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伯格有二位学生,一位是贝尔格,他是三人里最早逝世的.
先看他的简历:
贝尔格 Alban Berg(1885.2.9~1935.12.24) 奥地利作曲家,促使90世纪无调音乐风格成熟的主要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主要由少数几种中心技巧形成:采用复杂的半音表现主义,这几乎使传统的调性黯然失色,但实际上仍存在于内部;用无调性的内容彻底改造传统的音乐形式,即抛弃依靠一个主要音调的传统音响结构;熟练地运用其师作曲家勋柏格所创造的12音体系作为一种构成无调音乐的方法。由于他既运用新作曲法,又未失古典传统,从而获得了“现代音乐的古典主义者”称号。
他出身于维也纳小康之家。经父兄鼓励曾作曲100余首,但均未发表,初期作品如《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号及《弦乐四重奏》等均受瓦格纳和马勒影响。师承勋柏格后,1912年完成第1部作品《5首管弦乐歌曲》,作品第4号,1913年3月演出时引起轰动。献给马勒遗孀阿尔玛的歌剧《沃采克》完成于1921年,是最经常上演的无调性音乐歌剧,也是他的代表作,但初演时曾遭到各界强烈非议。此后成为一位出色的作曲教师,并转注于室内乐。随之致力于歌剧《璐璐》的创作达7年之久,直到去世时第3幕仍未完成。该歌剧全部运用12音体系作曲法。最后完成的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悼念一位安琪儿》,这是一篇奉献给阿尔玛之女的安魂曲,也是20世纪小提琴协奏曲的主要作品之一。他和勋柏格、韦伯恩三人被称为20世纪维也纳派音乐的代表。1933年纳粹在德国当权后,称他们的作品为“堕落的艺术”,并予以禁演。
DG出版的贝尔格作品选集
[upload=jpg]Upload/2006111913341350584.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