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感受萧邦。 [复制链接]

查看: 12916|回复: 113
71#

音乐不就听吗?
喜欢就行了,非要让其他人都喜欢或都不喜欢?
所以,不必再争议了,肯定是一场没有结果的争论。也不会在争论中有什么新发现。
TOP
72#

如果那样,一切争论都是无意义的。人的思想是相对虚幻的,一个虚幻对另一个虚幻,得到的也是虚幻。
“不可言说的都应该保持沉默”,音乐是否应该是这样?
TOP
73#

我的记忆没有骗我。
TOP
74#

上山砍柴 在 2005-4-1 14:49:26 发表的内容
谢谢。


有砍兄加入,这个讨论又上了新的层次。继续继续。
TOP
75#

可能琴韵MM记错了。。。。专业选手不能出此错误哦。
作品22 号:名为“平稳的行板”根据降E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引子而写。。。。。。
TOP
76#

听听肖邦的第二奏鸣曲吧!
里面的葬礼进行曲,
那么简单,
但却那么肃穆高贵,
那么感人至深!
肖邦不需要一个乐队,
他只要一架钢琴,
就能令人内心为之颤栗!
TOP
77#

上山砍柴 在 2005-4-1 14:40:19 发表的内容
ADWS 在 2005-4-1 14:09:52 发表的内容
古典音乐本身就是一个的虚幻世界。


这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了。从西晋时期的稽康(?)提出声无哀乐论到现在多少年了?
稽康的意思是,音乐本身是没有哀或乐的,哀乐由人心生。
和另一种观点是,哀或乐由音乐给人传递。
也有中和的意见,以为是互动。
持后两者的观点的人多。尤其是在中国,唯物论之下,人心生是不可取的。
我思考过这问题,后来发现这问题一样是迷雾重重。与思维想连的东西或许都是这样,可解释性是相对的、有限的。所以我对这类问题从来敬而远之,而更在乎这样一个事实:听,自己舒服,自己感动。
人的经验(广义的)对对音乐的理解是肯定有根本性的作用的,一个古典折射人生百态,它必然只能是一个不确定的东西。
我还不知道什么东西比音乐更抽象——或者只有那些即将忘记的梦、即将遗忘的天方夜谭。
或许因为音乐是抽象的,有一个不确定的形态,它才能如此贴近心灵。


从来没有什么唯物论,我赞成心生乐,用唯物论解释音乐更是荒谬。学院里教的是乐谱,音乐的认知靠个人感知。
现实世界中的音乐到底是什么?或许它就是死的,在我们心灵深处有一种“酶”,音乐在它的作用下得以复活?
TOP
78#

可能任何一种负责任的观点都不是空穴来风,看你怎么去理解了。或者正反两方面的意见都有各自的依据,但是,这种依据不要成为强化了的判断,而是一种尽可能中性的描述,这样做可能更接近真实,也可能避免多余的有可能异化自己的观点。
TOP
79#

chopin 在 2005-4-1 14:17:04 发表的内容
很多人经常拿肖邦的2首协奏曲说事,认为乐队部分太贫弱了,更有不少好事之徒还重写了乐队部分。这实在是因为这些人都未能读懂肖邦而画蛇添足。其实肖邦的音乐是巴赫以后最具有复调效果的,2首协奏曲也不例外。


你的“其实”后面说的,和前面说的乐队部分太弱,有什么联系么?是说最具复调效果,所以乐队不弱?或者反正最具复调效果,乐队弱又怎么着?

我瞎说一句你别在意啊:讨论中没必要过分的标新立异。很多有公论的东西,没必要再翻过来。你说的那些好事之徒,随便哪个的音乐修养,HIFI168的加一块恐怕也比不过吧。
TOP
80#

啊,跑了,不回答我哪。。。哈哈


有点??。。。。。
最后编辑下海捉鳖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