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松香味
VV 在 2006-5-1 8:35:48 发表的内容 felixcat 在 2006-5-1 2:01:35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大侠,非常赞同您的讨论方式和方法。其实我觉得我们没必要把时间花费在这个帖子上面,您都看到了,前面的i帖子交流、讨论的效率实在不高;有时想说明白一些道理,却又难免伤和气。所以与其这样浪费时间并且坏了心情,倒不如我们自己听听音乐,玩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反正您都明白,其实有的人现在正是抱着有缺点的东西,而错失了更好的东西。前面我记得说过,对于一些早已被业界广泛验证并且认可的事实,我们不必在陈述的时候每次都证明一次给别人看。其实这个帖子里面所涉及的问题,只要细心地Google一下都有很详细很专业的答案(呵呵,不信的话拉倒),这里我不一一列举,因为我不喜欢Hifi168式的辩论,不想牵涉其中。最后我想说的是:松香味大侠,我支持您。——这是我浏览了前面5页的帖子得出的感受。==================这句说得很好------------------------------其实有的人现在正是抱着有缺点的东西,而错失了更好的东西!!!!(felixcat大侠,有必先讨论爱迪生年代的唱头证明LP高频还原。。。。。。)
felixcat 在 2006-5-1 2:01:35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大侠,非常赞同您的讨论方式和方法。其实我觉得我们没必要把时间花费在这个帖子上面,您都看到了,前面的i帖子交流、讨论的效率实在不高;有时想说明白一些道理,却又难免伤和气。所以与其这样浪费时间并且坏了心情,倒不如我们自己听听音乐,玩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反正您都明白,其实有的人现在正是抱着有缺点的东西,而错失了更好的东西。前面我记得说过,对于一些早已被业界广泛验证并且认可的事实,我们不必在陈述的时候每次都证明一次给别人看。其实这个帖子里面所涉及的问题,只要细心地Google一下都有很详细很专业的答案(呵呵,不信的话拉倒),这里我不一一列举,因为我不喜欢Hifi168式的辩论,不想牵涉其中。最后我想说的是:松香味大侠,我支持您。——这是我浏览了前面5页的帖子得出的感受。
胡敏强
胡敏强 在 2006-5-1 16:46:44 发表的内容 松香兄,如果各类唱头的特性有差异,唱头放大器的均衡网络又如何去做响应的准确的调整,还有录制上的差异的调整,也就是如何能够保证真正的平衡。
bjm1 在 2006-5-1 19:51:09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5-1 18:19:43 发表的内容 要真正了解自己的LP系统是不是平衡,就应该有象《雨果一》那样的LP信号测量专用唱片。不然,其他影响的因素就比较难被发现和解决了。以前是有这种唱片的,叫"频率唱片"分为"束音式"和"滑音式"两种.还有一总是专门测量唱机的"互调失真"和"抖动"的频率唱片,叫"测试唱片".如果能在二手店找到,不要放过呵.现这么多人重新玩LP,你们可联合一齐请"易生"出碟吧.
松香味 在 2006-5-1 18:19:43 发表的内容 要真正了解自己的LP系统是不是平衡,就应该有象《雨果一》那样的LP信号测量专用唱片。不然,其他影响的因素就比较难被发现和解决了。
阿杰 在 2006-5-1 22:24:21 发表的内容 VV 在 2006-5-1 22:17:50 发表的内容 定价是10000元。(是一万日元哦.)---------------实价几百无呀大约也就800人民币左右吧,可他不外销。
VV 在 2006-5-1 22:17:50 发表的内容 定价是10000元。(是一万日元哦.)---------------实价几百无呀
VV
JWang 在 2006-5-1 2:49:50 发表的内容 重发一遍这个图是不能使明问题的。理由如下:首先,作者是用45转,7英寸的盘。这和我们通常讲的LP(Long Play)不同。LP是12英寸,33 1/3转。45转7英寸的盘根本不是hifi的考虑范围之内。其次,作者在1997年作的测试是用Rek-o-Kut唱机。从唱机是古董机,很多古董机是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的。还有,作者自己都认为此图是是不成熟的(Premature,作者自己的用词)。姑作者在2002年又一次作了测试。2002是用了AR的唱机,SME3009臂,Shure V-15V唱针。作者自己都承认,结果是可以很好地达到15kHz。(原文:David was right, a 1-mil stylus can reproduce above 7kHz and quite well out to 15kHz. )。即使这样,作者还是用的1951年RCA出的45转,7英寸的盘。从这一点来讲,还是不符合现代LP的标准的。作者也承认这个测试的不全面。他讲这个系统没有用现代的参考级的盘来判断系统的表现。(原文。Note: The system was not tested with a "modern" reference disk to determine actual performance. )。从测试过程来看,看上去作者是在唱放的输出端得到一些个电平读数,然后制图而成。这个是不精确的。大家知道,LP在放的时候,由于很多原因,其输出不是一个常数。不过马虎点,可以放过这点。我不知道是谁搞来这个图,大概又是felixcat吧,呵,没话讲了。
松香味 在 2006-5-1 18:36:53 发表的内容 VV 在 2006-5-1 14:27:22 发表的内容 高频不太好的唱头,很少有人批评。为什么?---------------------51年的头高频好不好,就不知了~~在我听来,平价盘V15在中高段表现远比数K的CD好,大侠用过什么头对比山0呢?不好意思,比较过一些,都是比较低档的唱头,我这山0完全胜出哟。
VV 在 2006-5-1 14:27:22 发表的内容 高频不太好的唱头,很少有人批评。为什么?---------------------51年的头高频好不好,就不知了~~在我听来,平价盘V15在中高段表现远比数K的CD好,大侠用过什么头对比山0呢?
csdam 在 2006-5-1 18:46:32 发表的内容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小弟想补充一下,RIAA的效用其实是在高频压缩和提升过程中,抑制噪音和炒豆声。在上世纪40-50年代,动磁唱头还没发明,只有陶瓷和晶体唱头,陶瓷和晶体唱头高频频应会线性滚降,因此,各大唱片公司例如EMI,RCA等都在刻录唱片的时候,刻意提升高频电平,以平衡上述两种唱头的重播频应。大约在1958年,美国国际唱片业协会(简称RIAA)拨乱反正,统一天下,就制定了这个标准。这就是RIAA的规格。早期的动圈头唱放,是采用CR衰减式,来滚降高频响应的,这个相信不会太多人知道的哦。后来,唱放设计师们发觉用NFB来滚降高频响应似乎失真更小,因此就一直沿用至今,变成金科玉律,不可挑战的教条了。小弟敢言,无可置疑NFB来滚降高频响应比CR衰减失真更小,但出现了相位偏移,和瞬变减慢的现象。看来,要一个好的唱放还是要凭自己的实力开发。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花祭
松香味 在 2006-5-2 13:31:16 发表的内容 有没有500元左右,相对较好的推荐?因为LP目前只作为“玩”的补充,当然如果与AT-F3II相差太多,那么就只有放弃,就选择AT-F3II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