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011121314151617» / 3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Classic Records老板Michael Hob... [复制链接]

查看: 42334|回复: 322
131#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EMI阿贝路录音室设备设计师Dan Lavry谈数码技术)

Steve Hoffman建议用CD来检验LP系统是否调校准确

经常看到有这样的说法:有的网友在描述某一款CD或者SACD之类的制作很好,会说“和黑胶很接近”或者“很有黑胶味”。

另外,我自己深信(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啦,不强求他人一致):只要把CD这种格式做好,做得跟理论值越来越接近,那重播出来的声音肯定要比在它之前诞生的民用媒介里要好。这里我不是说后来新的格式不好、不值得发展;相反现在的SACD、DVDA,制作恰当的话绝对比CD好很多;只是考虑到软件的可获取程度、器材的发展、普及程度,我觉得CD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可以发展、利用,所以请不要拍砖。何况有一些80年代的演录,将来会发行SACD或者DVDA版本的可能性实在是不大。

不好意思说了这么久还没有进入正题。下面是这段文字想说的主要东西:我一直想当面问一下那些有机会接触母带的著名的工程师,到底CD和LP哪个真实——这是有感于有的人说“比理论数据、指标等当然LP有好些地方吃亏,但理论归理论,实际操作起来和实际听起来却并非如此”。

于是我就找了前面提到过的Steve Hoffman,听过他负责混音制作的DCC品牌LP和CD的朋友,对于Hoffman的专业水平是应该心中有数的。这是我跟他的对话:

http://www.stevehoffman.tv/forums/showthread.php?t=116869

那个帖子或许会进行下去,因此或许Hoffman或者别的网友会继续说一些观点。不过到目前为止,Hoffman给我的答复是:

除了一款之外,DCC的LP和CD都是从同一盘混好音的磁带上直接转录的(因为我前面提问给出的前提是两者在母带的时候不能有区别),Hoffman说这是一个检查你的LP系统声音是否准确的好方法。并且他忠告大家(Warning的那一段):假如你发现LP的重播效果跟CD有太大出入,那就说明你的黑胶系统有一些地方需要调整了,除非你喜欢带音染不准确的声音。

聪明的读者应该知道Hoffman这番话的意思了。因此,对于一些CD版本制作优良的演录,假如我们要评论它的LP版本也制作得好的话,应该说“跟CD很接近”或者“很有CD味”;假若有好的SACD或者DVDA版,甚至应该说“跟SACD/DVDA很接近”或者“很有SACD/DVDA味”。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132#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EMI阿贝路录音室设备设计师Dan Lavry谈数码技术)

好贴。
TOP
133#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CC混音工程师Steve Hoffman教你如何调LP)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7-6-12 12:40:00 发表
Steve Hoffman建议用CD来检验LP系统是否调校准确

经常看到有这样的说法:有的网友在描述某一款CD或者SACD之类的制作很好,会说“和黑胶很接近”或者“很有黑胶味”......



这个我很赞同,cd的dac和adc过程是远比lp的拾取和压制过程更加“线性”。这个是一定的。lp由于riaa的关系,fm过程会使个个频段的波形等等发生畸变。用捅样版本的cd来调整lp的一种很方便的方法。很不幸。。早期decca或者emi厂家的riaa曲线已经差不到了?

不同厂家的riaa曲线各有不同,但是一套系统回放的riaa最多就那么两个。。这个还是比较麻烦的。。。
TOP
134#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CC混音工程师Steve Hoffman教你如何调LP)

Steve Hoffman透露JVC的XRCD故意人为提升某些频段


Steve Hoffman在这里:http://www.stevehoffman.tv/dhinterviews/HoffLesson1.htm

提到:几乎所有JVC制作的XRCD,都特地把母带上的12kHz到16kHz这个频段提升加强,因此和母带相比显得不自然了。并且Steve还说到:实际上这种做法是日本工程师混音时常用的。

我认为,为何大家听日本重新制作的唱片时会觉得声音和别的版本明显不同,原因就在此了。当然Steve不是禁止这样做,他也说到了,或许有的人就是喜欢这类音效。但是我个人认为:混音的时候尽量保持跟正常播放的母带那样的声音,那是最好的。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135#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CC混音工程师Steve Hoffman说XRCD)

一个工作母带(母盘)制作完成,用他同时做成CD唱片和LP唱片,那么,谁最接近这个工作母带(母盘)谁就最好!这是我的判断准则。

当CD和LP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差距就应该非常小。什么LP出了“数码声”或者CD出了“模拟声”的情况,都是两者缩小了差别更加靠近工作母带(母盘)的现象,更加靠近工作母带(母盘)好不好?我认为好!当然有人玩LP不喜欢这种接近工作母带(母盘)HIFI的声音,他们只认定一种味道,其实那是一种远离了工作母带(母盘)声音的东西。

另外我还认为“数码声”或者“模拟声”的提法是不科学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不科学的提法用的人会越来越少,然后自然消失。实际上,数码录音并不一定就有“数码声”;模拟录音并不一定就有“模拟声”。就好象“胆”机不一定有“胆味”;”石“机不一定就是”石味“一样,所以“胆味”、“石味”的提法也是不科学的。

好声音就是好声音,与“数码”、“模拟”没有关系,与“胆”、”石“也没有关系,关系比较大的应该还是科学技术完善的程度和工艺制造能力水平的高低差别……………………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36#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CC混音工程师Steve Hoffman说XRCD)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6-14 11:07:00 发表
一个工作母带(母盘)制作完成,用他同时做成CD唱片和LP唱片,那么,谁最接近这个工作母带(母盘)谁就最好!这是我的判断准则。

......


说得好!
您回贴了但我没答复?请点击这里 <——(2007.12.10更新!请各位网友留意察看)
TOP
137#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CC混音工程师Steve Hoffman说XRCD)

不用看了,

这样的帖子又牵扯到利益关系!

能不争论么,到最后发展的......
TOP
138#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CC混音工程师Steve Hoffman说XRCD)

吹吹好,热闹一点。
技术高手喜欢拿技术指标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可苦了用家,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动态”,SACD和CD的动态比LP不知好了多少个dB,可这么多年来大家的听感却是反了个个,所以评论孰优孰劣不能离开器材,专家用最好的监听器材来听,说出的正确评语一般用家极难有共鸣的机会。

“好声音就是好声音,与“数码”、“模拟”没有关系,与“胆”、”石“也没有关系,关系比较大的应该还是科学技术完善的程度和工艺制造能力水平的高低差别……………………”,这段话很对,也讲了多年了,但有几家做到了呢?

哈哈,以目前水平,对用家来说,有钱才能有正确的听感!
欢迎访问淘宝店: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842906440f6f98c0679d50b162e7a065.htm
TOP
139#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CC混音工程师Steve Hoffman说XRCD)

好帖啊。。顶下 慢慢看
TOP
140#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DCC混音工程师Steve Hoffman说XRCD)

从felixcat兄的帖里学到不少知识,观点不同正常现象,自己过虑吸收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