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647484950515253» / 8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SACD红不起来想到的 [复制链接]

查看: 80378|回复: 807
491#

七月雨中 在 2005-11-11 10:53:34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5-11-11 10:32:28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5-11-10 23:25:05 发表的内容
上面的讨论如何用于解释同规格音频光碟和DAT之间的声音差别?进一步,如何解释数码录音的音频CD和LP之间的声音差别(如果认为数码录音的CD比LP声音优胜,这个问题就不必讨论)。




dr kuang 兄;你提的问题比较模糊,“数码录音的音频CD和LP之间的声音差别”,你的意思是不是说LP的声音是“固定不变”的一种特色?或者数码录音的音频CD的声音也有“固定不变”的一种特色?解释这两者声音差别?如果这样,就不好说了。
母带录音方式不一样,声音肯定不一样,如果用同样录音方式的母带同时制作CD和LP,后期处理不一样,声音也不一样。
如果用同样录音方式的母带,后期处理也相同的母盘,同时制作CD和LP,好的CD和LP会有几乎相同的声音。而且我认为,CD还应该胜出。
需要说明一点;所谓“好的CD和LP”,指我上一帖中提到的,已经足够重视解决了CD、LP的“瓶颈”问题的情况,不能用“价格相同”的概念理解。
关于CD、LP声音上的差别,上一帖是我的观点和解释。而且我认为CD会胜出。参加你的讨论,主要是想把你提出的主题弄明白。

同時有LP,CD發行的80年代,都是用后期处理相同的母盘了,但不見得CD比LP好吧.



七月雨中兄;如果后期处理相同,答案是肯定的。只是你用的CD机不知道是否采取了“多枚(D/A)IC并联的方式”等有效措施改善CD“瓶颈”的问题。
2005年香港高级视听展《原音精选》不知道你听过没有,里面的CD层声音就和原CD版不一样了。后期处理行为普遍存在,LP、CD声音不同,不要轻易说是谁好谁不好。
TOP
492#

JWang 在 2005-11-11 14:22:22 发表的内容
这就是说要知道盐是咸的,但不要用嘴来尝。是不是荒唐?


盐是咸的,这是一种定义,如果老祖宗用甜这个字来定义盐的味道.那么我们现在都会说盐是甜的.盐的情况和我们讨论的情况没有可比性.如果我看到身边5个上海MM比5个重庆MM漂亮,我是否可以得出上海MM比重庆MM漂亮的结论?或者我们是否可以拿上海MM和重庆MM一个个比较来得出哪个地方MM更漂亮的结论?

设备当然重要,经验也是重要的。你和Cat两人讲了这么多CD如何好,但我可以这样讲,你们对LP还没有入门。


这个就是现在这个讨论难点之一,因为如果有人举出LP没有CD好声的实例.你总可以用设备不够好,调试不够到位来作为托词,而且也无法辩驳,对于一个永远不能调试到最好的东西,没有办法证明它是否调试的足够好了.

对,一个人的判断标准也在变化。我的经历也是这样。


你现在就是希望证明你的判断标准是最正确.而且是高于其他人的认识.所以你经常喜欢说别人没入门,玩了太少,不懂之类的认识.也是你说人家混音大师Steve Hoffman(有许多作品上天碟榜)胡说八道.所以怎么来鉴定这个判断标准问题?以你的为准?


10-20还只是同一个录音的。就是10-20的同版本也可得出我的结论。不同版本的话就不可计数了。


你仍然在回避前面CD比LP好声的诸多例子.

当然可行。母带状态可以影响到CD的音质,但你跟本没有证据表明母带状态在多大的范围内对CD有影响。你是瞎猜罢了。把母带状态扩大为造成CD音质不好的普遍原因是没有道理的。


只能用97/98年以后发行制作的LP,CD,SACD来评判怎么样?你同意吗?因为数码技术也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你也不愿意拿LP最早期10-20年的作品来比较吧.
TOP
493#

松香味 在 2005-11-11 10:32:28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兄;你提的问题比较模糊,“数码录音的音频CD和LP之间的声音差别”,你的意思是不是说LP的声音是“固定不变”的一种特色?或者数码录音的音频CD的声音也有“固定不变”的一种特色?解释这两者声音差别?如果这样,就不好说了。
母带录音方式不一样,声音肯定不一样,如果用同样录音方式的母带同时制作CD和LP,后期处理不一样,声音也不一样。
如果用同样录音方式的母带,后期处理也相同的母盘,同时制作CD和LP,好的CD和LP会有几乎相同的声音。而且我认为,CD还应该胜出。
需要说明一点;所谓“好的CD和LP”,指我上一帖中提到的,已经足够重视解决了CD、LP的“瓶颈”问题的情况,不能用“价格相同”的概念理解。
关于CD、LP声音上的差别,上一帖是我的观点和解释。而且我认为CD会胜出。参加你的讨论,主要是想把你提出的主题弄明白。


确实有点含糊,因为部分内容已经在前面的贴子中讨论过,这里有点省略了。
那么这样说:光碟音频CD格式,出来的声音失真要比DAT带(非光碟CD转录)的要明显,这个现象如何用“数字瓶颈”理论来解释呢?而且,用“相同的一个解码器”,用光盘和DAT机分别作数字输出时,两者的声音差别依旧存在。
至于数码录音的LP和CD的声音差别问题,既然你“认为”这种情况下CD胜出,虽然可以举出反证,但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TOP
494#

看了leslie版引述的那篇SACD文章,也有點同感,實在的質感方面,現在有些新一代的CD機(特別是BIT數高的那些)在空氣感,聲場,柔和度方面都很好了,聽起來是舒服輕柔,清蜓點水,但感覺到實在的質感方面,反而沒那麼強了.
TOP
495#

望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好声的标准是什么?

JWang 在 2005-11-11 12:03:38 发表的内容
这一点是很重要。记得我刚开始玩音响时,我去一个店里听音响。那店员好心花了很大功夫放上一张LP。我一听就马上认为不好。那时在我头脑子第一个反应就是。这LP哪里有CD先进?CD的声音好出很多。CD具有那种明亮感。那时认为这种明亮感是好声。所以,一个人的好声的定义不同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其实好声是一种相对的说法,当我们说甲声是好声时,就是无意识的将甲声和心中的标准比较所得的结果。

那么心中的标准又是怎样来呢?我认为心中的标准来源于一段较长时间听音的印象和人类听觉特性遗传的综合结果(人类听觉特性遗传的链接如下)。有关人类听觉特性遗传的问题,再罗嗦一句吧,人的一生中,听到最多、最重要的原声之一是人声。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59703&ftdate=20040908&ntypeid=10

所以,当常听CD的人偶然听LP 时,会觉得LP 的声音有点怪。同理
常听LP 的人偶然听CD 时,也觉得CD 的声音有点怪。但将两者比较后,会发现LP 的声音更耐听,特别是听人声时更是如此。因为LP 的声音特性更符合人类由遗传和后天影响共同决定的听觉特性。

所以好声是相对的说法,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分辨那个是好声。
TOP
496#

leslie 在 2005-11-11 14:53:10 发表的内容
参考STEREO SOUND的一篇文章关于SACD现状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read.php?tid=73576&fpage=1


看来十全十美的东西还真难找。
TOP
497#

开心果 在 2005-11-11 22:03:27 发表的内容
望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好声的标准是什么?

JWang 在 2005-11-11 12:03:38 发表的内容
这一点是很重要。记得我刚开始玩音响时,我去一个店里听音响。那店员好心花了很大功夫放上一张LP。我一听就马上认为不好。那时在我头脑子第一个反应就是。这LP哪里有CD先进?CD的声音好出很多。CD具有那种明亮感。那时认为这种明亮感是好声。所以,一个人的好声的定义不同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其实好声是一种相对的说法,当我们说甲声是好声时,就是无意识的将甲声和心中的标准比较所得的结果。

那么心中的标准又是怎样来呢?我认为心中的标准来源于一段较长时间听音的印象和人类听觉特性遗传的综合结果(人类听觉特性遗传的链接如下)。有关人类听觉特性遗传的问题,再罗嗦一句吧,人的一生中,听到最多、最重要的原声之一是人声。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59703&ftdate=20040908&ntypeid=10

所以,当常听CD的人偶然听LP 时,会觉得LP 的声音有点怪。同理
常听LP 的人偶然听CD 时,也觉得CD 的声音有点怪。但将两者比较后,会发现LP 的声音更耐听,特别是听人声时更是如此。因为LP 的声音特性更符合人类由遗传和后天影响共同决定的听觉特性。

所以好声是相对的说法,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分辨那个是好声。







好声的标准是什么?
对器材来说,还原软件的内容。对人来说,就是他所喜欢。为了人说好,软件生产几乎都做了“后期处理”。
你想讨论什么呢?
TOP
498#

我认为好声应该是把声音美化了。
TOP
499#

dr kuang 在 2005-11-11 15:36:14 发表的内容
问题在于你的这个理论只是通过你对CD系统的经验得出来的,当放到其它格式的数字录音时不适用,换句话说,有符合你的条件(数字录音),但不符合你的理论(数码瓶颈)的现象存在。
这不是竞争问题,如果想证明“数码瓶颈理论”,必需可以适用于“其它格式的数字音源”,否则,你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就有问题了。






首先更正一下:请不要用“你的理论”的说法,我没有这么伟大,我引用的是大家都了解的事实。如;
“不管LP、CD、SACD、是模拟的、还是数字的,它们都离不开电阻、电感、电容、二极管、三极管或者电子管等非线性元件,任何电信号经过它们,都会有一定量的损失、变形或失真。“没有损失”或“没有失真”那只是为了方便计算假设的"理想"状态。优良导线传输都还有损失呢。”
这些非线性元件如果数量大了,其积累的损失、变形或失真就不能忽视了,IC(集成电路)最容易积累非线性元件的损失、变形或失真,形成(数码瓶颈)。
如果你理解我的所指,才可能回归到讨论的问题上来。
补充说明一下;“简洁至上”是大家的共识,当不能“简洁”的时候,我们如何去解决它?这才是我提出的问题焦点。
TOP
500#

松香味 在 2005-11-12 10:18:23 发表的内容
我的看法和你就大相径庭了。也许无法继续讨论下去,但是,还是说说,也不想花太多神气。
什么是好的声音?
对人来说,就是他所喜欢。由于人的听觉(喜欢)差异,产生了对“准确”的分歧。你就认为“好声应该是把声音美化了”,那什么是“美”呢?这是一个无法统一的结论,因此没有讨论的必要。
对器材而言,那就是准确还原软件的内容。在168,这里我们更多的就是讨论“对器材而言”的这个问题,因为只有讨论这个问题才能有一个参照物---那就是准确还原现场真实的声音(相真度)及其氛围(质感)。
由于你要讨论的问题已经有了结果----无法统一。再见!


对美学的看法大相径庭是很正常的现象。讨不讨论那是个人的自由。

但是,我认为你对美的看法是有问题的。美是一个很广泛概念,具体到某种事物时会有个规范。比如说,在一些场所常有这样(或类似)的提示:衣冠不整,不得入内。这是人们对仪表美的基本要求。这难道不是统一的体现吗?

“对器材而言,......只有讨论这个问题才能有一个参照物---那就是准确还原现场真实的声音(相真度)及其氛围(质感)。”请问,你这个参照物在那里?相真度、氛围(质感)有具体数据吗?没有,最终还是靠人耳来确定。这样和对好声的标准一样,不是也有差异吗?

?!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