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3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系统中的几个被忽视的小节 [复制链接]

查看: 48780|回复: 342
101#

松香味 在 2005-12-17 10:16:24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 在 2005-12-16 23:42:38 发表的内容
下图是一台用场效应管做输入级的低噪声放大器的源阻抗的变化对噪声系数的关系表(这台放大器已能检测到毫微伏的信号)。我们知道场效应管的输入阻抗是很高的,所以它需要的最佳源阻抗是14M欧姆,从表中可看出,当源阻抗降低时,噪声系数将增大。如果源阻抗降到与MC头阻抗相当的14 欧姆时,噪声系数将达到29.2dB。显然用场效应管做输入级的低噪声放大器,不能直接与源阻抗很低的信号源相连接。必须作适当的匹配才行。



这些资料看上去有些断章取义了,先不谈这些;
我想问几个问题;开心果兄是不是说只有升压牛才能够噪声匹配?只有升压牛做的唱放信噪比最高?低噪声唱头放大器必须使用升压牛吗?场效应管不能够进行噪声匹配吗?场效应管不能够做出低噪声唱头放大器吗?
噪声匹配也好,阻抗匹配也好,目的都是一个——出好声。我们就是在选择优点更多缺点更少的方案和调节点。


断章取义?不可能也没必要把繁杂的分析和演算过程列出吧。

按顺序回答:
1  资料里不是说有四种方法吗?
2  既然有几种方法,当然不是只有升压牛做的唱放信噪比最高,但升压牛是最常用的方案。
3   我没有说过低噪声唱头放大器必须使用升压牛吧。
4   我也没有说过场效应管不能够进行噪声匹配。
5  我更没有说过场效应管不能够做出低噪声唱头放大器,但说过匹配的问题。

实际上,进行噪声匹配只不过是如何发辉已有放大器低噪声性能的问题,而不是设计的问题。如果进行噪声匹配后还不能满足要求,只有升级了。
TOP
102#

开心果 在 2005-12-17 11:05:33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5-12-17 10:16:24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 在 2005-12-16 23:42:38 发表的内容
下图是一台用场效应管做输入级的低噪声放大器的源阻抗的变化对噪声系数的关系表(这台放大器已能检测到毫微伏的信号)。我们知道场效应管的输入阻抗是很高的,所以它需要的最佳源阻抗是14M欧姆,从表中可看出,当源阻抗降低时,噪声系数将增大。如果源阻抗降到与MC头阻抗相当的14 欧姆时,噪声系数将达到29.2dB。显然用场效应管做输入级的低噪声放大器,不能直接与源阻抗很低的信号源相连接。必须作适当的匹配才行。



这些资料看上去有些断章取义了,先不谈这些;
我想问几个问题;开心果兄是不是说只有升压牛才能够噪声匹配?只有升压牛做的唱放信噪比最高?低噪声唱头放大器必须使用升压牛吗?场效应管不能够进行噪声匹配吗?场效应管不能够做出低噪声唱头放大器吗?
噪声匹配也好,阻抗匹配也好,目的都是一个——出好声。我们就是在选择优点更多缺点更少的方案和调节点。


断章取义?不可能也没必要把繁杂的分析和演算过程列出吧。

按顺序回答:
1  资料里不是说有四种方法吗?
2  既然有几种方法,当然不是只有升压牛做的唱放信噪比最高,但升压牛是最常用的方案。
3   我没有说过低噪声唱头放大器必须使用升压牛吧。
4   我也没有说过场效应管不能够进行噪声匹配。
5  我更没有说过场效应管不能够做出低噪声唱头放大器,但说过匹配的问题。

实际上,进行噪声匹配只不过是如何发辉已有放大器低噪声性能的问题,而不是设计的问题。如果进行噪声匹配后还不能满足要求,只有升级了。


好的,如果这样就可以讨论升压牛的优点和缺点就行了。
另外,“只有升级了”又应该从什么方向去“升级”呢?
TOP
103#

阿杰 在 2005-12-17 9:09:45 发表的内容


这里面还存在着与唱头搭配的问题,想等kuang版把唱头的搭配篇写出来后再作综合的讨论。


这个问题更加难掌握了,以往有关于“重头配重臂,轻头配轻臂”,“高柔顺度头配轻臂”,这类说法,还有“唱头与唱臂的谐振”之类的说法。
但最近在接触一些高档LP系统后,发现上面的说法似乎并不太成立。简单说明一下:
唱头的重量在使用中其实已经成为唱臂本身重量的一部分了,真正的影响来自于针压而非唱头和唱臂的重量,而针压和唱头重量间并无必然联系。
“高柔顺度”其实已经是高级唱头的必备条件,有些玩家会觉得适用针压越轻的唱头柔顺度会比针压重的高,这个想法未必就符合实际,比如说MM唱头的针压通常要求为1.5g左右,MC唱头的针压通常为2.0g左右,难道MM唱头柔顺度会比MC唱头高?
至于唱头和唱臂的谐震问题就非常复杂,而且无从检测,我自己完全没有任何心得。但觉得一支设计合理的唱臂似乎不应该有一个明显的谐振点,毕竟绝大部分MC唱头有着超过10~4万Hz的频宽。
TOP
104#

谢了,等机器回来研究一下,搞不明白再发贴请教。
TOP
105#

唱盘和唱臂的匹配问题
这个问题很难一句话说得清楚,一般人心目中的印象是软盘配轻臂不适合重臂,但这其实是个误解。一支唱臂具体适合配什么唱盘不能只由轻重来衡量,主要看设计。比如说SME的五号臂和四号臂,很多玩家就不明白两者差异,以为是档次高低差别,其实五号是设计用于软盘(最常见是SOTA盘),四号适用于硬盘。
至于具体到每一支唱臂就比较复杂了,一般情况下,高档的正切臂和单点轻质臂在硬盘上会有更好的表现。低档唱臂这一差异则不太明显,选购是一般根据原厂配搭即可,比如说常见的君子臂,原厂唱盘为硬盘。
最后编辑dr kuang
TOP
106#

我想回头说说阻抗的匹配。
升压牛对阻抗匹配的要求较为严格,但在晶体管放大电路中,由于晶体管输入适应能力较强,反而是MC唱放的高放大倍数所带来的负面因素对其影响较大。
我以实际设计为例:
由于现时的音源大多数是CD,我就以CD的输出(2伏特/47K欧姆)为标准设计MC唱放,一般的低输出MC的输出电压为0.2――0.35MV(某些极品的MC还会更低),其放大倍数达到5700――10000倍、也就是37.5――40db以上,实际应用时可能会达到60db、也就是一百万倍!!!
在如此高的放大中越靠前端出问题,对唱放的影响就越大。
TOP
107#

dr kuang 在 2005-12-17 14:24:25 发表的内容
以往有关于“重头配重臂,轻头配轻臂”,“高柔顺度头配轻臂”,这类说法,还有“唱头与唱臂的谐振”之类的说法。


由于唱头是靠唱针拾取唱片坑纹的信号振动发声,再叠加唱盘和唱臂转动所带来的振动,产生共振是难以避免的。为了避免其共振频率落入人耳的可听范围,至少都要把唱臂的共振频率压抑在15Hz甚至10Hz以下(通常播放黑胶唱片时可以看到扬声器在作大摆幅运动而却又听不到声音的现象),一般奉行高柔顺度头配轻臂、低柔顺度头配重臂的原则。

“高柔顺度”其实已经是高级唱头的必备条件,有些玩家会觉得适用针压越轻的唱头柔顺度会比针压重的高,这个想法未必就符合实际,比如说MM唱头的针压通常要求为1.5g左右,MC唱头的针压通常为2.0g左右,难道MM唱头柔顺度会比MC唱头高?


MC唱头的线圈是串在针杆上,直接感受到针尖传来的振动,所以拾取到的声音细节很多。然而,也因为线圈串在针杆上,使得针杆的质量比MM唱头所负载的磁铁大,以至于影响循轨能力,所以他需要的针压也较大,其悬挂系统的阻尼特性自然也较硬,所以一般的MC唱头属于低柔顺度唱头。
但随着金属加工工艺的发展,绕制线圈的线径越来越小,再加上现在高档唱放的放大能力越来越强,减少了对唱头输出能力的依赖,MC唱头绕制的圈数越来越少,针杆的负载质量越来越轻,所以现在的高级MC唱头正向着高柔顺度迈进。


至于唱头和唱臂的谐震问题就非常复杂,而且无从检测


唱臂的共振是很难避免的,一但因为配搭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共振频率落入人耳的可听范围内时,可以采用一系列相应的方法抑制。
如某些唱盘的避震座和唱臂所附带的导油槽可提供调整、改变唱盘的避震系数和增加(或减少)唱臂的负重质量等。
TOP
108#

花祭 在 2005-12-17 20:26:40 发表的内容
杰兄,你说的:“通常播放黑胶唱片时可以看到扬声器在作大摆幅运动而却又听不到声音的现象”是黑胶唱机无可避免的现象还是证明唱头和唱臂不匹配所致?


是黑胶唱机无可避免的现象,但并不是每张唱片都会出现。
TOP
109#

是否小节就很难说,但绝对是被论坛上讨论CD,LP,SACD格式优劣的几位大侠忽略的问题。
TOP
110#

dr kuang 在 2005-12-16 17:37:58 发表的内容
唱盘和唱臂的匹配问题
这个问题很难一句话说得清楚,一般人心目中的印象是软盘配轻臂不适合重臂,但这其实是个误解。一支唱臂具体适合配什么唱盘不能只由轻重来衡量,主要看设计。比如说SME的五号臂和四号臂,很多玩家就不明白两者差异,以为是档次高低差别,其实五号是设计用于软盘(最常见是SOTA盘),四号适用于硬盘。
至于具体到每一支唱臂就比较复杂了,一般情况下,高档的正切臂和单点轻质臂在硬盘上会有更好的表现。低档唱臂这一差异则不太明显,选购是一般根据原厂配搭即可,比如说常见的君子臂,原厂唱盘为硬盘;LINN臂原厂搭配的则是软盘。


这里面还存在着与唱头搭配的问题,想等kuang版把唱头的搭配篇写出来后再作综合的讨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