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HIFI168首页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发烧论坛
»
发烧专区
»
音乐唱片
»
现代音乐简介(兼论第二维也纳乐派)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返回列表
1
2
3
4
5
6
7
8
»
/ 10
下一页
楼主:春日
现代音乐简介(兼论第二维也纳乐派)
[复制链接]
查看:
14044
|
回复:
90
发送短消息
UID
68746
精华
0
16603935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傻影子
傻影子
组别
论坛学士
生日
19720110
帖子
173
积分
174
性别
注册时间
2005-10-21
傻影子
论坛学士
3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6-11-18 21:52
|
只看该用户
又一强帖...
楼主的楼拍得很有艺术感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0141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春日
春日
组别
论坛博士
生日
19720110
帖子
287
积分
287
性别
注册时间
2006-09-11
春日
论坛博士
3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6-11-19 15:37
|
只看楼主
韦伯恩的成就虽在生前几乎没有知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却日益得到人们的赏识。他的音乐推动了意大利、德国、法国和美国的重大新发展。
不同于“新维也纳乐派”的另两位作曲家勋伯格和贝尔格的美感无调性,他彻底地摆脱了后浪漫主义审美传统的影响,首次将十二音序列的预构原则移植应用于音色和节奏方面。韦伯恩在现代音乐中的贡献在于他这种纯粹技术上的创新如同“启示录”
现代主义音乐也就此登高挥手告别表现主义,彻底倒向结构主义,因此新一代西方甚至包括东欧作曲家都对韦伯恩推崇备至,竞相钻研、模仿其创作风格,战后初期的音乐时代甚至被称为“后韦伯恩时代”。韦伯恩音乐创作另一个深远意义在于整体序列这种处处预构设置的压窒结构也为即将到来的具有德里达解构主义倾向的后现代主义音乐的产生乃其后的泛滥成灾深深种下反抗的萌芽。
[upload=jpg]Upload/2006111915365958924.jpg[/upload]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0141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春日
春日
组别
论坛博士
生日
19720110
帖子
287
积分
287
性别
注册时间
2006-09-11
春日
论坛博士
3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6-11-19 13:42
|
只看楼主
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
它为20世纪最重要的协奏曲之一,题词为“纪念一位安琪儿”;指马勒的遗孀之女,十九岁的玛农·格罗皮乌斯。
协奏曲共分两个乐章,第一乐章描绘女郎温柔的性格;第二乐章以“灾难与决心”为标题,是一个狂烈的快板,继以基于巴赫一首众赞歌的柔板。这是贝尔格的最后一部作品,生前未能听到它的演出。
据说作品在结构上隐含着一个秘密的程序和一些与作曲家本人相关的数字.贯穿于作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数字象征,它对这部作品的结构和内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下图为穆特演奏,列文指挥的这部作品
[upload=jpg]Upload/200611191342376905.jpg[/upload]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0141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春日
春日
组别
论坛博士
生日
19720110
帖子
287
积分
287
性别
注册时间
2006-09-11
春日
论坛博士
3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6-11-18 22:08
|
只看楼主
勋伯格的钢琴协奏曲作品,由布列兹指挥,内田光子演奏,这张唱片获得2001年留声机的"年度协奏曲奖"
[upload=jpg]Upload/200611182284799524.jpg[/upload]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0141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春日
春日
组别
论坛博士
生日
19720110
帖子
287
积分
287
性别
注册时间
2006-09-11
春日
论坛博士
3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6-11-19 15:00
|
只看楼主
贝尔格代表第二维也纳乐派中潜在的浪漫主义因素,那么勋伯格的另一名高足安东‧韦伯恩(1883一1945)则代表不含浪漫主义的无调性。
在三个维也纳人中,如果说贝尔格是站在勋伯格的右边,偏向保守和传统的话,那么韦伯恩则是在他老师的左边,更激进,更前卫。
韦伯恩的作品精简且数量不多, 全集的长度只有三个多小时。他的成就虽在生前几乎没有知音,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却日益得到人们的赏识。他的音乐推动了欧美现代音乐,特别是极少主义(简约派)艺术的发展。
相对于后期浪漫主义的冗长巨构, 韦伯恩则探索另一种不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满是纤细、瞬间即逝、点描式的声音,寂静、新颖的音调关系,雋永的精义,以及发散幽光的意境,他创造出暗示与陈述兼具,音响与寂静共构的音响.
他的创作的主导原则是简约凝炼如格言警语.
Op. 10每个乐章只有48秒,其中第五首只有19秒,勋柏格称为 "只用一个动作表现出小说,一个呼吸显露出欢乐”
1945年韦伯恩前往萨尔茨堡看望女儿、女婿,在户外吸烟时被一美国士兵无辜枪杀。
怀着沉重的负罪感长达十余年后,那名误杀作曲家的美国士兵雷蒙德•贝尔在家乡的精神病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下图为布列兹指挥的韦伯恩作品全集
[upload=jpg]Upload/20061119150993914.jpg[/upload]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0141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春日
春日
组别
论坛博士
生日
19720110
帖子
287
积分
287
性别
注册时间
2006-09-11
春日
论坛博士
36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6-11-19 15:31
|
只看楼主
剥去一切直到它最本质的要素
------莱波维茨
韦伯恩的音乐作品从不反映现实生活内容,
不添加任何标题
不作任何情感渲染
一切强调理性
他将音乐简化到只剩下基本的要素.
抛弃了传统的和声概念,将许多孤立的音乐组件,按复杂的对位和节奏进行排列.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品特别严密紧凑,特别纯净.
本人感觉他的音乐最大特点是:
把传统的线性旋律简化为点状的音符组合
[upload=jpg]Upload/200611191531791140.jpg[/upload]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0141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春日
春日
组别
论坛博士
生日
19720110
帖子
287
积分
287
性别
注册时间
2006-09-11
春日
论坛博士
37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6-11-19 13:48
|
只看楼主
贝尔格的另一部重要作品
抒情组曲>(
)
这套《抒情组曲》无编号,为弦乐四重奏而作,是贝尔格第一首以12音作曲法创作的作品。此曲作于1925—1926年。
1925年,贝尔格为参加布拉格音乐节而经马勒遗孀爱玛介绍,住在汉娜家里。汉娜是爱玛第三任丈夫的姐姐,也是赫贝特的妻子。贝尔格深爱上汉娜,此曲就是以两人的恋情为主题,奉献给汉娜。
全曲共6个乐章,由急—缓—急—缓—急—缓构成,以汉娜(Hanna Fuchs)的第一个字母H(音阶的第七音)与F(音阶的第四音)及贝尔格自己的字母A(音阶的第六音)与B(音阶的第七音,降B),加上代表汉娜的数10、代表贝尔格自己的数23为基础,奇妙地构成。23是贝尔格一生中痛苦的气喘病第一次发作日期(7月23日),汉娜的数10至今考证不清。
6个乐章分别为:1.活泼的快板,使用12音技法,分为两部分,使用音列,为包含全部12音音阶而称为" 全音程音列" ,设立第六音与第六音间的增四度为中心后,左右音程互为对称。这个乐章以和弦最低音汉娜的音H始,结尾又以和弦的最高音H止,共69小节(贝尔格的数)。
2.充满爱的行板,无调性,回旋曲式。这个乐章献给汉娜和她的两个孩子。第一小提琴奏出的回旋主题代表汉娜,第一个插句的主题描写汉娜的7岁男孩莫佐,第二主题以汉娜的女儿的匿名多多的音名.DO(C)音由中提琴反复,共150小节(汉娜的数)。
3.神秘的快板,含有中段的谐谑曲。第一段使用12音技法,音列上由贝尔格与汉娜的音B、A、F、H开始排列,其中突出A音的效果,使之类似顽固音型。恍惚的中段使用无调性,然后是A的逆行形,共138小节(贝尔格的数)。
4.热情的慢板,无调性。以开头和第五小节小提琴出现的动机作为基础,引用了泽姆林斯基(Zemlinsky, 1872—1942)的《抒情交响曲》第三乐章中,男中音唱出的泰戈尔“你是我的,我的!”的旋律,共69小节。
5.疯狂的急板,含有两个中段的谐谑曲。表情标记是“暗淡地”,两个中段是12音技法,其他为无调。各部分A(50小节)+B(70小节)+A(90小节)+B(110小节)+A(140小节)共460小节,各部均为汉娜的10之倍数,且数不断增加,全部为汉娜与贝尔格的数的倍数。
6.悲愁的最缓板,12音技法。这一乐章配有女中音,歌词为法国诗人波德莱尔(Baudelaire, 1821—1867)的著名诗集《恶之花》中的《我从深处求救》,歌词内容为“我唯一所爱的情人呵,我的心掉落到黑暗的深渊,向你恳求怜悯。”乐章中借用了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序奏部分。
下图为阿尔班.贝尔格四重奏团的演奏版,EMI
[upload=jpg]Upload/2006111913481774293.jpg[/upload]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66107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冰国
冰国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19720110
帖子
603
积分
698
性别
注册时间
2005-04-09
冰国
论坛博士后
38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6-11-19 17:34
|
只看该用户
这些CD的封面也设计得很有现代感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0141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春日
春日
组别
论坛博士
生日
19720110
帖子
287
积分
287
性别
注册时间
2006-09-11
春日
论坛博士
39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6-11-19 20:13
|
只看楼主
darajan兄:
遗憾的是勋伯格的Pierrot Lunaire<月光下的皮埃罗>,我还没找到,订是订了,总没到货,能不能把你的那张贴出来,欣赏一下?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0141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春日
春日
组别
论坛博士
生日
19720110
帖子
287
积分
287
性别
注册时间
2006-09-11
春日
论坛博士
40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6-11-19 13:53
|
只看楼主
重点要介绍的是这套阿尔本•贝尔格的《沃采克》
这是一部无调性的歌剧作品,它的旋律是零碎的,急剧跳动的,能明显感受到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情绪和力度的变化,所以也能明显地体会到诸如紧张,恐惧,绝望的刺激性剧情和悲剧的结果。
这就是表现主义音乐,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奥地区的一个现代艺术(音乐)流派。
它根据格奥尔格•毕希纳的剧本写成。
剧情彻底否定英雄人物:迟钝的士兵沃采克是长官愚弄蔑视的对象,经常受半疯狂的卫生官的凌辱,最终在骗人的军士长的唆使下出于妒火中烧而杀了他的荡妇玛丽亚。是二十世纪初的奥地利社会现实的写照。
贝尔格的音乐是无调性与传统技巧的合成品,以超凡脱俗的同情笼罩着生活中这悲怆的一面。正是这部歌剧确定他在作曲界地位的作品,而阿巴多现场录音的艺术张力使得戏剧气氛格外浓烈。
通过倾听这部歌剧,我们能感受到这种与传统调性语言完全不同的音乐与歌剧中所反映的丑陋、病态而扭曲的社会现实的精神实质是高度一致的。最终,我们的心灵获得了和在欣赏《茶花女》和《卡门》时一样的感动。
通读艺术史,就会发现我们不仅从音乐技术自身的发展逻辑中找到了这种音乐语言出现的原因,更从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上认识到了无调性音乐存在的必然性。就这一普遍的艺术规律而言,古今中外的伟大作品是完全一致的。优秀的音乐家在构思一部杰作时,不会把形式和技巧的突破作为唯一的目标,他总是通过具有一定创新的语言去表达更加重要的思想。
下图为阿巴多指挥的DG版,因是现场录音,艺术张力使得戏剧气氛格外浓烈。
[upload=jpg]Upload/2006111913535589763.jpg[/upload]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1
2
3
4
5
6
7
8
»
/ 10
下一页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浏览过的版块
HiFi乐趣
软件交易
硬件交易
在线试听
器材用家专区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