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2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音频形式必要性的分析(兼谈LP的优越性) [复制链接]

查看: 25034|回复: 215
51#

从信噪比,动态范围,和频响范围之类的指标来分析模拟记录方式和数码记录方式之间的差异,我觉得是明显走错了方向.这都可以从平时实际的聆听经验证实.

在聆听人生,小提琴等动态不大的内容,CD和LP的差异是否存在?

使用频响在20-20khz范围内的音箱,功放,是否能够听出CD和LP的差异?

我觉得数码的缺陷也并不是取样率这个单一的问题.有人觉得数码因为不是连续取样的,所以会有一个个方块,实际和理论都并非如此.如果你接CD机的模拟输出,根本不可能看到有任何哪怕是接近方块的波形.

我觉得数码和模拟记录方式的主要差异体现人耳敏感的听音范围.而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两者在带宽都不充分的时候,(带宽就是单位时间内可以记录的信息.理论上只有无穷大的带宽才可以完整,毫无损失的记录原始信息,这也是为什么不论LP,母带,DVD-A都不可能完全恢复现场),两者对如何选择舍弃哪些次要信息,记录哪些信息是完全不同的方式.

模拟记录方式是由介质本身决定,更接近于自然选择的方式.数码记录方式是相对机械,更考虑于数据本身,或者人为优化的结果.这样两者在接受到同样输入信号的时候,被记录下的信息和被舍弃的信息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说了这些,不代表我认为LP是一种理想的音乐介质,它本身内外圈带宽不同,音质不同,使用不变,易磨损,以及其他指标都不够理想.

就数码记录方式,弥补自己缺陷的方法,可以改善ADC,DAC算法(究竟应该记录哪些信息,根据已有数据恢复出哪些信息,DAC的差异就在这里体现了),改变编码方式,提高带宽(夸张的说如果有32/384或者更高).当带宽足够高的时候,被丢弃的信息少,加上本身自己的其他优点,我觉得是比模拟记录方式更理想的一种载体.

当然具体到某张专辑的LP和CD,音质的差异比较,介质只是对音质的影响至少非常小的一个因素之一,具体是否原始母带制作,制作人的水平,播放硬件设备等等诸多因素,都是影响最终音质的成分.
最后编辑Raxel
TOP
52#

三支麦克风呢?
TOP
53#

csdam 在 2006-3-7 21:17:09 发表的内容

(2)当今世上灵敏度最高的麦克风动态都不超过60dB,因此,在音源制作成软件的过程中,绝大多数都用了动态拓展器处理过。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你在说反话吧?
应该是大多数用了动态压缩器!
TOP
54#

楼上的分析是客观的,——改善ADC,DAC算法(究竟应该记录哪些信息,根据已有数据恢复出哪些信息,DAC的差异就在这里体现了),——改变编码方式,提高带宽,被丢弃的信息少了。
实际上如果你的CD设计有一个“够水平”的数字滤波器,模拟滤波的带宽就可以“扩展”到25~30KHz也不会有什么不妥,而且可以得到更自然的高频听感。
TOP
55#

JWang 在 2006-3-8 14:39:08 发表的内容
45转可以比33转包含更多的信息,这只是表45转抓信息的能力要大于33转。并不表45转LP中的信息必定是大于33转LP中的信息。


只要来自同一音源,45转LP中的信息必定、绝对是大于33转LP中的信息。JWang请你先复习一下45转和33转两者的频响曲线再来说话好么?现在你一张嘴就常识错误连篇,误人子弟。

JWang你若要反对,你唯一能证明你自己的便是:用同一个音源同时刻一张45转和33转(用正常的机器,不许故意破坏45转机器,不许用劣质材料制作45转),只要你拿出这么一对LP来,证明给大家看,不要说33转好过45转了,哪怕是45转和33转的完全一模一样,那都能证明你是对的——如果你做不到(当然科学常识早已注定这是不可能做到),就不要信口开河“并不表45转LP中的信息必定是大于33转LP中的信息”。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5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7#

开心果 在 2006-3-8 23:42:37 发表的内容

现在的实验结果是,192/24能抓到的信息确实比44.1/16 能抓到的信息多。说明信号源的信息比44.1/16 能容纳的最大信息还多。



开心果兄,假如现在反过来,现在用CD唱机作为信号源,用LP来作为复制媒介,那必定是LP的复制结果必然不可能完全等于CD唱机的输出吧?——只要有不同,这就意味着丢失了信息,因此同理可得信号源CD的信息要比LP能容纳的最大信息还多——您看,同样一模一样的思路,现在竟得出相反的结论了。

另外,用回LP作为信号源;假如按照JWang所谓的实验方法,现在用数码格式A和B(格式B高于格式A)去复制它,那么因为数码格式就必然意味着Round Off Error,所以毫无疑问B必定能抓到比A更多、更准确的信息,那么按照“信号源的信息比A和B能容纳的最大信息还多”这个思路,我们就立刻能推出:不管数码格式发展到什么程度都肯定比不上LP——您不觉得这个结论比较荒谬吗?

假如说到噪音,我们再来看这么一个例子:把CD抓轨压成mp3,现在我用一台最理想的mp3唱机播放,假设这台唱机的输出完全没有任何噪音,只有纯粹的音乐。现在我用CD和DVDA来复制mp3唱机的无噪音输出。是数码都会有量化误差,对吧?所以必定DVDA能够包含比CD更准确、更多的信息对吧?——所以就推出信号源mp3所包含的音乐信息(请注意这里是音乐信息,没有噪音的)比CD所能包含的最大信息还多——您不觉得这个结论也是比较荒谬的吗?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58#

1、按哲学的观点,世间事物的发展规律是螺旋式、周而复始的,同时也是起伏式的;
  2、循上理,连续吃肉吃多了吃长了,就会想吃菜,长时间吃某种东西多了,就可能想另换一口味;
  3、我听了十几年CD后,最近重听LP与磁带,感觉有新的境界,某些高素质的磁带,其音乐性、音乐韵味比发烧级天碟CD不相上下;
  4、音响发烧友无非就图一个“玩”,心里想玩(听)什么就上什么;
  5、世界上最大的动力就是兴趣,对某事物有兴趣特别是浓厚兴趣,他就会调动一切主、客观条件去搞,而且会孜孜不倦地去弄好它……:
  6、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心里爱上、喜欢上了,就会容忍它的缺点和不足,如CD问世后,会嫌玩LP与磁带太麻烦,但现在想玩时,反倒觉得这点“麻烦”竟然也是一种乐趣;
  7想吃菜时,会觉得菜好吃,想吃肥肉时亦然,从医学角度看,是人体内有此生理(物质)需求,所以才吃得津津有味……;

  8、综上所述,以个人愚见,对LP等,不必过于从严格的物理指标看,更不必强烈抨击对这一类介质的爱好者。
TOP
59#

又争论起来了
最后编辑白教堂
TOP
6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