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CC混音工程师Steve Hoffman是LP爱好者)
原帖由 trekkie 于 2007-7-1 17:21:00 发表 虽然楼主有很多证据说明LP的技术落后,因而声音不会比CD好,但是我自己的听感得出相反的结论。当然也可能我就是喜欢不好的声音?我看不至于其他所有LP lover都是喜欢不好的声音的。我喜欢LP重播的声音多于CD的声音,相信是我聆听的LP在制作方面非常优秀的缘故。 |
浏览过我所引用的资料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些资料讨论的只是“保真”这个话题,并不涉及“是否好听”。因此有一点明确:
不保真并不意味着不好听。因此用“好听”来论证“保真”不见得有说服力。
事实上以上资料有个潜台词:数码母带仅仅忠实于麦克风、调音台里出来的信号;同样地,CD、SACD等也仅仅忠实于制作它的那盘母带。因此,假如录音师调整不当,那录出来的母带声音也不佳;假如本着“求真”来混制一盘音效不佳的母带,那做出来的CD、SACD音效也将对应于母带那样。
同时,由于LP的不保真特性,并且LP刻盘时还要现场临时对混音师送来的成品母带作进一步的调整以使得刻盘和将来消费者使用的时候能够不出问题,因此可以认为LP实际上是有意或无意地掩饰和改动了母带的一些特征,包括母带音效上的缺陷。所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就算在LP爱好者的内部,关于“头版LP和现在一些发烧品牌专门再版的LP谁音效好”仍然有争议。众所周知当今LP刻盘设备的精确度和保真度要远比几十年前的设备强,但保真度高的LP并不见得比保真度低的LP受欢迎(这里谢绝“母带质量退化”、“人员素质下降”这类谁也无法去验证的辩解)。
最后我们放宽一点,不单看LP,看模拟录音吧。
LP的音效肯定不及它对应的模拟母带,这一点大家应该没异议吧。好,我们就看模拟磁带。假如认为消费者市场全面接受CD等是厂商因为商业利益或者当年消费者的LP播放设备不佳等造成的话,那录音这个环节跟销售没关了吧?但是,为何各大唱片公司在数码录音刚发明的时候,甚至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数码录音机只能以16bit 48kHz的这个仅比CD格式稍高一点点的模式工作的时候,他们都毅然立刻取消所有的模拟录音而改用数码录音呢?并且从前面的资料我们知道那个时候数码录音设备要比模拟设备贵好多倍呢,并且操作、维护起来也更麻烦。假如讲商业利润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保持模拟式录音但以CD格式出版发行啊——省了更换设备的钱,同时也省了不用再花钱培训员工学习使用数码设备,并且还不用冒“消费者不接受数码录音”这个巨大的商业风险。因此按当时来讲数码录音又贵又麻烦风险又大,为何家家唱片公司都立刻采用?难道他们的脑子一起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