您将会发现线材没有什么神秘的,您所追求的中频厚度,高低频的延伸,空气感,声场等等,用上合适的线材即使是低价位的器材也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来,但是不合理的线材绝对会极大程度上限制器材的发挥。
线材如何改变中频厚度和中频韵味:
中频是音乐的灵魂,关系到音乐的表现力和味道,而线材设计最难把握的是中频,很多线高低频延伸可以做得很好,但中频薄了,就难登大雅之堂。
首先我想说明的是中频厚度和中频的频率响应没有关系,哪怕中频频率响应小了1-2个db,只要中频某一频段适当提前,仍然可以获得丰满的中频。这一原理甚至是一些顶级喇叭分频器设计的准则。
如下图所示,如果我们能够让线材传输的中频信号从200Hz-4000Hz这一段提前一点,补偿线材自身电感带来的中频滞后,那么,丰满的中频不难获得。
至于您想突出中低,还是中高,只需调整线材的电感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了。具体的数值则需要用矢量电流的分析方法来计算。
一句话:中频的厚度只和中频的时间延迟有关系!和频率响应无关!
[upload=jpg]Upload/200512231613577278.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