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46474849505152» / 6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CD格式里的几点总结和几点容易理解错的概念 [复制链接]

查看: 74332|回复: 613
481#

JWang 在 2005-12-1 9:56:42 发表的内容
先重申一下,felixcat对下面三个问题是没有正确的认识的。

1.超距不会带来内滑力。
2.对同一尺寸的臂,最佳超距的标准只是一个。
3.内滑力是可以听出的。


这几个问题已经讨论过,还是不要再斤斤计较了。
TOP
482#

felixcat兄:
请继续CD讨论,LP使用者不过千分之几,就是这千分之几对你的帖子有兴趣的大概要万分之几了,结束吧。
对前面的讨论,挑点有兴趣的话题也来扯几句。
前面有朋友拿图片插补不可能再清楚来论述声音插补也不会更好,我想,就处理而言,图片是两维的,而声音是一维,所以不好用图片举例,而且是声音插补已经在耳朵极限之外了。
另外,我也赞同40K采样就够了,插补是考虑减少后面的LPF带来的相位失真。有意思,既然要进行插补,既然技术发展到今天,不如直接192K记录,心理上可以得到更满足。
DSD优点是不需要插补,又少了一个插补带来的整形失真过程,所以,更接近原声。
至于DSD比CD好声,虽然是事实,但决没有200多线的老电视格式到现在1000多线HDTV格式产生的巨大变化。
但是,multi与stereo的变化却是巨大的,这不是44K与192K的功劳,类似MP3的AC3都觉得好听。所以,SACD也好,DVDAUDIO也好,重点是多声道。其实16比特也足够了,再大的动态已经不现实。我们听的是音乐,而不是飞机或爆炸声,也不是坐在大乐队中间听音乐。
至于CD,其实新录音越来越好,这里有类似SONY-SBM的功劳,即多混入人耳敏感的信息,减少不敏感的,呵呵MP3的理论到处泛滥。
确实,如果真是的完全保真,声音就是不好。这里的罪魁应该是麦克风,不是CD格式。
我想LP为什么听起来好,整是因为从唱针振动开始到唱针放大、唱针频率修补等等一系列过程,美丽的失真加上现在优越的感觉,声音比CD好是“事实”,可惜我从听LP开始就对爆豆子反感,所以现在就是玩LP,追求是感觉大于声音。
最后编辑老6
TOP
483#

开心果 在 2005-12-2 0:17:24 发表的内容
非直切臂一般都有个弯,那么“唱头安装中轴线与唱臂没有夹角”里说的唱臂是指那一段?


呵呵这里我只是作一个假设,现实中的非直切臂的确很少有“唱头安装中轴线与唱臂没有夹角”这种现象。
TOP
48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JWang
TOP
485#

harvey 在 2005-12-1 9:17:50 发表的内容
cwk 在 2005-11-30 20:17:47 发表的内容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30 18:23:13 发表的内容
兄台有否想到唱臂的跟随移动和唱针的瞬间移动比有时间上的迟滞呢?诚然,会吸收一部分摆幅,但那个动作早就发生了^_^


我肯定有考虑这个问题,否则其摆幅就会变成是无差别而不是差别变得很小了^_^。
但问题在于相差1毫米的偏心圆、在33转/分钟的转速下,即使是处于直径较小的唱片内圈时,其唱针的移动轨迹也是相当平缓,而不像坑纹所记录的信号那样产生瞬间变化,我相信这种迟滞的大部分都会被悬挂系统所吸收,所以其差别才会变得很小。
同时人们也不应该高估自己的听力,因为有资料显示:人耳对于正负3db以下的声音响度变化和1%以下的失真都不太敏感,所以音箱设计的频率响应曲线大多数都以正负3db为定义域,还有我们通常会看到CD的谐波失真是0.00几、功放的谐波失真又是0.00几,而电声转换最为关键的一环――喇叭或者是音箱却大多数都没有标出这个指标?因为他们的失真往往大于1%、满功率时可能达得到10%,这中间的变化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感觉出来呢?



dr kuang 在 2005-11-30 18:24:12 发表的内容
这个“悬挂系统”确实是LP唱头的死穴所在了!假如把唱针作为刻针的回放,马上就可以发现刻针和唱针之间最大差别正在这里。
而且非常不幸的是,因为有了一付“悬挂”系统,在播放唱片时,唱针VTA角是在不停地变化中的,而不是保持我们预设的角度不变的;唱针的运动也不能百份百地转化成电讯号。
唱头厂会很大方地公布所用唱针,线圈的技术规格和材料,但几乎从来不公布“避震系统”的资料,只告诉用家一个“建议针压”和“适用针压范围”,具体应该用多少只靠自己调。



而且由于唱头是人手装配的,即使是同一型号,在高倍数显微镜下,其形状和角度都会有偏差,同时由于悬挂系统的阻尼特性的差异,在调整LP唱盘时,除了必要的物理参数(如唱盘的水平和唱头方位角等)有标准值之外,其余的参数都存在着变数,调整的关键在于听感。


所以我选择用Clearaudio唱头,因为Clearaudio有一种专利TFT技术(Tolerance Field Technology) ,这种有说服力的测检方法,挑选每一个唱头经过最严格的公差及极关重要的、直接影响音乐回放效果的参数(vital parameters) 。因此,保证了同一型号唱头的质素是必定相同的。我有些朋友,他们喜欢「光悦」唱头,他们各人买回来的同一型号唱头质素是参枝不等的,运气好的偶然买到声音好的。



这样的讨论让人看来就“爽”。我认为已经进入了“高层次”的讨论范畴,当然是必须把通常可以忽略的问题提出来讨论了。
我的观点是:通过讨论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是最好的结局。找不到,通常可以忽略的问题,就只好继续“忽略”了。起码,加深了对通常可以忽略的问题的了解。
另外,“这个“悬挂系统”确实是LP唱头的死穴所在了!”它对所有的振动都非常敏感,外部“施加”的振动是回放音乐时最“忌讳”的杀手,它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
TOP
486#

开心果 在 2005-12-1 20:39:14 发表的内容
felixcat 兄,按我的理解,你的意思是说:

1  在直切臂系统里,只要唱头安装中轴线与唱臂有夹角,侧滑力就会产生。
现在我的问题是:A  唱头安装中轴线与唱臂没有夹角,但有循轨角度误差。这时还有没有侧滑力就会产生?

2  非直切臂除了在特定的某两点之外,都会有大小不一的循轨角误差,所以侧滑力就会产生。
现在我的另一个问题是:在特定的某两点处,有没有侧滑力产生?



1. 有; 2. 假如唱头安装中轴线与唱臂有夹角,有;假如唱头安装中轴线与唱臂没有夹角,没有。
TOP
487#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88#

leslie 在 2005-12-1 14:09:43 发表的内容
harvey 在 2005-12-1 13:57:04 发表的内容


刚好相反,我这个音室差不多每周都会有发烧朋友到访,他们来的目的就是要聆听我的LP系统;平时我聆听的多半也是LP(当年LP系统有什么感冒咳嗽时除外) ,因此使用率相当高。可以客人聆听后都是十分赞赏,难道这样多人的耳朵都有毛病?

讨论这个问题我认为有点钻牛角尖了,事实上所有的LP中心孔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偏差,我就从来没有抱怨半句说音乐变得难听了。

记得当年日本Denon公司曾经有一部称为Dragon的唱盘推出市场,这部唱盘构造复杂,可以自动修正唱片中心的偏差,可惜并不很受大众欢迎,这也可以说唱片中心的偏差在人们心目中究竟有多重要了。


老师,我有记得是NAKAMICHI出DRAGON可修正中心軸
DENON提出的技术是动力回馈避震。


对,多谢指正。看我的记性!
TOP
489#

[upload=jpg]Upload/200512114165959799.jpg[/upload]
DRAGON
[upload=jpg]Upload/200512114182084904.jpg[/upload]

TX-1000

向老师学习ING
TOP
490#

在换上SME V之后,的确有此感觉,不过估计是我不会调试的关系.(人懒手又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