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怎样才能获得丰满、厚实、和谐、自然的声音呢?18页;亥姆霍兹共... [复制链接]

查看: 41314|回复: 258
21#

多谢!在松香味兄的帖子里总能学习到东西!
TOP
22#

迈戈 在 2007-3-12 8:42:28 发表的内容
多谢!在松香味兄的帖子里总能学习到东西!


迈戈 兄客气了。能够和大家共同学习交流是我的愿望。
TOP
23#

8KHz—10KHz频率:这段频率s音非常明显,影响音色的清晰
度和透明度。如果这频率成分缺少,音色则变得平平淡淡;
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多,音色则变得尖锐。

    6KHz—8KHz频率: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明亮度,这是人耳听
觉敏感的频率,影响音色清晰度。如果这段频率成分缺少,
则音色会变得暗淡;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则音色显得齿
音严重。

    5KHz—6KHz频率:这段频率最影响语音的清晰度、可懂度。
如果这段频率成分不足,则音色显得含糊不清;如果此段频
率成分过强,则音色变得锋利,易使人产生听觉上的疲劳感


    4KHz—5KHz频率:这段频率对乐器的表面响度有影响。如果
这段频率成分幅度大了,乐器的响度就会提高;如果这段频
率强度变小了,会使人听觉感到这种乐器与人耳的距离变远
了;如果这段频率强度提高了,则会使人感觉乐器与人耳的
距离变近了。

    3KHz—4KHz频率:这个频率的穿透力很强。人耳耳腔的谐振频率
是1—4KHz所以人耳对这个频率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空虚
频率成分过少,听觉能力会变差,语音显得模糊不清了。如
果这个频率成分过强了,则会产生咳声的感觉,例如当收音
机接收电台频率不正时,播音员常发出的咳音声。

    2KHz—3KHz频率:这段频率是影响声音明亮度最敏感的频段
,如果这段频率成分丰富,则音色的明亮度会增强,如果这
段频率幅度不足,则音色将会变得朦朦胧胧;而如果这段频
率成分过强,音色就会显得呆板、发硬、不自然。

    1KHz—2KHz频率:这段频率范围通透感明显,顺畅感强。如
果这段频率缺乏,音色则松散且音色脱节;如果这段频率过
强,音色则有跳跃感。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24#

不同频率的细节对音色有那些影响呢?
如果我们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我们就比较容易并比较准确地判断唱片、或者系统存在的一些不足;
如果我们弄清楚了这些问题,对于喜欢摩机、或者DIY的朋友,在没有需要的检测设备的情况下,更是能够相对比较容易并比较准确地判断自己系统存在的问题。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篇分的比较细的关于《不同频率的细节对音色的影响》的资料,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不同频率的细节对音色的影响

    16KHz—20KHz频率:这段频率范围实际上对于人耳的听觉器
官来说,已经听不到了,因为人耳听觉的最高频率是
15.1KHz。但是,人可以通过人体和头骨、颅骨将感受到的
16—20KHz频率的声波传递给大脑的听觉脑区,因而感受到
这个声波的存在。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韵味、色彩、感情味
。如果音响系统的频率响应范围达不到这个频率范围,那么
音色的韵味将会失落;而如果棕段频率过强,则给人一种宇
宙声的感觉,一种幻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使人有一种
不稳定的感觉。因为这些频率大多数是基音的不谐和音频率
,所以会产生一种不安定的感受。这段频率在音色当中强度
很小。但是很重要,是音色的表现力部分,也是常常被人们
忽略的部分,甚至有些人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12KHz—16KHz频率:这是人耳可以听到的高频率声波,是音
色最富于表现力的部分,是一些高音乐器和高音打击乐器的
高频泛音频段,例如镲、铃、铃鼓、沙锤、铜刷、三角铁等
打击乐器的高频泛音,可给人一种"金光四射"的感觉,强烈
地表现了各种乐器的个性。如果这段频率成分不足,则音色
将会会失掉色彩,失去个性;而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强,如
激励器激励过强,音色会产生"毛刺"般尖噪、刺耳的高频噪
声,对此频段应给予一定的适当的衰减。

    10KHz—12KHz频率:这是高音木管乐器的高音铜管乐器的高
频泛音频段,例如长笛、双簧管、小号、短笛等高音管乐器
的金属声非常强烈。如果这段频率缺乏,则音色将会失去光
泽,失去个性;如果这段频率过强,则会产生尖噪,刺耳的
感觉。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25#

800Hz—500Hz频率:这个频率幅度影响音色的力度。如果
这个频率丰满,音色会显得强劲有力;如果这个频率不足,
音色将会显得松弛,也就是800Hz以下的成分特性表现突出
了,低频成分就明显;而如果这个频率过多了,则会产生喉
音感。人人都有一个喉腔,人人都有一定的喉音,如果音色
中的喉音成分过多了,则会失掉语音的个性、失掉音色美感
。[glow=因此,音响师把这个频率称为"危险频率",要谨慎使用。]glow]

    500Hz—1KHz频率:这段频率是人声的基音频率区域,是
一个重要的频率范围。如果这段频率丰满,人声的轮廓明朗
,整体感好;如果这段频率幅度不足,语音会产生一种收缩
感;如果这段频率过强,语音就会产生一种向前凸出的感觉
,使语音产生一种提前进人人耳的听觉感受。

    300—500Hz频率:这段频率是语音的主要音区频率。这段
频率的幅度丰满,语音有力度。如果这段频率幅度不足,声
音会显得空洞、不坚实;如果这段频率幅度过强,音色会变
得单调,相对来说低频成分少了,高频成分也少了,语音会
变成像电话中声音的音色一样,显得很单调。

    150—300Hz频率:这段频率影响声音的力度,尤其是男声
声音的力度。这段频率是男声声音的低频基音频率,同时也
是乐音中和弦的根音频率。如果这段频率成分缺乏,音色会
显得发软、发飘,语音则会变得软绵绵;如果这段频率成分
过强,声音会变得生硬而不自然,且没有特色。

    100—150Hz频率: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丰满度。如果这段
频率成分增强,就会产生一种房间共鸣的空间感、混厚感;
如果这段频率成分缺少,音色会变得单薄、苍白;如果这段
频率成分过强,音色将会显得浑浊,语音的清晰度变差。

    60—100Hz:这段频率影响声音的混厚感,是低音的基音
区。如果这段频率很丰满,音色会显得厚实、混厚感强。如
果这段频率不足,音色会变得无力;而如果这段频率过强,
音色会出现低频共振声,有轰鸣声的感觉。

    20—60Hz频率: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空间感,这是因为乐
音的基音大多在这段频率以上。这段频率是房间或厅堂的谐
振频率。如果这段频率表现的充分,会使人产生一种置身于
大厅之中的感受;如果这段频率缺乏,音色会变得空虚;而
如果这段频率过强,会产生一种嗡嗡的低频共振的声音,??
严重地影响了语音的清晰度和可懂度。

(  完  )
[img][/img][em26][em26]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26#

对于一个接触电声的人来说,这些都是非常基础的东西,但理解并应用他去判断问题所在就不一定人人可以做到。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大学,可能可以培养出世界级的专家学者;也能可产生命运不济的地摊小贩。说这些是要鼓励年轻人不要小看基础的东西,要努力地钻研和发展这些基础的东西。其实基础的东西往往非常有用。
TOP
27#

关于《不同频率的细节对音色的影响》一文,只从某些频率的强、弱、多、少角度分析其对音色的影响,实际上影响音色的因素非常多,最明显的实例:不同振盆材料,就有不同的音色表现。这个实例除了不同振盆材料频率响应曲线不完全相同外,谐波分布情况不同对音色的影响更为明显突出。同样强度的一个基音,他们的谐波分布情况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音色。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乐器有不同音色的原因。也是低频、中频、高频可以相互影响的理论依据了。
TOP
28#

实际上从(音色)整体看问题,高频对低频也有影响;中频的表现也可以判断高频、低频的平坦度;而低频对中频、高频的影响也是明显的。通过对相对分的比较细各频率段对音色影响的具体了解,以及谐波分布情况的了解,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什么高频对低频也有影响?为什么中频的表现也可以判断高频、低频的平坦度?为什么低频对中频、高频的影响也是明显的?
TOP
29#

松香味 在 2007-3-19 13:58:50 发表的内容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大学,可能可以培养出世界级的专家学者;也能可产生命运不济的地摊小贩。说这些是要鼓励年轻人不要小看基础的东西,要努力地钻研和发展这些基础的东西。其实基础的东西往往非常有用。


相当赞同!

我打个比方:咱们玩音响犹如在茫茫沙漠中跋涉,假如你重视基础科学知识,就相当于你拥有了GPS和电源,不管夜有多黑,雾有多大,你在沙漠中永远不会迷路;但假如你蔑视基础科学,认为那是读死书的话,那么就相当于你只能依靠你自己的感觉来走,当然不排除很小很小的几率能刚好选对的方向和路线,但通常你是往着海市蜃楼的那里走去的,直到最后耗尽精力为止。

啰嗦了一通,我想说:相信科学,多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能让你以相同的精力,达到比别人器材高一个等级的效果。
TOP
30#

felixcat 在 2007-3-20 14:03:17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7-3-19 13:58:50 发表的内容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大学,可能可以培养出世界级的专家学者;也能可产生命运不济的地摊小贩。说这些是要鼓励年轻人不要小看基础的东西,要努力地钻研和发展这些基础的东西。其实基础的东西往往非常有用。


啰嗦了一通,我想说:相信科学,多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能让你以相同的精力,达到比别人器材高一个等级的效果。


是的,玩机也要“功夫”哦,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器材,不同“功夫”的人玩出来的声音恐怕区别是非常明显。虽然没有对比试验,但是同样一套系统我们在玩的过程中常常发现声音改变了,而且这些改变还非常明显,这就足够证明不同“功夫”的人玩出来的声音有不同的表现了。箱子的摆位、电源的处理、导线的连接和安置、脚钉的安放位置…………等等、等等,那一环节不能影响声音表现呢?他们宗合起来的结果,恐怕不懂音响的朋友都能够听出区别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