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930313233343536» / 5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复制链接]

查看: 128381|回复: 574
321#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0-11 14:17:00 发表
[attachimg]111157[/attachimg]

从图片中可以了解一些乐器的頻响范围。
其中只有CONTRABASSOON(管风琴).  HARP(竖琴).  BASS(低音倍司)的低音低于40Hz。钢琴、低音大鼓等等都不能低于40Hz。

尽管有些乐器的最低音可以低于4


楼主反复澄清,他说的宽松不等同于低频。
频响范围来说,天然乐器确实不宽,往往是流行音乐的频响要宽的多。
TOP
322#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8-10-11 14:24:00 发表
如果播放大家都可达到的频率范围内的音乐, 宽松度还是有区别. 因为S1.4是一个中低喇叭, S3.4是两个中低喇叭, S3.4每个喇叭出一半力, 相当于S1.4一个喇叭出全力, S3.4当然宽松啦!  


这一点怎么解释呢,不是和你的标题相左了吗?
TOP
323#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8-10-11 14:2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kevinlove 于 2008-10-11 14:08:00 发表
哪一个细腻,我无权争论,这3个我都没好好听过。
根据你的论点,一定是对这3款都比较熟悉。
那么,请问,是不是1.4推好了,可以和推好了的3.4,5.4一样宽松?
或者是3.4,5.4仅仅是哗众取宠的增加了“失真”的低频量感?

如果是这样,1.4在宽松度上不输,在细腻度上优胜,那


这是最大承受功率和最大输出声压的问题,以及“两端延伸”的问题了。
在正常声压情况下比“宽松”才有意义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24#

回复: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不违背. 两个人打一个人当然轻松. 你不要跟我说大喇叭打小喇叭也一样轻松. 3个小喇叭替代一个大喇叭, 瞬态还更好.
逗你玩儿
TOP
325#

回复: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刚才查看了EGGLESTON WORKS的旗舰, 也是3个12寸的喇叭, 没有用一个20寸的. 做旗舰也是用多个喇叭并列.

频响也不错, -4dB @ 13 Hz to well beyond 24,000 Hz.
逗你玩儿
TOP
326#

回复: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哗好热闹!这算不算是168有史以来首次摄影话题的争论贴呢?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TOP
327#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0-11 14:35:00 发表
这是最大承受功率和最大输出声压的问题,以及“两端延伸”的问题了。
在正常声压情况下比“宽松”才有意义吧??


我们不说超大的环境,就说30-40平米。
C1在这个环境内不可能碰到最大承受功率和最大输出声压的问题。
我们以交响乐为例,C1和C4在这种体裁上,不存在“两端延伸”的差异。
你觉得C1可以和C4一样宽松?
TOP
328#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8-10-11 14:47:00 发表
刚才查看了EGGLESTON WORKS的旗舰, 也是3个12寸的喇叭, 没有用一个20寸的. 做旗舰也是用多个喇叭并列.

频响也不错, -4dB @ 13 Hz to well beyond 24,000 Hz.


非常牛啦!!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329#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8-10-11 14:47:00 发表
刚才查看了EGGLESTON WORKS的旗舰, 也是3个12寸的喇叭, 没有用一个20寸的. 做旗舰也是用多个喇叭并列.

频响也不错, -4dB @ 13 Hz to well beyond 24,000 Hz.


3个12寸,哈哈,一个12寸对于大多数烧友来说已经很奢侈了,但是为什么不用9个6.5寸呢,瞬态不是更好,为什么不用18个5寸?

但是我似乎有一点明白楼主的意思了,其实你的意思是说,宽松和单个喇叭的口径无关,但是和喇叭总体震动面积有关,是这样吗?
TOP
330#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kevinlove 于 2008-10-11 18:23:00 发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0-11 14:35:00 发表
这是最大承受功率和最大输出声压的问题,以及“两端延伸”的问题了。
在正常声压情况下比“宽松”才有意义吧??


我们不说超大的环境,就说30-40平米。
C1在这个环境内不可能碰到最大承受功率和最大输出声压的问题。


C1和C4没有直接对比过,不敢说,但是相同品牌价格贵的通常表现就全面些。

我是玩自己DIY的小书架箱的,听音环境34平方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环境“强”吸音处理,来听过的朋友不少,国内外的都有,在宽松自然平衡大气等等方面,都比许多中小落地箱强,我不愿意过多的“黄婆卖瓜”,来听过的都会不再坚持“大口径才能出好低频,声音才宽松”的观点;瞬态响应是信息量、密度感、鲜活感和动态表达能力的基础一说,也会被许多人接受……。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